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多元主體協同視域下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背景、價值與保障

2024-11-26 00:00:00袁琮蕊
鄉村論叢 2024年5期

摘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是黨和國家一項重要工作。政府目前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發揮主要作用,多元主體參與不足,導致鄉村文化建設效果不彰,為此應加強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參與。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不僅能夠增加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應,更有助于使政府、社會力量、村民等多元主體協同配合,共同投入到鄉村文化建設之中,更好地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了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作用,政府應采取相應措施,完善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增強對社會力量的扶持力度,拓寬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渠道,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考核與評估,從而使社會力量更好地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助力。

關鍵詞:鄉村文化建設 社會力量 多元主體協同 公共文化服務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是黨和國家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文化指存在于當代中國農村社區、以農民為主體的技術(物質)——價值觀念體系。它既包括由政府或社會力量提供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也包括村莊自身所孕育的鄉土文化樣態。這意味著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需要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協同配合,而社會力量在其中無疑占有重要地位。社會力量指除政府機關及其下屬事業單位之外的組織和個人,包括社會組織、非營利機構、企業和個人等。

黨和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2017年開始施行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公共文化服務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原則。2024年7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明確要求,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推動多元主體實現有效協同,共同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助力。因此,應采取相應政策措施,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功效。

一、當前研究現狀及其不足

當前,與鄉村文化建設以及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關于鄉村文化建設的宏觀研究,包括鄉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現狀、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路徑。也有學者重點關注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某一具體方面。就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意義而言,李美玲從政黨、歷史、人本、方法四個維度進行了闡述。尚子娟和陳懷平論述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與鄉村振興雙向賦能的內在邏輯。也有學者聚焦鄉村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李明等學者認為,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應筑物質文化之基、鑄精神文化之魂、強制度文化之根、固行為文化之本。沈費偉則從總體原則、理念構建、人才保障、經濟基礎、政治支持五個方面闡述了鄉村文化建設的路線選擇。

其次,是聚焦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當前,鄉村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于過度依賴政府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而其他主體,包括社會力量、村民自身等并未充分參與其中,這導致當前鄉村文化建設未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學者們據此提出,應使多元主體投入到鄉村文化建設之中。呂賓認為,應建立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鄉村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新模式。韓鵬云和張鐘杰主張實現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以突破鄉村文化發展的治理困局。胡衛衛和趙子強以關中平原“橫渠模式”為例,提出鄉村文化建設應實現政府、市場和企業等多元主體間的協同。也有學者認為,應培養鄉村文化建設的內生動力,強調村民自身應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發揮主要作用。

最后,是圍繞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研究。學者們認為,社會力量應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體,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是克服當前鄉村文化建設困境的重要出路。在此基礎上,一些學者分析了當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也有學者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考察,分析了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相關情況。其中,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圖書館或農家書屋建設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點。

總體而言,學者們已初步認識到當前鄉村文化建設缺乏多元主體的參與及協同配合,認識到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但既有研究仍存在兩點不足。第一,缺乏針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專門研究。部分研究盡管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價值體現、具體路徑、推動方式等問題有所涉及,但缺乏深入、詳細的分析闡釋,相當數量的成果以具體案例考察的形式呈現,其結論在普遍適用性上有所欠缺。第二,對于社會力量是否能夠推動實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如何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與協同配合,怎樣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作用等問題,學界尚未形成系統、嚴密的分析框架。

針對當前研究的不足,本文擬從多元主體協同角度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進行考察。首先,分析當前鄉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和不足,論述多元主體協同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背景和必要性。其次,闡述社會力量的參與如何推動實現鄉村文化建設的多元主體協同,即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價值。最后,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為社會力量更好地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保障。

二、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背景:多元主體參與不足

目前,政府是我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供應者,社會力量參與不足,村民群體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和能力則需要提升。多元主體參與不足導致當前鄉村文化建設效果不佳,難以滿足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需求,且與村民文化需求不相匹配,村民的精神文化需要難以得到有效滿足。這是當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背景,也是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所在。

