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鳳凰集團主辦的“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財經圖書出版研討會”圓滿落幕。來自裝備制造、新能源、金融地產等行業,涉及近8000億元市值的龍頭上市公司高管代表、市場大咖,以及來自國資央企、中上協、資本學院的專家學者蒞臨現場,圍繞打造鳳凰特色財經圖書出版矩陣和《董事會》雜志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會議期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章朝陽親切會見了中國船舶股份總經理施衛東等參加研討會的部分代表。章朝陽介紹了鳳凰集團改革發展情況,并表示,增強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根本要求。中船和鳳凰是各自所屬行業的龍頭國企,牢記“國之大者”,踐行使命擔當,鳳凰愿意同中船一起前行,積極推進戰略層面合作,在承擔好經濟責任的同時,更好地承擔政治責任、社會責任。
鳳凰報刊傳媒社長、《董事會》雜志總編輯葛云在致辭中向到場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轉達了鳳凰傳媒宋吉述總經理的祝賀。她表示,打造鳳凰財經圖書的出版矩陣,發展鳳凰財經圖書子品牌,攜手業界共同創辦董事會研究院,是鳳凰集團領導著眼長遠、立足全局,親自謀劃和推動的一項戰略舉措。
鳳凰報刊傳媒原社長游建華受邀主持了討論環節。他熱忱歡迎與會的專家、老總圍繞打造《董事會》雜志升級版、財經圖書選題開發和董事會研究院建設等暢所欲言,貢獻智慧,展開自由、熱烈、深入的交流。
與會嘉賓對鳳凰集團財經圖書出版矩陣建設以及創辦董事會研究院的規劃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其具有前瞻性、戰略性,體現了出版業領軍國企的情懷擔當,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組局原副局長、國企治理權威專家秦永法指出,中央對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視以及國務院國資委對企業董事會建設的推動,為鳳凰集團的財經圖書出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了董事會研究院和財經圖書的加持,《董事會》雜志可以突破自身的局限,成為一個供董監高群體充分交流分享的平臺。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獨立董事委員會委員、北京上市公司協會原秘書長余興喜表示,《董事會》雜志二十年來對中國公司治理的不斷完善做岀了很大的貢獻,未來應當進一步提升質量,內容更加有針對性。有關公司治理方面的專業研究機構目前不多,主要是幾家高校的研究院。董事會研究院可以借鑒其經驗,發揮雜志的獨特優勢,做出自己的特色,可以做得更好。
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天冊(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曾斌表示,雜志多年來在公司治理領域的報道和研究,為財經圖書出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經驗。鳳凰傳媒在圖書出版方面的實力和聲譽,也為財經圖書的出版質量提供了保障。
萬科董事會秘書朱旭建議,在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治理不規范引發了各種問題,這是值得期刊、圖書重點關注的選題方向。建議圍繞相關案例,邀請機構投資者、董秘等關注公司治理的重點人群,進行專業化的剖析、點評。此外,建議在傳播方式上,突出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的作用發揮。
資本市場學院學術指導主任、日照港原董事會秘書余慧芳建議,鳳凰集團的財經圖書出版規劃更注重專業培訓和政策解讀,這樣能夠為資本市場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解決方案,對提升資本市場參與者的專業素養和決策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華鑫股份董事會秘書胡之奎,豫園股份董事長助理、原董事會秘書蔣偉,興業銀行原執行董事、董事會秘書唐斌,張家界常務副總裁、董事會秘書金鑫,天齊鋰業獨立董事向川,中上協第三屆并購融資委員會副主任、獨立董事委員會委員劉運宏,海南橡膠原董事會秘書董敬軍等資本市場大咖也表示,董事會研究院建設以及財經圖書的出版,對幫助企業提升治理水平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希望《董事會》雜志借此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學術界、企業界,以及與上市公司協會、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培養優質人才,加快融合發展。活動期間,鳳凰傳媒副總經理袁楠和與會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施衛東在做主題討論總結時表示,今年是《董事會》雜志創刊20周年,也是再出發的新起點。雜志能夠聽取各方聲音,吸收建議并且做好,就非常好了。在央企、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市值管理的背景下,鳳凰集團推動建設的董事會研究院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院從長期來看定會有回報,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堅持長期主義,對《董事會》雜志的發展托底,持續推進這項工作。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董事、副總經理林海濤全程參與活動,他在做活動總結發言時表示,打造鳳凰財經圖書出版矩陣,發展鳳凰財經圖書子品牌,是鳳凰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新的探索和挑戰。鳳凰將借助《董事會》、金圓桌等打造一個全媒體平臺,力爭做出學術影響力、大眾媒體影響力、資本市場影響力。真誠邀請老友新朋與鳳凰同行,從股權層面到具體業務共同參與、共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