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詳細介紹了汕頭絲苗米產業鏈從種子研發、種植技術、收獲及加工、倉儲、深加工、質量要求以及銷售等環節;繼之分析了汕頭絲苗米產業鏈構建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直接和間接關系。其中,直接關系主要體現在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提高農民收入等;間接關系則包括推動了農業技術創新、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
關鍵詞:汕頭絲苗米;產業鏈;農業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綠色可持續發展
絲苗米作為地方獨特的農產品,憑借其獨特的品質和市場潛力,已經成為汕頭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其產業鏈的完整構建彰顯了從種子研發到市場銷售全過程的系統性、專業性和高效性,對于推動農業經濟增長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1]。
1 汕頭絲苗米產業鏈
汕頭絲苗米是我國廣東地區一種十分著名的優質稻米品牌,其產業鏈的構建直接關系到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影響整個農業產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絲苗米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優質秈稻稻米,其外觀令人賞心悅目。它呈現出長粒形,細長而苗條,色澤晶瑩潔白,仿佛閃爍著絲絲光芒,宛如玻璃般純凈。其直鏈淀粉含量適中,使得烹飪后的米飯質地恰到好處,既不過于軟糯,也不顯得生硬,吃起來口感爽滑,清新香味四溢,飯粒分明而不散爛。因此,絲苗米被譽為“米中碧玉,飯中佳品”。
根據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2009年發布的《增城絲苗米》地方標準,增城絲苗米在感官上呈現出晶瑩潔白的色澤和本地特有的自然清香味。而在理化指標上(如表1所示),它有著特定的米粒型寬長比、長度、千粒重、膠稠度、直鏈淀粉含量以及嚴格的堊白粒率和堊白度要求,這些指標共同保證了增城絲苗米的卓越品質。
1.1 種子研發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對于汕頭絲苗米來說,優質的種子尤為重要。汕頭市在構建絲苗米產業鏈過程中,當地的農業機構和農業生產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投入絲苗米種子的研發,通過不斷地引進、改良,培育出絲苗米的新品種,不斷提升絲苗米種子的抗病能力、適應能力以及產量。種子的研發使絲苗米的種植所需種子得到了保障。同時,也為后續的管理、收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種植技術
種植是提高絲苗米產量和構建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汕頭市的農民在長時間的勞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絲苗米種植經驗,現已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絲苗米種植技術。他們根據汕頭市的氣候特點、絲苗米的生長特性,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嚴格控制絲苗米的密度和施肥量等。在絲苗米的生長期間,當地的農民特別重視田間管理,通過定期的除草、防蟲、澆水等措施,確保了絲苗米的健康成長。
1.3 收獲
當稻谷成熟時,農民使用收割機進行收割,收割機提高了絲苗米的收割效率,收到后對絲苗米進行了自動的干燥和清潔處理,保證了絲苗米的質量不受影響。絲苗米作為一種優質的稻米品種,其營養價值豐富,特別在提供人體所需氨基酸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絲苗米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如表2所示。
1.4 倉儲
優質的倉儲條件可以確保絲苗米的品質在儲存過程中不受損失。汕頭市絲苗米倉儲設施十分完善,配備了先進的通風、除濕以及防蟲等設備,保證了絲苗米在存儲過程中的干燥、清潔和新鮮。與此同時,絲苗米的加工企業還特別注重倉儲管理,建立了嚴格的絲苗米入庫、出庫和庫存管理制度,確保了絲苗米在存儲過程中的安全。
1.5 加工
汕頭市的絲苗米加工企業擁有先進的加工設備和工藝,可以實現對絲苗米的精細加工。他們將收獲后的絲苗米脫殼、去糠、碾壓、拋光等處理,最終得到晶瑩剔透的絲苗米。經過深加工后,絲苗米會形成米粉、米糕、米酒等多種產品,以此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汕頭市絲苗米加工企業擁有先進的加工設備和生產工藝,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絲苗米產品,這些產品品質好、口感好、營養豐富且具有獨具特色的風味和特色[2]。
絲苗米加工流程如下:選取凈糙米(200.0±0.1)g,
利用砂輥碾米機進行碾磨。在碾磨過程中,選用40#的砂輥粒度,將碾輥轉速設定為1 060轉/min。使用1.0 mm的圓孔篩去除糠粉。接下來,制備具有不同理論碾減率(DOM)的大米樣品,碾減率分別為0%、2%、4%、6%、8%、10%和12%。為確保樣品的新鮮度和品質,還需要將這些大米樣品密封在聚乙烯袋中,并存儲在4℃的冰箱內。
1.6 質量要求
在絲苗米產業鏈中,質量要求貫穿始終。無論是種子研發、種植技術、收獲加工還是倉儲深加工等環節,都需要嚴格遵守GB/T23402-2009《地理標志產品增城絲苗米國家標準》相關的質量標準和規定。為了保障絲苗米的品質和安全,汕頭地區的農業部門和質檢機構加強了對絲苗米的監管和檢測工作。他們定期對絲苗米的種子、生產過程和成品進行抽樣檢測和評估,確保絲苗米的絲苗米產品品質以及蒸煮食用的感官均能夠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如表3所示)。
1.7 銷售
銷售是絲苗米產業鏈的最終環節。汕頭地區的銷售企業通過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和營銷網絡,將絲苗米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市場。他們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銷售活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在銷售過程中,企業還重視與消費者的溝通和反饋工作。當地企業通過市場調查、消費者訪談等方式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意見,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
2 汕頭絲苗米產業鏈構建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在汕頭市的農業經濟發展進程中,絲苗米產業鏈構建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絲苗米作為當地的特色產品,其產業鏈的完善事關農民經濟收入,對整個地區農業的增長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2.1 直接關系
2.1.1 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
絲苗米產業鏈的逐步完善,首當其沖體現在對農副產品附加值的提升中。在汕頭絲苗米傳統的農業生產過程中,以原糧米的方式出售,價格受市場的影響極大,且利用空間十分有限。隨著絲苗米產業鏈的深入構建,這一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改善[3]。一方面,當地絲苗米的加工企業通過引入先進的加工技術和生產設備,絲苗米被加工成了各種各樣高附加值的產品,比如米糕、米酒以及米粉等,這些產品豐富了市場供應,為農戶帶來了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產業鏈的構建還促進了絲苗米品牌化的發展。絲苗米加工企業通過統一標準、統一包裝和統一宣傳,絲苗米的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2.1.2 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
