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稔年豐,金谷盈倉。
自秋分到霜降,歷經近30天的晝夜搶收,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720余萬畝秋收任務全線報捷,圓滿實現穩產豐產增產目標,預計糧食總產超過73億斤,再次交出穩糧增收答卷。
北大荒集團承擔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牡丹江分公司牢固樹立“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糧”意識,全力以赴推進節糧減損行動,讓豐收的糧食都能裝進糧倉。
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關鍵看產能。牡丹江分公司鎖定糧食生產首尾兩端,一手抓單產提升,一手抓收獲減損,最大限度提升糧食產量。
今年,牡丹江分公司水稻、玉米、大豆種植面積分別控制在400萬畝、160萬畝和140萬畝左右規模,收獲損失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即可增產糧食7000余萬斤,相當于6.5萬畝水田產量,推進收獲過程節糧減損潛力無限。
為全面落實好節糧減損舉措,牡丹江分公司從提升農業管理人員和種植戶思想認識著手,廣泛組織開展機械操作培訓、秋糧機械收獲減損勞動競賽活動,讓廣大職工種植戶在實踐中提升機收減損能力。
10月8日下午,在八五四農場第一管理區大豆種植基地,機車轟鳴處,滾起一道道塵煙,一場緊張熱烈的秋收減損競賽正在精彩上演。經過激烈角逐,3號、4號、6號、7號、9號……所有選手依次完成收獲任務,但在裁判長最終宣布成績時,卻是7號、2號和10號選手摘得前三名。
“為什么冠軍是7號?我可是第一個完成比賽的,4號、6號也比他先完成。”面對比賽結果,“遙遙領先”的3號選手發出疑問。
“你再想想競賽規則,咱們比作業效率,更要比作業質量,7號選手在機車割臺上安裝了防濺網和擋泥板,我們仔細查看了拋撒的豆秸,大豆迸濺出網粒數少,倉里的大豆也更加干凈。”細節決定成敗,7號選手最終贏得冠軍稱號。
節糧減損,早已貫穿農場整個生產流程。八五七農場農業發展部農機工作負責人胡鵬程介紹說,秋收前,八五七農場為機車安裝抗災減損設備260余臺(套),組織集中培訓、送技術入戶等800余人(次),發放水稻機收減損“十要點”技術手冊400余份,促使收獲機手能熟練掌握操作規范,預計今年減損增糧超過450萬斤。
秋收前中期,牡丹江分公司工會在所屬15個農場組織開展機械收割減損勞動競賽和技能培訓220余場(次),4700多名種植戶從中學到節糧減損實用技術措施,從而為整個分公司糧食增產增收筑牢第一道防線。
要實現節糧減損,關鍵要看田間操作。牡丹江分公司采取建設高標準農田改善收獲環境、適度引進新型實用收割機械,以及因地制宜選擇收獲方式等重要措施,千方百計打好減損增收“組合拳”。
“去年秋天,我家承包的132畝水田進行了標準化格田改造,原先有36個小格田,經過消埂擴池、土地平整之后,現在變成12塊格田,應用新型機械進行泡田整地、插秧夏管和秋收作業,水稻收獲損失減少了,還降低了作業費用。”八五八農場第七管理區6作業站種植戶王志紅介紹說。
八五八農場黨委高度重視格田改造工作,今年自籌資金800萬元,對6個管理區的1.41萬畝耕地進行格田改造升級,將常規農田升級為高標準良田,通過格田改造帶動種管收全程標準化水平提升,最終帶動糧食綜合產能提升。
據統計,2021—2023年,牡丹江分公司實施水田格田改造面積達156.21萬畝,可新增耕地3.24萬畝,同時有效改善作業條件,降低收獲損失,按3年水稻平均單產估算可增產4000余萬斤。
“山市農場耕地資源少,且多為山坡漫崗地,我們引導種植戶積極引進新型實用機械,全面推廣節糧減損措施,努力做到增產增收。”山市農場總經理韓加洪介紹說。近年來,農場陸續引進先進的播種機、收割機、起壟機等帶有智能導航系統的新機械100余臺(套),經過培訓和科學調試,可以精準控制收獲質量速度,特別是有效避免邊角地塊遺漏植株,還能夠大幅度降低玉米和大豆果實破碎率,保障糧食應收盡收。
小農場有小農場的減損“秘籍”,大農場也有自身獨到的增收“法寶”。八五六農場擁有耕地超過120萬畝,收獲損失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產生的效益就會非常可觀。
“今年,我們農場水稻百畝方均產達到1621斤,大豆單產提升核心攻關區畝均產達到613斤,這么拔尖的產量背后是科技種糧與科學收獲的雙重貢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八五六農場農業生產部負責人曹宇介紹說。
今年,八五六農場將單產提升工作與機收減損工作相融合,在大豆作物收獲上,結合大豆化控后結莢位置較低的實際,科學選擇作業機型,將大田機收的損失率嚴控在2%以內。
在水田收獲上,八五六農場結合水稻成熟度、秸稈含水量,因地制宜實行割曬分段式收獲或霜后直收,兩種收獲方式相結合,不僅提高了機械使用率,減輕曬場壓力和管護成本,避免因溫度過高焐糧現象發生,還將水稻收獲期提前7—10天,有效降低霜遲稈青難收獲、雨雪天氣造成水稻倒伏增加收割損失等風險。
一組數據說明了科技進步在八五六農場生產中的作用。近3年來,農場新增、改裝收獲機械890臺(套),總體收獲損失率有效降低1個百分點,累計增產糧食1200萬斤,為種植戶直接增收超2000萬元。
玉米作為傳統三大糧食作物之一,主要種植區域通常分布在山崗漫坡地,地勢相對不平坦,地形也不規則,且秸稈又長又多,機械收獲損失較大,也是實施節糧減損措施的重點對象。
“今年,我們為將損失率降到最低,將玉米收割機割臺分禾器后方增加橡膠擋皮、割臺后側加裝50厘米高擋網擋板、加長70厘米延長尖,并加裝割臺底刀,有效減少割臺收獲損失,解決收獲時秸稈量過大而產生漏糧問題。”八五一〇農場當壁鎮管理區技術員陳鑫垚一邊指導種植戶改裝機械一邊介紹說。
今年,牡丹江分公司參加北大荒集團單產提升競賽的8個農場,水稻、玉米和大豆畝均單產都取得新突破,這是集成種管收全環節先進種植技術與模式的成果展現,更直觀地顯示出精細化收獲技術的成效。
“我們將全面系統總結節糧減損的好方法、好措施、好經驗,加以推廣應用,守好糧食產能關鍵防線。”牡丹江分公司副總經理吳寶忠表示,牡丹江分公司將以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農場為契機,引領推動新農機提檔升級,充分發揮數字化、智能化優勢,推進收割作業更加精準化、精細化、精良化,更好實現收獲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