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播音主持,播音主持的定義在《中國播音學》中為“播音員與主持人利用聲音語言和副語言,通過傳媒媒介進行信息傳播的創造性的活動。”在《新聞學大辭典》中為“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是在廣播電臺以某一種身份,在攝像機前主持某一個固定節目的播講者,是整個節目的串聯人,在節目中處于主導地位,是節目制作群體的中心人物,需要具備一定的臨場發揮才能,并在節目的采編、制作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簡言之,播音主持是以語言為基礎,并且在后期實踐中依賴豐富的語言技巧。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作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表達相互反應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時,是認知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的時候,是文化信息的載體。
因此,無論是朗誦時抒發情感,還是播報新聞時傳遞新聞知識,又或者介紹主題、串聯內容等,這些都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
在進行播音與主持之前,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根據節目的風格確定自己的話語風格。在語言與交際中交談分為消遣式交談和探討式交談,在播音主持的節目中也會包含這兩種方式。消遣式交談通常會在節目中調整節目節奏,在此種交談中語言風格是輕松的;而探討式交談多用于主題已經確定并需要獲取交談對象的建議和看法的節目中,語言需要嚴肅、具有邏輯性。探討式交談是現在新聞對話節目中普遍使用的形式。
例如,《焦點訪談》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深度新聞報道欄目,這檔欄目之所以能夠備受全國觀眾的喜愛,與敬一丹、張泉靈等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些播音員、主持人能夠根據節目內容靈活調整語言和情感,他們既可以用冷靜客觀的態度闡述新聞事件,也可以用生活化的語言站在受眾角度展望未來。
主持人的言語交際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決定了觀眾的視聽體驗感,主持人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恰當的交談技巧也會讓一部分普通受眾轉變為節目的忠實粉絲。
主持人何炅的主持素養是有目共睹的,他那句“遇水則發!”一出口便巧妙化解了現場的尷尬,他救場場面還有很多,這也正是觀眾喜歡他、信任他的原因。正因如此,在《快樂大本營》改版后他仍然作為主持人出現在節目中,改版后有一部分受眾正是因為他才關注新的節目。
臨場語言表達體現職業素養。新聞節目的主持人敬一丹、娛樂節目的主持人何炅,他們專業過硬并不僅是因為聲音好聽、發音標準,還能夠做到理性思維與感性情感兼具,并在節目與人交流中用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
綜上,播音源于語音,播音需要語言。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