絲苗米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對于提升汕頭市農產品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產業鏈的構建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集約化、標準化和規模化。在產業園區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下,農戶們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種植和管理,有效提高了絲苗米的產量和品質。
2.1.3 提高農民收入
絲苗米作為汕頭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其產業鏈的完善和優化意味著從種子研發、種植、收割到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科學、高效的管理與運作。這種精細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絲苗米的質量和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農民在種植和銷售絲苗米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加可觀的經濟利益。這些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2.2 間接關系
在探討汕頭絲苗米產業鏈構建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時,除了要關注直接的經濟效益,還要深入分析其間接的關系。這些間接關系在推動農業技術創新、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2.2.1 推動農業技術創新
汕頭絲苗米產業鏈的構建,為農業技術的創新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產業鏈的完善要求絲苗米從種子研發、種植、收獲、倉儲、深加工、質量再到銷售等的各個環節都能達到較高的水平。比如,在絲苗米的種植環節,農民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提升絲苗米的產量和質量;再比如,在絲苗米的加工環節,企業通過引入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不斷提升絲苗米的附加值與核心競爭力。
2.2.2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產業鏈的完善使得絲苗米產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逐漸增大,成為當地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產業鏈的構建還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隨著絲苗米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相關的農產品加工業、物流業、銷售業等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產業鏈的完善還有助于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2.2.3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
汕頭絲苗米產業鏈的完善,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也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產業鏈的完善使得農村經濟結構得到優化和調整。隨著絲苗米產業的發展壯大和相關產業的興起,農村經濟結構逐漸由單一的種植業向多元化的產業結構轉變;產業鏈的構建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 未來汕頭絲苗米產業鏈的發展趨勢
汕頭絲苗米作為當地特色的優質稻米,近些年來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然而,在面對未來,汕頭絲苗米產業鏈依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
3.1 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未來汕頭絲苗米產業鏈構建的首要發展趨勢便是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隨著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引入,絲苗米的產量、質量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比如,在種植環節,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農民可以實時監測絲苗米的生長情況,確保絲苗米生長的最佳條件。
3.2 綠色可持續發展將成為重點
環保和可持續性將是汕頭絲苗米產業鏈未來發展的另一大趨勢。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環保意識的提高,綠色、有機、無公害的絲苗米將更受市場歡迎。因此,產業鏈將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采用生態友好的種植方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在此過程中,產業鏈還將積極探索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利用的途徑,如稻田廢棄物的利用、加工廢水的處理等,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3.3 品牌建設及市場拓展
品牌建設將是汕頭絲苗米產業鏈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加強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提高汕頭絲苗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提升市場競爭力。其中,主要包括參加國內外農產品展覽會、舉辦品牌推介活動、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網絡營銷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汕頭絲苗米產業鏈的構建與發展不僅直接促進了農業經濟增長,提高了農民收入,還間接推動了農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未來,技術創新、綠色可持續發展、品牌建設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將是汕頭絲苗米產業鏈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郭朝先,苗雨菲.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機理與路徑[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98-108.
[2] 祁玉泰,陳雅文,郭丹.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分析[J].中國市場,2021(27):9-10.
[3] 寧楠楠,周林芳,陳亞紅.創新“1234”助推鄉村振興——衢州市柯城區推出“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共享民宿”模式[J].浙江國土資源,2019(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