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制定戰略時,選擇目標導向還是資源導向,選擇產品戰略模式還是客戶戰略模式?無論如何選擇,戰略目標一旦確定就要堅決執行,決不能朝令夕改、人云亦云,一旦搖擺,很容易半途而廢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下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了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系。束手無策的韓國欲獻上黨以求和,而上黨郡守馮亭卻視秦為“虎狼之國”,轉而投靠趙國。上黨十七城對趙國而言卻是“燙手的山芋”:接收,等于與秦國宣戰而引火燒身;拒絕,顯然是自斷雙臂。
趙國國君趙孝成王和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主張不接受上黨郡。他認為馮亭不將上黨郡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收上黨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得多。
趙孝成王又和平原君趙勝商議,趙勝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平原君說:“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地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17座城池,這是大利,不能失去這個機會。”趙孝成王又問平原君:“接受上黨郡的土地,秦國必定派武安君白起來攻,誰能抵擋?”平原君回答說:“別人難與白起爭鋒。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于是,趙孝成王聽從平原君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GMuH0AgHdcgBJj5iYFLYHNZC8Oct2eT3BK630XJDVLg=君去上黨郡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備秦軍來攻。初戰不利的廉頗開始退守,與秦軍在長平丹河對岸形成相持態勢,閉門不戰,一晃就是三年。遠道而來的秦軍久攻不下,糧草補給困難,為擺脫被動局面,不惜重金收買趙國重臣并散布流言,使得本來就懷疑廉頗能力的趙王中計。于是,趙王任命趙括取代廉頗,秦國大將白起大破紙上談兵的趙括,一舉坑殺趙國降卒40萬人,此為著名的“長平之戰”。
趙國兵敗,紙上談兵的趙括要承擔責任,但是要承擔最大責任的是趙國的戰略決策者。秦、趙開戰之后,趙王明知秦國不會放過趙國,卻仍派使者赴秦談判,而不是派使者去列國謀求合縱的可能性,最后秦趙談判自然以失敗而告終。學者林聰舜在《趙國接收上黨導致長平慘敗之說的檢討》一文中說,“趙國犯的重大錯誤,不在接收上黨郡,而是既貪上黨郡之利,又無與秦決戰提前攤牌的決心與準備,國家戰略搖擺不定,終至孤立無援,坐陷長平慘敗絕境。”
秦國攻趙是蓄謀已久、志在必得的戰略計劃,是從君臣到子民的全面發動、從國力到外交的系統出擊。再看趙國,趙國接收上黨郡之后,應當按照原來的戰略,繼續使用廉頗堅守。但趙國的抵抗則是瞻前顧后、心存僥幸的戰役安排,不論是廉頗還是趙括,基本上是以一將之力(包括資源調配和智慧)抵抗秦之傾國雄師。
戰略是方向,決策要靠“將帥”。趙國的戰略搖擺不定,秦國的戰略計劃蓄謀已久,結果可想而知。在企業里,這個“將帥”就是董事會。董事會就像軍隊里的指揮部,是企業的決策層,是企業決勝市場的戰略性力量——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企業在戰略制定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一種是有什么做什么,另一種是缺什么找什么。有什么做什么就是根據現有基礎條件來決定怎么做事和做多大的事。缺什么找什么正好相反,不考慮既有條件,而是先定目標,之后圍繞目標,把所需的資源找回來,最后把目標完成。前者可以說是資源導向,后者是目標導向,不同的導向采取不同的策略,結果迥異。
著名企業家、企業經營管理專家宋志平先生堅持目標導向,“制定戰略不一定非要有什么做什么,而是先確定目標,缺什么找什么。像中國建材就是走了一條缺什么找什么的路子,一躍成為世界級的建材產業集團。”
而海爾的“人單合一”實踐,則是一場“因人而起”的戰略革命。海爾從創業至今,盡管每7年進行一次戰略升級,但從始至終都是在圍繞人的價值最大化進行變革和轉型。如何釋放人的活力,發揮人的積極性,讓人的價值最大化,一直是貫穿海爾一切行動的核心和根本。“人單合一”就是將這一理念落地的管理工具。
當然,正確的戰略還是需要正確的人來執行。1970年至1983年,約翰·斯卡利在百事公司任職期間推廣的“thePepsiChallenge”計劃,幫助百事可樂從主要競爭對手可口可樂那里奪得可觀的市場份額。1983年,喬布斯為了讓時任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卡利加入蘋果,說出那句經典的話:“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著我們改變世界?”斯卡利和喬布斯在共同執掌蘋果的那段時間里,創造了最棒的產品(第一部Mac)和最棒的廣告(“1984”)。但很快這段蜜月期就結束了,因為戰略分歧,1985年斯卡利把喬布斯趕出了蘋果。斯卡利在擔任蘋果CEO時,極大地擴張了麥金塔個人計算機的市場份額。他任職的10年期間,蘋果的銷售額從8億美元增長到80億美元。不過后來,由于他違背了喬布斯的銷售架構,尤其是因與IBM相同客戶的銷售競爭而招致非議,最終因為公司利潤、銷售額和股票的下跌,于1993年離開了蘋果。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任職,次年推出iMac,帶領蘋果度過財務危機。
趙括與廉頗的攻守選擇是路線之爭,喬布斯與斯卡利這一對歡喜冤家的聚散離合是路線之爭,中芯國際的蔣尚義與梁孟松之間的是是非非也是路線之爭,路線之爭的背后其實是戰略之爭。無論是目標導向還是資源導向,無論是產品戰略模式還是客戶戰略模式,戰略目標一旦確定就要堅決執行,決不能朝令夕改、人云亦云、半途而廢。優秀的董事會和企業管理者要把握好企業戰略和發展方向,善于識人和用人,讓最合適的人做最符合戰略方向的事,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團隊管理效率,有效地創造企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