歷史上,政權力量長期未有效滲入我國鄉村社會內部,傳統鄉村生活呈現出“鄉村自治”“長老統治”“禮治秩序”“熟人社會”等特點,鄉村秩序的維系主要以禮俗規范、道德倫理為遵循,并以傳統士紳階層為引導力量。由于鄉村文化發揮著維系鄉村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因此士紳階層作為鄉村社會公共權威,依托宗族組織引導村民自覺開展鄉村文化生產與實踐。可見,在傳統鄉村社會,村民是鄉村文化的主要生產者、維護者和傳承者,這為鄉村文化的生長、發展及再生產提供了動力和土壤。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黨的基層組織發展以及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國家政權和政黨組織嵌入鄉村社會,成為鄉村社會秩序構建的主導力量。進而在國家政權主導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鄉村文化的改造和建設,鄉村社會完成了秩序重建、觀念重組與文化重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改革開放后,盡管在“鄉政村治”的基本治理格局下,國家不再直接干預鄉村社會內部,但在壓力型體制的作用下,鄉鎮政府以及落實鄉鎮政府文化建設任務的村委會、文化站等,成為當前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

與此同時,村民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參與程度則明顯不足。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在于村民缺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和能力,這由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共同導致。

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鄉村社會逐漸解體。改革開放前,鄉村仍然具有相對封閉、熟人社會的特征,傳統道德和倫理規范仍在維系人與人的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確立,鄉村社會的封閉性逐漸被打破。傳統的鄉村社會逐漸解體,由“熟人社會”向“半熟人社會”甚至“陌生人社會”轉變。傳統鄉村社會的解體、村莊的“空心化”以及個體的原子化,不僅顯著降低了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也導致鄉村文化再生產的主體、組織、動力和機制缺位,降低了村民自主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能力。

其次,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相當數量的村民出現“重經濟、輕文化”的心態。村民出于提高自身物質生活水平的愿望,物質利益開始成為首要的追求目標,成為決定現實行為的首要價值標準。不少村民認為從事文化活動難以獲得現實的物質收益,是“浪費時間”“無意義”的行為。同時,在大量鄉村人口遷往城鎮的背景下,留守鄉村者以婦女和老人為主,他們在謀生方面面臨更大困難。受生活壓力所迫,他們也缺乏足夠的意愿和能力參與鄉村文化活動。

第三,村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程度顯著降低。受城鄉發展差距的影響,在城市的農村居民在追逐城市文化的同時,常常將鄉村文化視為保守、落后的同義詞。同時,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出現,村民的文化需求從公共性轉向私人性。以電視、電腦、手機為載體的影視、娛樂、短視頻等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村民的文化需求。這影響了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

第四,受政權力量深入鄉村社會,政府成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提供者的影響,部分村民的認知出現偏差,認為政府理應承擔鄉村文化建設的全部責任,因而存在“等、靠、要”的搭便車心態。這種錯誤認知也是村民缺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意愿的重要原因。

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參與度同樣不足。盡管國家鼓勵社會力量成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但在相關體制機制方面仍然存在明顯不足。一方面,目前尚未出臺專門針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文件、實施辦法或者條例,導致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缺乏必要依據,限制了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渠道選擇。另一方面,當前政策激勵機制不夠健全,缺乏具體激勵標準與實施細則,社會力量難以切實享受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影響了其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上述因素導致政府所供應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難以滿足村民的現實需要。一方面,財政力量的有限性導致政府難以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投入足夠資金。另一方面,政府所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與村民的現實需求不相匹配。壓力型體制下,政府在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重指標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重同質性供給輕異質性分析等問題,難以適應村民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現實,導致鄉村文化政策“懸浮化”。政府投入大量資金興建的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文化場所,經常閑置、荒廢,少有村民使用。政府所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與村民的需求不相匹配,不僅會導致村民精神文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也會引發鄉村文化衰落,鄉村文化價值逐漸消失。這正是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背景,也是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所在。

三、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價值:推進多元主體協同

當前,政府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發揮主要作用,多元主體包括社會力量、村民自身等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參與程度十分有限,這是導致當前鄉村文化建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擴大社會力量的參與具有提升鄉村文化建設效果的重要價值。事實上,盡管當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實踐相對有限,但已產生了部分積極影響,通過促進多元主體參與協同的方式,使鄉村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

