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有大行業務不斷下沉縣域金融市場、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農村信用社面臨更加嚴峻的行業競爭,利潤空間被壓縮。農村信用社應審時度勢,改進陳舊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促進收益最大化。本文概述了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特點及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對農村信用社成本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多樣化管控成本、創新成本管理方法以信息科技支撐成本管理、注重對成本的監督評價以及目標成本管理的績效考核、樹立精細化成本管理理念等創新優化成本管理方法,為農村信用社科學合理管控成本、增加利潤提供參考。
金融改革持續推進,對于體量小、業務結構單一、非利息收入品種少、主要靠存貸款利差創造利潤的農村信用社來說,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其盈利能力。因此農村信用社要跟上國家金融改革步伐,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強成本戰略管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一、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特點及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特點
農村信用社與國有商業銀行同屬于銀行類金融機構,以吸收社會公眾存款作為負債的主要來源,以發放貸款作為主要資產。但農村信用社有其自身的經營特點。首先,農村信用社起初由個人集資發起設立,后基于監管的意見,向社會定向募集企業法人投資者,出資者多且分散,單個出資者出資占比小,其管理者并非大股東,而是選舉產生的社員代表,由社員代表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其次,農村信用社服務的對象是“三農”,為滿足農村金融服務的需求,在鄉鎮政府所在地設立固定的營業網點,在管轄地域較廣的鄉鎮,甚至在村級設立分支網點。營業網點成本高;最后,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投向農戶及中小微企業,其貸款抵押物不足,抵押物變現難,貸款風險和經營成本高,盈利能力相對較弱。
(二)農村信用社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農村信用社增效的渠道之一。當前利率市場化,農村信用社以降低貸款利率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優質貸款客戶,為增加經濟效益優化成本管控手段,提升成本管理質效,通過合理控制成本,向成本要效益,利潤水平才能持續向好,農村信用社價值才能不斷優化,從而為社員創造更多的財富;二是可以防范化解風險。農村信用社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較弱,信用體系尚未完善,通過對風險成本的識別與分析,計量各種風險的成本,進而規避、轉移風險,為穩健經營保駕護航;三是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國家對金融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國有銀行借助金融科技等數字化方式不斷下沉縣域市場,農村信用社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有加強對成本的管理,補短板、調結構,探索多元化、差異化的精細化成本管理模式,才能推動農村信用社高質量發展,增強整體競爭實力。
二、農村信用社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未全面管控成本,缺乏成本管理理念
農村信用社成本管理理念相對落后,對成本管理目標的認識不足。如在未充分分析成本效益性的前提下隨意增設低效甚至無效益營業網點;資金組織方面只顧存款規模的增長,不計籌資成本的付出,利差逐漸收窄,導致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信貸管理重數量增長,輕質量提高,風險難以遏制,不良貸款逐年攀升,資本消耗倍增,引入外部投資者或申請專項債券補資本,增加了成本;投入大量成本設立便民服務點,而未充分運用,未起到分流柜臺業務量釋放人力資源的作用。
(二)缺乏對成本的監督評價與考核
農村信用社以存款及貸款作為考核的重心,僅以規模的擴張程度作為考核員工業績的依據,對基層營業網點的年度經營考核基本未涉及成本方面,未將成本費用的高低與員工的考核掛鉤。員工為了完成階段性的考核任務,不惜代價地營銷臨時性的高成本存款;拓展信用卡業務偏重于開卡量,未注重后續的激活與用信額;投入成本為客戶安裝POS機、收款碼及配套的播報器,而未定期對客戶進行回訪,客戶使用率低甚至未啟用。缺乏對成本的考核,耗費大量成本而收效甚微。成本的分析與評價需要財務管理部門、業務部門及監督部門共同參與,且要求相關人員具備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分析能力和對行業的判斷與預測能力,但多數農村信用社將成本管理劃分為財務管理部門的職責。財務管理人員對具體業務和行情的掌握不夠全面,難以分析某項業務成本與效益的走勢,無法及時對非增值業務環節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導致投入的成本與所得的回報不匹配。此外,農村信用社對成本的評價與監督力度不夠,忽視事前、事中的有效監督,在監督管理機制缺失的情況下,相關人員不重視成本管理,使得成本控制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三)成本管理方法陳舊,管理手段落后
農村信用社的成本管理科技信息手段落后,高效的成本管理需要及時掌握準確的信息和數據,農村信用社缺乏高效的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統,未能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分析各項業務成本支出的合理性。信息、數據采集還靠傳統的人工模式,管理部門與各分支機構的交流和溝通閉塞,各自為政,信息傳導不順暢,信息共享滯后,不能及時準確分析成本支出,成本管控科學依據不足,難以從根本上實現降本增效。
(四)未實現成本精細化管理,成本核算方式簡單粗糙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農村信用社在業務范圍和數量上都呈上升發展態勢,而成本核算仍然以傳統的方式為主,財務信息收集效率低,難以及時準確計算產品成本,無法獲取與客戶相關的成本信息。因相關責任成本界定不清楚,在費用分攤時未能做到誰受益,誰分擔,從而無法分清產品、客戶的實際成本,成本精細化管理受到了嚴重的制約。成本預算環節過于粗放,在預算前期缺乏相應的準備,對市場行情、政策因素的了解不透徹,各業務條線掌握數據與業務信息不對稱,造成成本預算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導致后期的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相去甚遠。
三、農村信用社成本管理問題的應對舉措
(一)全面深入,多樣化管控成本
