電氣裝置項目,金牌!中國實現該項目三連冠!
當地時間9月15日,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在法國里昂閉幕,鹽城技師學院學生趙智俊在電氣裝置項目的比拼中力挫群雄,站上“技能奧林匹克”的最高領獎臺。
奪金歸來,趙智俊立馬迎來新任務,10月15日至19日,他就以教練的身份帶領學校的學生外出比賽。
在鹽城技師學院,趙智俊迎來華麗變身,從賽場新手到傲視群雄的“王者”——全省比賽第一名,全國比賽第一名,國家集訓隊選拔第一名,直至代表中國再次斬獲世賽桂冠。
光環背后,是無盡的艱辛和付出。在6年的時間里,趙智俊面對過挫折與失敗,猶豫過、彷徨過,但最終勝利突出重圍。
身邊的榜樣最有力量
培養電氣裝置項目大賽選手,鹽城技師學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該校是我國參加世賽的拓荒者。2011年,中國首次派出代表隊參加第41屆世賽,6名選手參加數控車、數控銑等6個項目的比拼,該校就承擔數控車、數控銑2個項目的集訓任務。從2012年開始,該校連續成為第43屆至第46屆世賽電氣裝置項目牽頭集訓基地。2022年,該校學生余守安奪得第46屆世賽特別賽電氣裝置項目金牌。
在這樣的氛圍里,很難不受影響。
2017年9月,15歲的趙智俊進入鹽城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高職班學習。進校之初,他看到一塊倒計時的牌子,當時學校有一位選手要出征第44屆世賽,牌子上每天都在減少的數字意味著離大賽越來越近。
這是趙智俊對世賽最初的印象。
不久,學校開始“海選”具備相關專業背景和能力的學生組建“青苗班”,作為電氣裝置項目參賽選手進行培養,趙智俊報名了。
選拔的過程挺漫長的,他一邊學習,一邊參與選拔、考核,最終,包括他在內的35名學生成了“青苗班”的成員。這些學生要學習各種實操技能,如電子技術、PLC編程、電力拖動接線等與“電”相關的知識。
不過,“青苗班”的學生不可能都去參加比賽,因此,趙智俊還得面對篩選。一次接一次考核,一個接一個同學被淘汰了,他成為進入校集訓隊的7個人之一。之后,又是一輪接一輪的考核、淘汰,到2019年,最初的“青苗班”只剩他一個人了。至此,他才開始電氣裝置項目的訓練。
電氣裝置項目涵蓋電工、電氣安裝、智能樓宇、KNX總線等技術,要運用傳統和新興技術,對特定設計的商業或家用電器裝置中的線纜、線槽、線管、軟管、電纜橋架等線路進行安裝,對智能控制系統(如KNX、LOGO等)進行設計、安裝、編程與調試。在賽場上,它是一個競技項目,而在生活中,它跟公眾的距離并不遠。智能家居就是實例,人們可以通過手機APP或語音完成對家中空調的靈活控制、燈光色彩及明暗的調節、電動窗簾的打開和關閉等。此外,電氣裝置技術還可應用于工廠、企業的供配電。
近兩年的校內選拔、考核,趙智俊對比賽的感觸一步步加深,他說:“在選拔過程中,大家在一起學習、競爭,我慢慢就對世賽有了想法:能不能去參賽,沖刺一下?”