首先,社會力量參與本身就意味著在鄉村文化建設領域參與主體的增加,這對改善鄉村文化建設效果意義重大。一方面,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有助于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緩解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應不足的問題。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直接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通過興建、捐建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和資助項目、捐贈產品、提供贊助等方式參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例如,浙江省溫州市民間讀書會在農家書屋舉辦公益文化活動。再如,山東省部分學者自發組織鄉村儒學講堂,在省內多個村莊為村民義務講授儒家經典,助力實現鄉風文明。第二種是參與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運營。近年來,鄉村公共文化機構推行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專家、社會組織和企業代表進入理事會,參與決策并負責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運營,這有助于解決鄉村公共文化設施“重投入輕管理”的問題,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功效。第三種是參與志愿服務。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志愿服務的領域和范圍目前比較廣泛,除依托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為村民提供講解、宣傳等志愿服務外,還開始進入非遺保護、線上宣講、文藝演出等領域,并增加了針對留守兒童、孤寡老人、農民工群體的文化服務活動。另一方面,社會力量能夠更加有效地滿足村民日益多樣化的文化需求,緩解當前鄉村文化建設中“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村民文化需求反饋機制不暢通是導致當前鄉村文化建設出現“供需不匹配”問題的重要原因。相比政府機構,社會力量與民眾更加接近,更加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因而在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方面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社會力量自身組成部分的廣泛性決定了他們能夠提供廣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適應村民日益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其次,就政府而言,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有助于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使政府更好地發揮自身在鄉村文化建設中責任主體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公共文化服務由“政府主導”,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應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大包大攬。因為,這不僅會增加政府負擔,也無助于提升鄉村文化建設的實際效果。政府應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管理者和監督者。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無疑有助于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使政府的職責更加集中于服務、保障、管理、監督等方面,而由社會力量更多承擔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任務。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將一些項目的運營或場館整體外包,或是向社會力量購買部分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這都反映了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的趨向。

最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有助于提升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和能力,從而為鄉村文化建設培育內生動力。社會力量帶動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有助于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較低生活水平所導致的生活壓力,以及對鄉村文化缺乏認同是村民對鄉村文化建設缺少參與的重要因素。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無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盡管很多鄉村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由于村民綜合素質偏低、創新能力較弱、營銷手段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嚴重受限。社會力量能夠通過改進技術和管理、增強創新能力、開拓市場等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進而推動實現相關產業垂直一體化發展或集群式規模化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同時,社會力量還可推動實現產業的融合發展。例如,鄭州市龍湖鎮泰山村通過引入社會資本開發當地文化資源,建立起以休閑旅游、教育培訓為主導的產業網,增加了當地收入。再如,山東省日照市引導企業進入農民畫開發、銷售領域,推動農民畫產業鏈向縱深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使村民在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時,體會到鄉村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和能力。第二,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有助于在鄉村創建良好文化氛圍,提升村民主動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政府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有限性和鄉村人口大量流失,使得很多鄉村文化活動匱乏,導致很多村民盡管并未脫離鄉村,但已脫離鄉村文化場域,不僅鄉村文化的魅力和價值無法發揮,而且有可能讓落后的腐朽文化等趁虛而入。社會力量通過提供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有助于使村民近距離感受鄉村文化,增強對鄉村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進而增強其主動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第三,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有助于培育鄉村自組織。賀雪峰曾經提出,鄉村文化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鄉村“缺乏組織的原子化”,這使得鄉村難以抵擋城鎮化、市場化大潮的沖擊。因此“鄉村建設最根本的當是基層組織建設”。要推動鄉村自組織的創建和發展,便需要鄉村能人等的組織和帶動。正如羅家德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自組織的形成離不開民間領袖、精英的引導。事實上,在中國傳統社會,士紳階層是中國鄉村自治得以實現、鄉土文化得以自主生產的關鍵。改革開放后,鄉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使得鄉村精英人才逐漸匱乏。近年來,各地增強了對鄉村能人、返鄉畢業大學生、返鄉老干部等精英人才的重視程度,這一群體的數量有所增加。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有利于為鄉村留住和培育更多的鄉村精英人才。一方面,社會力量通過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改善鄉村經濟狀況,有助于讓更多的鄉村精英人才留在鄉村,并發揮其積極作用。另一方面,社會力量特別是高等院校、文化協會等能夠通過人才培養、村民培訓、技能傳授等方式,為鄉村培養更多的精英人才,進而帶動鄉村自組織建設,增強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和能力。

