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過時的所謂“經驗”,企業就容易衰落,企業家就會“過氣”;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企業家精神被“錯配”,企業和企業家就會被時代無情淘汰。企業家不“過氣”的秘訣在于洞察大勢、擁抱變化
在我國,企業家精神被視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企業家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腳步。
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就會被無情淘汰
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不少企業家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過于冒險,最終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對很多企業來說,那是個狂飆突進甚至是野蠻生長的時代。那時,許多人對企業家精神中的創新、社會責任、誠信守法等并沒有充分重視,而是普遍追求快速發展,做大企業規模,“冒險”在一些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一位知名企業家就曾放言:“什么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
也正是因為膽子夠大,當時有家企業從4人小團隊、100萬元注冊資本起家,短短3年就發展成擁有數千人規模的大房企,營業額和凈利潤每年呈現指數級增長,之后更是發展成為行業的“巨無霸”。那時,沒人在意企業有多少債務、能不能還得起銀行貸款、會不會出現資不抵債等問題。后來,這家房企因為轉型不力,遇到很大的經營困難。
再看另外一個例子。某企業老板與筆者2009年相識,有過多次交集。這位老板是一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東、CEO,企業每年的營收和凈利潤相當可觀。如果照此持續發展下去,企業的前景會非常好。所以,筆者有段時間每次見到他都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覺。改變發生在2015年,這一年A股市場出現了歷史上第二個指數高點。這家公司股票暴漲10倍,老板自然賺得盆盈缽滿。然而,在大市轉折、出現下跌后,他做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動作——利用自己的另一家公司控股了一家醫藥企業。他得意地認為,自己是兼顧科技和醫藥領域的“大老板”,實現了多元化和規模化經營。控股醫藥企業后,他的膽子越來越大,在2015年至2018年通過定增募集資金6億多元,并通過杠桿撬動30億余元,并購了4家企業,開啟了瘋狂的擴張之路。然而,隨著經濟換擋前行,其如同火箭般飆升的身價,在2018年年底黯然失色了。他持大股的科技上市公司業績大滑坡,從原來年度盈利3億元淪為虧損,股價出現暴跌,并于2020年變成ST公司;2019年年初,他質押的公司股份被凍結,到了2022年,他不得不把一切能變現的都處理掉,以償還欠債。事實上,他個人已經隨著公司的失敗而破產了。
類似的事例舉不勝舉。野蠻生長、賺快錢的發展模式風險極大,一旦市場運行、企業增長的邏輯發生改變,企業家不能與時俱進,仍舊留戀過去、盲目自信、缺乏洞察、創新不足的話,勢必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一言以蔽之,如果企業家跟不上時代、企業家精神被“錯配”,那么將會被時代無情淘汰。
洞察大勢、擁抱變化,成為“時代的企業”
當然,能跟上時代的企業家也gnKh6lxdWri1VwHTIFvKEMWUmj2cg2f7WXz/za4iDSI=不乏其人。
某企業家是筆者的北大校友,他從課外輔導班老師做起,于1993年創立一家語言培訓機構,花了3年就將營收規模做到了千萬元。2006年公司在美國上市,個人和公司名聲從國內擴大到國際。與同行一樣,2020年至2021年的一場危機,將這個教育培訓巨頭拉下神壇,營業收入減少80%,市值蒸發超2300億元。
就在很多人認為這家公司快完了的時候,勇于創新的企業家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司通過擁抱數字經濟,以線上直播方式再度走紅。這位企業家還通過創新的方式培育流量主播,創立自己的APP線上平臺,以及建立國際學校等方式實現了東山再起,成為新賽道上的佼佼者。
正如著名企業家張瑞敏所說的那樣,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所謂成功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與時俱進是保持企業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懂得如何順勢而為、守正創新來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是企業家需要正確應對的重大課題。
時代在不斷變化,企業家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不能天真地認為靠昨天的經驗還能在今天取得成功,那是刻舟求劍。如果固守過時的所謂“經驗”,企業容易衰落,企業家就會“過氣”。那么,企業家要做到與時俱進,關鍵點是什么?
首先,企業家要洞察大勢,具有前瞻性視野,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伴隨科技的飛速發展、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只有敏銳捕捉到時代的變化,才能及時調整企業的戰略、產品、服務,滿足市場的需求。
其次,企業家要有危機感,積極擁抱變化,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技能,不可盲目自信、故步自封。新的時代,新的管理理念、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等層出不窮,企業家需要持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更好地領導企業變革。例如,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是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企業家要學會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優化企業運營、提升創新能力。
再次,與時俱進還體現在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意識方面,企業家應積極關注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性議題,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相協調。
總而言之,企業家只有與時俱進才不會“過氣”,才能帶領企業在不斷變化的激烈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