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3年末,65歲及以上人口已占據全國人口的15.4%。按照聯合國的標準,中國已經步入了65歲老人超過14%的中度老齡化社會。盡管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政府鼓勵發展銀發經濟,養老行業看似前景光明,但由于信息差,對于居家養老還是去養老院,以及選擇什么樣的養老院,是很多老年人及其家人感到困惑的問題,養老院測評師這個新職業應運而生。
夕陽,曾經的房地產營銷策劃,如今的養老院測評師。在三年時間里,她測評了蘇浙滬70多家養老院,幫苦于尋找養老院的人推薦合適的養老機構。
從房地產轉行
夕陽今年38歲,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因此第一份工作順理成章地做了房地產營銷策劃。2021年前后,國家加強了“房住不炒”的市場調控力度,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劇烈變化,房價與交易量同步下跌,夕陽所在的行業也出現裁員、減薪的趨勢,她開始考慮職業轉型的問題。
有一次回家,父母跟她聊到了養老話題。隨著老齡化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面臨養老難題,可是經濟實惠又適合個性化需求的養老院并不容易匹配。夕陽想,自己能不能在這個領域尋找到創業的機會呢?
恰好,一位在保險行業工作多年的朋友邀請她去參觀杭州本地的一個養老社區。出了電梯開始,陽光從屋頂灑下來,寬敞明亮的走廊,讓她誤以為是在度假酒店。每個房間的門口都有一個小臺子,可以置放一些小東西,比如花盆,體現個人的風格,也是因為有些老年人記憶力不好,不一定會記得門牌號,門口放一個自己熟悉的物件,增加辨識度。
房間面積從40多平方米到120多平方米都有,裝修溫馨,廚房、獨立衛生間是標配,站在陽臺上,可以看到茶山、旁邊的水系等,也可以聽到鳥語蟲鳴。朋友說,每個房間都有生命體征監測裝置、報警拉繩,老人遇到跌倒摔傷啥的,可以快速呼叫,工作人員3分鐘內趕到房間。地磚都是防滑的,家具也都是弧線設計,避免老年人滑倒以及磕碰到尖銳的地方。一個月兩次的房屋大保潔、清洗窗簾、換床單被套等基礎服務,基本就是拎包入住。
社區里面配置了一個綜合型醫院,除了沒有婦產科和兒科,該有的都有,更多的還是針對老年人慢性疾病以及康復的訓練項目。除了醫院,還配置有會所,涵蓋老年人的精神文娛等,例如游泳池、老年人的健身房、瑜伽房、棋牌室、鋼琴房、書畫室、茶室、禮堂、星巴克等配套設施。
參觀完這家養老院后,夕陽拍下了一路參觀的視頻發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號上,沒想到引來了不少網友的咨詢。有的網友問:“這家養老院很適合父母養老,但不知道費用貴不貴?”夕陽說:“它目前是入住門檻最高的養老機構——每個月八千多到三萬多元的租金。”網友只好嘆了口氣表示“住不起”,不過夕陽由此看到了機會,她決定辭職做養老院測評師——拍攝、介紹不同的養老院,給咨詢的人推薦適合他們需求的養老院。
如何評測一家養老院
三年里,夕陽看了70多家養老院,并將體驗的細節一一拍下來分享。其中既有月收費標準上萬元的高端養老院,也有月租兩三千元的養老公寓。
每一家的特色也不一樣,有的強調智能化,無論是標間、餐廳,還是康復大廳,都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全屋系統,而且支持方言,超級方便。當然,如果老人不太習慣語音控制,還有物理開關;有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高齡、失能、認知癥人群,養老院配備多學科團隊的醫生、護士、護工、康復師、管家、營養師等,針對老人的不同需求與身體情況,定制專屬的養老方案;有的主打人文環境優雅,以江南園林式手法打造自然景觀,旁邊有白鷺濕地公園;有的強調鄰里活力,老少共樂。養老院就開在社區里,但為老人們配置了咖啡館、電影院、少兒閱覽室、童樂園,讓老人給孩子們念書、講故事,老少搭配的組合,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想深入了解一家養老院,只是參觀一圈、拍攝下來,是不夠的。夕陽評測一家養老院,基本都會在里面住一兩晚,看它的服務到底好不好,也會跟老人聊入住的感受。床舒不舒服、洗澡的水溫怎么樣、適老化設計合不合理,這些都得自己親身體驗之后,才能跟咨詢的家屬或老人說。