可見,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不僅有助于使鄉村文化供給主體多元化,還有助于推動多元主體通過適合自身的方式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事業之中,從而形成多元主體協同配合、共同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這既是應對當前鄉村文化建設困局的良方,也是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價值所在。

四、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保障

目前,社會力量雖已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但在參與范圍、參與程度方面仍然有限。同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參與仍處于自發、分散、無序的非規范狀態。因此,為使鄉村文化建設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政府應采取以下措施,為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保障。

首先,完善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目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文件、實施辦法或者條例仍未出臺。這使得在一系列現實問題,如鄉村文化建設中社會力量的供給權限、參與范圍,社會力量在參與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應享受的財稅及其他優惠,社會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法人治理中的權利和責任等方面缺乏明確細致的規定。這不僅限制了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參與渠道、參與范圍,而且不利于社會力量與政府、村民形成有效協同。為此,政府應就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出臺專門政策文件,各地方也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臺具體條例和實施辦法,在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范圍、權限、義務、責任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建立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使政府、社會力量、村民自身等主體在其中得以充分協同與配合,形成鄉村文化建設新模式。

其次,增強對社會力量的扶持力度。由于受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限制,我國社會力量發育仍不夠完善,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類社會力量發展規模有限,多樣化、專業化程度發展不足。這既體現在當前我國文化類非營利組織數量較為有限,又體現在文化志愿者服務組織的專業性有所欠缺。文化類社會組織的薄弱性制約了其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能力。因此,政府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扶持社會力量的成長,進而增強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意愿和能力。一是積極推動成立文化類社會組織。文化類社會組織數量不足,是導致社會力量在鄉村文化建設中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原因。政府應積極培育民間文化組織或文化社團等社會力量,為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應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加強對社會力量的資金支持。社會力量,特別是民間社會組織、文化類社團等大部分財力有限。同時,文化類投資利潤較低、收益回報周期較長,以及現有激勵政策力度有限且難以落實等,也降低了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為此,政府應對積極投入鄉村文化建設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的社會力量給予相應物質獎勵和經費支持,并在財稅以及相關費用等方面給予相應減免和補貼。三是幫助社會力量、特別是社會組織、民間社團開展人才培訓工作。社會力量自身活動能力與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人才、從業人員息息相關。然而,社會組織和民間團體目前面臨專業人才不足的困境。為此,政府可集中各方面優勢資源,為社會力量從業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和服務,幫助他們提高從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進而增強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能力。

第三,拓寬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渠道。有學者指出,當前我國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仍然存在“公有制偏好”的特點,政府向社會力量開放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較為有限,大部分優質資源仍掌握在體制內文化組織手中。政府在購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時,也傾向選擇文化事業單位、國有文化企業。政府應將相關資源適當向“體制外”社會力量傾斜,拓寬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渠道。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相關合作平臺也是拓寬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渠道的重要方式。就基礎設施建設而言,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情況存在明顯地區差異性,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存在差距。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的地區,能夠為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明顯便利。特別是在大數據和信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情況下,文化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已經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拓寬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渠道,政府不僅應完善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還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數字化轉變,使社會力量能夠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就相關合作平臺建設而言,信息交流不暢是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阻礙,很多社會組織、民間團體、企業乃至個人難以獲得相關信息和標準,導致其即使有意愿也缺乏適宜方式和途徑參與其中。為此,政府應推動建立相關合作平臺,定期發布招標信息、合作標準、相關要求等,使社會力量能夠及時了解鄉村文化建設的需求,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為拓寬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渠道提供保障。