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層要充分重視成本管理工作,將成本管理放在經營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位置,成本管理方式要不斷推陳出新,建立多元化創新型成本管理體系。一是加快推廣電子業務渠道,拓展線上產品,通過電子交易替代傳統的人工模式;激活便民服務點,深入村莊宣傳便民服務點的金融服務功能,以就近原則,引導居民到當地便民服務點辦理小額存取款、賬戶和交易明細查詢等金融服務業務;將營銷商戶、手機銀行、第三方綁卡支付等風險性低的業務外包;推動“機器換人”,購置智能柜員機、自助回單機等機具替代部分柜臺功能,以機器代替人工,減少低效能工作。通過業務的分流,減少業務人員低效能的工作量,對人員結構進行調整,在高附加值貸款業務上擴充人員,構建強有力的營銷團隊,增加風險防控環節人員的力量,減少人力資源成本的壓力;二是在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崛起的沖擊下,物理網點優勢在逐漸喪失,控制網點成本、提高網點產出比被提上重要日程。保留鄉鎮政府所在地一個物理網點即可,撤并同一個鄉鎮多余的網點,減少物理網點運營費用的支出。同時,提升物理網點的服務效能,打造“交互式”網點,以網點為中心輻射周邊客群,融入客戶日常生活場景,做到金融服務與生活場景的有效融合。如打造銀醫、銀校交互場景,百姓通過銀醫自助服務設備或手機就可以完成就醫手續。學生通過銀校自助設備可以刷臉用餐。塑造特色化、差異化品牌形象,為特定客群、特定領域提供定制化、專屬性金融服務,如針對老年、新市民、花卉行業等群體與行業,為其提供產品、服務、管理方面的特色化、差異化金融服務,真正滿足目標客戶群的實際需求,增加客戶黏性,提高獲客能力;三是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創效益。農村信用社財務人員要認真研讀相關稅收規定,吃透國家對農村信用社的稅收優惠政策,將稅收優惠政策傳導給貸款營銷的業務部門,重點營銷支農支小支微貸款,充分享受國家對農村信用社投放于支農支小支微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以及在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注重對成本的監督與評價,強化目標成本管理績效考核
一是農村信用社在制定成本管理機制的同時要注重監督與評價機制,將成本監督、評價納入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否則成本管理就如同紙上談兵,難以確保成本管理的質量。落實成本管理歸口責任制和問責制,明確成本控制責任主體,分清成本監督管理的職責,完善日常監督體系,保證成本監督管理的獨立性,樹立監督的權威性。監督工作不單是對事后成本核算管理的監督,更要注重事前成本預算,事中成本控制的監督,做到成本監督工作的全面性和動態性。要分析評價成本的效益性,發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提出整改建議。向高管層提交監督評價報告,同時監督評價報告要向公眾公布,強化農村信用社自身的成本監督水平;二是建立完善的獎懲和績效考核機制,發揮績效考核機制的激勵導向作用。設置相關成本管理考核體系指標,如成本收入比、人工成本利潤率等,根據基層網點業務拓展的難易程度,同業競爭情況,合理預算核定業務費用。建立差異化的獎罰、晉升等激勵機制,使營銷理念,營銷手段,考核獎罰有機結合起來,對管理部門、網點甚至每一位員工形成節約成本的剛性約束,充分調動其節約成本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合理管控成本,發揮成本效益最大化;同時扭轉成本管理與經營活動無關的錯誤觀念,對于超預算開支,過度浪費資源的部門、網點或員工進行相應的懲罰。將成本管理考核與員工績效考核聯系在一起,督促員工將日常工作與成本管理緊密相連,將成本管理考核結果作為員工職務晉升或者評優、評先進的重要參考依據。
(三)創新成本管理方法,建設成本管理信息系統,以信息科技支撐成本管理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農村信用社必須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有效融合進成本管理中,提升成本管理部門的決策效率和判斷能力。一是搭建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將分散在各個系統的數據整合到成本管理系統,將成本從初始形成至目標管理實現動態化監測,設置科學切合實際的限額管理,通過系統的云計算,一旦實際成本接近限額,系統將提示,超出限額管理要求,系統將警示oWiDbLfOie5H8lj9Jk86cZoQ7G9vXD+kKJ6DTwKnO5Q=。成本管理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動態信息,分析成本超標的原因,進而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將成本管理落實到位;二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促進成本管理流程的嚴謹及精細化,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統設置相關人員、業務、營業網點等成本管理信息模塊,由系統自動收集和處理相關成本管理數據,減少人為操作出現差錯的風險,提高數據的質量和可靠性。通過查詢信息系統相關環節的成本數據情況,分析研判成本發生的動因,為人力資源管理、業務發展、營業網點運營等決策提供有力保障;三是通過成本信息管理系統,管理部門人員與各業務條線人員可以在線溝通交流,實現成本數據及時共享,針對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相關人員建言獻策,促進成本管理革新。
(四)樹立精細化成本管理理念,轉變成本核算方式
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適應強監管嚴監管的監管政策,農村信用社要將精細化成本管理理念植入公司治理層面,全力以赴做好成本精細化管理。首先,在成本預算環節,改變以往習慣性的增量預算方法,采用零基預算法,各業務條線認真分析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從實際情況出發分析預算期成本支出的合理性,綜合平衡各種因素,準確預算相關成本的支出;其次,引入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責任中心的區分和認定,確認作業和劃分作業中心,將作業中心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計算作業成本。通過作業成本法,能夠使各種產品成本數據較為清晰地展示出來,可以更好將客戶或產品所付出的成本與獲取的收益相比,為下一步決策與戰略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進而保障農村信用社實現效益最大化。
結語: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農村信用社的成本管理愈發重要,必須正確認識當前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實現社員財富最大化為宗旨,經營決策層帶頭引領,業務部門及基層網點密切配合,全員參與推動,不斷優化創新成本管理方法,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管理,促進農村信用社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