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這一番話,是對當今青年的殷殷期望,亦是對廣大人民教師的切切囑托。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應“立德而樹人”,不忘自己的育才初心,用自己的“立德”行動,譜寫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新篇章。
眾所周知,為人處世之根本在于立德。對教師而言,要立德,就離不開身為教師的職責———教書育人。“教書”只是一種教育的手段,“育人”才是為人師者教育學生的終極目標!為人師者,不應是一名為了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有溫度的教育者”,亦是“人類靈魂的建筑師”。回首過往,偉大的儒家先賢孔老夫子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遜之德,作為其人生操守,成了后世眾人爭相學習的典范;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之德,作為其一生所求,成了后人贊頌的對象;晚清時期的改革先人譚嗣同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灑脫之德,作為其終身信念,成了如今人人傳頌的英雄人物……
諸如此類之率先垂范者,錚錚其言,颯颯其行,無一不是對莘莘學子,抑或對后代子孫潛移默化的正向教育!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內心深處,挺立著一座高聳入云的精神豐碑,才能讓他們在不同的時代里、在面臨不同的挑戰時,成了后代子孫景仰的英雄!
“提著一盞小燈,我們一同走在路上。你慢慢地走向矯健,我默默地重新啟航……”時光匆匆,歲月就在我一次次的講課聲中,就在和學生課堂互動的笑聲中,悄然而過。新時代教師正與新時代同向同行,時代的責任已落到我們肩上。為了中國夢,我愿鄭重地接過新時代的“接力棒”,肩負起屬于我———一名人民教師的使命擔當。
“一支白粉筆,兩袖滿清風,三尺講臺立,四時沐風雨。”是人們對教師的淳樸評語。其實啊,要想筑起一座和諧美好的萬丈高樓,離不開現實生活中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的心血和努力。廉潔,就如旱季之雨露一樣,細細地潤澤著人們稚嫩的心房。
廉潔,它是教師的行之根本,亦是教師的立足之本。廉潔,它更是構建一個國家政治文化體系的基本要求,亦是泱泱華夏民族傳統美德之一!
教師———被人們譽為“人類靈魂的建筑師”,更應努力地去堅守“師者之廉潔”這一陣地。為人師者,想要在教育實踐中取得成功,必定要踐行教育使命、不忘初心。縱觀我國教育的歷史長河,教育界的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前輩,如蔡元培、陳鶴琴、陶行知等,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偉大的教育事業,他們是今天的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教育的初心,猶如仲春時節的綿綿細雨一般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潛心向學為才忙,誠心誠意問遠方。在此期間,最主要的,還是吾之為人師者,要保持一個風雨無阻的好心態。
當身邊的親人朋友,喜不自勝地談論著他們可觀的工資和獎金的時候,我也免不了在內心最深處漸漸地滋生出一種“無比艷羨”的感覺。怎么說呢?這種感覺,通俗地講,就是很不好受!眼睜睜地看著往日交好的親友,紛紛在他們自己的行業領域里有所成,我呢?卻只能站在三尺講臺上,做幾十名小學生的“大家長”。面對眼前的一切,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問自己:三尺講臺,真的是我這一生永遠的立足之所嗎?在別人都享受人生的時候,我卻還在為它堅守,這樣做真的值得嗎……當我行走于校園,有學生笑著向我問好的時候,每到教師節,班上幾十名學生帶著笑容對我表達教師節祝福的時候,我瞬間感覺到,我的靈魂在被一點點地升華、我的內心在被一點點地充盈!
是啊!我是一名人民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是學生,而學生,又是偉大祖國的未來!因此,對他們的教育,無論是其學習方面的成長,或是其心理方面的成熟,我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和教育。既身為教師,就應為了自己,也為了學生而盡師職、揚正氣,如此方能做到師者之“廉潔”,即廉潔執書從教,注重師者立德。
“立德”,是“立師者之大德”。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給學生上第一堂課之前,我一個人在教室里反復演練了五六遍,細致到每一句話、每一字板書、每一個手勢……然而,當我真正走上講臺時,一切卻出乎意料。在我看來清晰簡單的知識點,學生并沒有掌握;課堂組織、學生質疑問難、突發狀況處理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也超出了我的意料。這時我才發現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有效組織課堂教學,而且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真正了解學生,研究學情,用學生聽得懂、學得透的方式來講課才是上好一節課的根本。找到了解題關鍵,我便開始努力鉆研學習,研究各類優質課,之后再對筆記進行整理歸納。那時候,每晚頂著滿天的星輝,走出校園成了我生活的常態。為了設計好教學流程,我不厭其煩地閱讀教材、翻閱資料,寫字臺上的燈常常陪伴著我,從夜晚一直亮到黎明。在那段時間里,我明顯感覺到,我的勤奮和認真讓我收獲很多,也影響著班級里的學生,他們也開始為了自己的小目標而努力。那時,我明白了真正的教學是教人,是通過教師自身的、正確的行為去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的行為。
在自身不斷成長的同時,我非常關注班上學生的成長。班上有一位女學生,平日里不善言辭。我剛接觸她的時候,只覺得她是一個回答問題都會臉紅的小女生,但她上課是最專注的那一個。即使如此,她的成績卻一直得不到提升。作為教師,我不能袖手旁觀。為了提高她的學習成績,增強她學習的自信心,我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在下課時,我總是佯裝不自覺地走到她的身旁,語氣溫和地和她就課上的內容聊上幾句,盡我所能地為她掃除學習上的障礙;對她在每次課下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我也從不輕易斥責她,只是用紅筆幫她標出來,并在旁邊畫上一個可愛的簡易表情,以此鼓勵她及時糾正錯誤。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她變得越來越活潑,從不敢舉手到主動發言,從見到教師害羞得不敢發表意見到主動來找我談心,她的成績也慢慢好了起來。我感到特別欣慰。
在不知不覺間,我不再是當初那個初出茅廬的職場“小白”了。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這個平凡的講臺。是什么讓我堅守在這個崗位上呢?我想,是這份職業帶來的幸福感,是來自家長由衷的笑容,是來自社會對教師的尊重,更是來自學生那一聲聲親昵的呼喚、那一個個親切的擁抱。這種幸福感,激勵著我不斷上下求索,也渴望在新時代的教育征途上做一名幸福的追夢人。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只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我現在至多只能算是輕輕地推開了教育之門,未來的教育之路還很漫長,我會執著向前看,往前沖。春風化雨,潤心無聲,希望自己能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幸之!吾之青春大好,時逢吾華夏之悠悠盛世。師者,亦當如《墨梅》一詩所言:“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