第四,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考核與評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社會力量存在無序參與或低質參與的情況,也會給鄉村文化建設造成負面影響。部分社會組織、企業、民間團體受自身專業水平限制等,不僅難以提供高質量文化產品和服務,反而出現低端模仿、簡單復制甚至推出庸俗化產品和服務的現象。此外,部分社會力量在投入鄉村文化建設時過多考慮自身私利。因此,政府必須加強管理和監督,引導社會力量有序、高質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一方面,政府應為社會力量進入鄉村文化建設設定相應準入條件。例如,政府可制定社會組織專業資質評價標準,并通過公開招標、專家論證、平等競爭等方式,為相關文化項目選擇資質較高、實力較強的承接主體,保證承接主體的專業性、針對性。另一方面,政府應全面、具體、科學的對社會力量進行考核,考核的基本內容既應包括設施建設、投資金額等硬性指標,也應包括人員素質、服務品質等軟性指標。考核結果應將村民滿意度作為重要參考。具體的考核內容細節還應根據文化項目的具體情況而制定。在加強考核和監督的同時,政府還應制定相應負面清單,完善退出機制,對于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工作完成度較低,或造成不良影響的企業、社會組織或個人,應及時終止其承接相關文化項目的資格。

五、結語

社會力量投入鄉村文化建設,不僅能使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應主體更加多元,還有助于推動政府在鄉村文化建設中轉變職能,以及帶動村民自身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使多元主體充分發揮協同配合的優勢。同時,政府應為推動社會力量更加深入地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并加強管理和監督,避免社會力量無序參與,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韓鵬云,張鐘杰.鄉村文化發展的治理困局及破解之道[J].長白學刊,2017,(04):142-150.

[3]高曉琴.鄉村文化的雙重邏輯與振興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87-96.

[4]王雄青,胡長生.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圖書館+”合作模式高質量發展現實理路[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2,(04):46-52.

[5]李美玲.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的多維審視[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5):180-183.

[6]尚子娟、陳懷平.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與鄉村振興雙向賦能的價值邏輯和推進路徑[J].中州學刊,2022,(11):81-89.

[7]李明,陳其勝、張軍.“四位一體”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建構[J].湖南社會科學,2019,(06):147-156.

[8]沈費偉.傳統鄉村文化重構: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選擇[J].人文雜志,2020,(04):121-128.

[9]呂賓.流動與留守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的困境及其破解[J].理論導刊,2019,(08):102-109.

[10]胡衛衛,趙子強.鄉村文化治理共同體建設中“合作生產”的建構邏輯與實現路徑——基于關中平原“橫渠模式”的實證考察[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02):56-65.

[11]劉濤.“十四五”時期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機制及圖景——基于河南省M村老年人協會的考察.[J].河南社會科學,2023,(04):116-124.

[12]徐頑強,于周旭,徐新盛.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文化振興:價值、困境及對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9,(01):51-57.

[13]戴艷清,鄭佳琪.農村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社會力量參與路徑研究——以溫州“百姓書屋”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23,(19):48-58.

[14]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5]謝延龍.“鄉村文化”治理與鄉村“文化治理”:當代演進與展望[J].學習與實踐,2021,(04):116-122.

[16]范建華,秦會朵.關于鄉村文化振興的若干思考[J].思想戰線,2019,(04):86-96.

[17]呂賓.當代中國農民文化需求變化:特點、原因與對策[J].理論月刊,2022,(04):78-88.

[18]陳庚,崔宛.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實踐、困境及因應策略[J].學習與實踐,2017,(11):133-140.

[19]趙迎芳.當代中國文化扶貧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理論學刊,2017,(05):113-120.

[20]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0-11.

[21]李龍淵.《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有關社會化發展規定的落實與完善[J].圖書館建設,2021,(02):35-41.

[22]賀雪峰.鄉村建設最根本的當是基層組織建設[J].農村工作通訊,2015,(08):38.

[23]羅家德,孫瑜,謝朝霞.自組織運作過程中的能人現象[J].中國社會科學,2013,(10):86-101+206.

[24]彭秋平.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我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路徑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0,(06):25-32.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國家安全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成年人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yxsp| 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欧美色香蕉|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色视频久久| 69综合网|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亚洲视频影院|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免费aa毛片|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香蕉伊思人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88av在线|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99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免费不卡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欧美色99| a色毛片免费视频| 蜜臀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热99精品视频|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