很多中高端養老院的硬件環境和服務都不會差,這時候夕陽就特別關注細節,看某家養老院是不是真心為老人著想。她最近評測的一家養老院,除了常規適老化設施,下拉式衣架、下拉式櫥柜、可斜式鏡面、臺盆兩邊可抓握扶手,讓老人更省力。在每個房間的門口都清楚地標注了入住老人的注意事項,比如說“防跌倒”“防走失”“防吞咽障礙”等。無論是新護工還是老護工,每次進房間都能夠清楚這個老人要注意什么。這些細節讓夕陽很感動。
當然,夕陽最關注的還是入住老人的狀態。她曾經來到杭州北山街道的一家養老服務中心,這是一家社區綜合型養老機構,普通人都能住得起。一位80多歲的奶奶看著團隊的小伙伴拿著三軸云臺在給夕陽錄視頻,就很好奇地問手機上的云臺怎樣使用以及在哪里購買的。夕陽和她聊起來,才得知老奶奶玩攝影玩了幾十年,光買設備都花了好幾十萬元。采訪的時候,老奶奶拿出很精美的作品集,一張張給夕陽講解,有的照片甚至拿過獎。夕陽感嘆:同樣是老去,有的人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去記錄生活的每一瞬間。
做養老科普
夕陽每天會收到幾十條來詢問的私信。大部分來找她的家屬,問得最多的還是價格,然后是服務怎么樣。但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家里老人比較適合什么樣的養老院,很多時候是夕陽問他們:老人年紀多大?是非常健康,還是有基礎疾病?能自理、半自理還是不能自理?家住在哪個區?這些問題決定了老人適合什么樣的養老院。夕陽會通過年齡、身體狀況去判斷老人適合住郊區的養老社區,還是城市里面交通方便的、靠近三甲醫院的養老機構。
她還會問老人的性格是什么樣的,如果性格比較孤僻,老人可能就不太適合去養老院,更適合在家找一個專業的護工。夕陽經常在視頻號里做一些養老科普,告訴老人及其家屬如何選擇適合的養老院,怎樣預防老年癡呆的一些科學方法,解答養老院生活的常識,如住養老院每月需要多少錢,是否有押金和其他費用,養老院的服務內容包括哪些,安全管理如何,老人在養老院的生活是怎樣的,公立與私立養老院有什么不同,等等。未來并不是每一個老人都會進養老院,對于居家養老這一塊,夕陽也整理了一些干貨分享,例如如何購買養老用品,如何給家里做一些適老化的改造。
養老院的傭金是夕陽主要的收入來源。以前,老人找不到養老院,養老院也找不到客人。大多數養老院沒有專業銷售能力,一家100個床位的小型養老院,不可能專門成立一個營銷團隊,也不能花大價錢投入推廣,只能使用那些最原始的宣傳手段,比如在周邊發傳單,到社區提供義診服務、開展養生知識講座并附贈小禮品等。養老院測評師的出現,成為養老市場里買方和賣方的紐帶,彌合了兩者之間的信息差——既對每家養老機構的優缺點如數家珍,也能充分挖掘客戶的精準需求。
在行業做久了,夕陽5分鐘就能判斷出一家養老院靠不靠譜:住在里面的老人精神面貌怎么樣?環境中有沒有異味?社工活動的記錄有沒有留痕?護理人員的著裝、走路和眼神狀態怎么樣?一舉一動都會反映出一家養老院的服務水平。走在一家服務意識強的養老院里面,清潔工見到陌生人都會打招呼。
在夕陽看來,養老院測評師是一個方興未艾的職業。很多沒有子女的90后退休了以后,在養老上的付費能力和意愿會變得越來越高。她說:“這個行業我肯定會做一輩子的,等我70多歲,是個老婆婆的時候,再去養老院做測評,或者是直播,說不定會更有說服力。”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