失敗不可怕,重來就是
電氣裝置項目比賽時間十幾到二十幾個小時不等,對體能有相當的要求。趙智俊每天的訓練從晨跑開始,之后是緊鑼密鼓的實操練習,每天的訓練時長都超過12個小時,布線、安裝、編程、調試……
2020年6月,趙智俊迎來實戰。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江蘇省選拔賽打響,全省各地市選派的技能尖子同場PK。
比賽的結果是苦澀的,他以微弱的差距無緣國賽,這樣的成績讓他一度感到失落和沮喪,甚至產生了退訓的念頭。賽后,教練幫他分析了失利的原因:之前在校外參賽的經歷很少,比賽經驗不足,第一次參加正式大賽,臨場應變能力和心理狀態都不過關。
此后,按照教練的安排,趙智俊的身影活躍在電工、工業機器人等大大小小的比賽現場,感受賽場氛圍,鍛煉綜合能力。比賽一結束,他就投入電氣裝置項目的訓練中。
沖擊世賽的想法還藏在他心底。
2022年,趙智俊重新出發,參與選拔,訓練更加刻苦。為了練熟某項技能,手上磨出了老繭;訓練中遇到的難點或失誤,他從不放過,一定要弄清楚。他的動作越來越熟練,操作速度和作品的工藝質量明顯提高。
2022年8月,趙智俊在第六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中獲得電氣裝置項目學生狀元;2023年2月,在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江蘇省選拔賽中獲得電氣裝置項目第一名。比賽結束,他絲毫不敢松懈,立刻投入國賽的備賽、訓練中。
從省賽到國賽,舞臺變大了,難度也提高了。趙智俊一邊持續更新理論知識儲備,一邊扎實提升實操技能,教練團隊也會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和培訓。
2023年9月,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在天津開賽,比賽對選手安裝速度、制作工藝以及編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趙智俊憑借著精湛的技術和靈活的現場處置能力一舉奪金并入選國家集訓隊,備戰新一屆世賽。
集訓的過程漫長又殘酷,趙智俊不敢疏忽。備戰國賽時,每個省的選手都在省內訓練,訓練條件或水平可能有高有低,但在國家集訓隊,教練教授的內容是一樣的,大家的水平接近,比的是對細節的把控。
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日子長得仿佛望不到頭。訓練、出國交流、請專家指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往前推進。
然而,離比賽越近,趙智俊心里越緊張。他說:“上屆世賽,余老師為學校爭得榮譽,我去參賽拿不到第一名怎么辦?”他一直想這件事,越想越焦慮。
教練很快就看出他的情緒波動,那段時間,他臉色蒼白,也不愛說話。教練馬上安排心理專家多次介入輔導。
坦然迎接新變化
訓練精度慢慢提高,趙智俊的底氣一點點提升,壓力逐漸緩解。最終,在國家集訓隊“5進1”選拔中,他贏了。
世賽開賽后的一些臨時性的變化讓人措手不及,比如不公布樣題、材料清單、KNX設備型號;賽前臨時決定不允許自帶5件工具;考慮各國選手技能差異,增加2小時競賽時間;根據選手的整體進度每天只發放當天的試題,即使選手有時間、有能力也不能提前安排后續的工作進度。
而且,比賽中還增加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模塊。看到這個考題,趙智俊有點頭大,因為訓練從來沒接觸過。他說:“在比賽那種高壓環境下,讓選手去研究新東西,還得安裝調試完成,是比較有難度的。”他有幾分鐘沒干活,就站在場地里,平復稍顯緊張、慌亂的心情。情緒穩定下來后,他冷靜地分析設備、線路,憑借扎實的訓練功底,終于把充電樁裝好并通電成功。
比到第三天,趙智俊又遇到了難題,無法通過下載器把編好的程序導入設備,程序不能運行,設備就不能工作,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他趕緊查找問題,判斷出是主辦方提供的設備存在故障,并向賽場的工作人員和專家反映。
經過排查,其他國家的選手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專家調試設備后告訴選手,在現場沒法排除故障,選手只能接著往下比。
當天比賽結束,趙智俊趕緊和教練團隊商議解決辦法。很快,他們拿出三套方案,第四天開賽后先怎么做、再怎么做,實在不行再怎么做。經過努力,趙智俊終于把程序導入設備。
打拼多年,金牌是對趙智俊最好的慰藉,但他的收獲不止于此。經過世賽的洗禮,競技水平、抗壓能力有了大幅提升,遇到挫折、困難知道該如何處理,還學會了如何發揮團隊的力量。
奪金不代表一勞永逸,趙智俊打算繼續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儲備。經過這么多年的訓練,他的實操水平過關,但理論知識明顯存在短板。把短板補齊,才能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