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西藏農區畜牧業為例,深入分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農區畜牧業存在的問題,包括生產性能待提高、實際生產問題與市場影響,以及專業人才儲備不足等方面。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大科技力度、優化生產管理、加強市場監管,以及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等措施,以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畜牧業;問題;發展
鄉村振興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畜牧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農區畜牧業在西藏農區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藏農區畜牧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因此有必要圍繞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相應的對策與措施,以期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 鄉村振興背景下助力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西藏農區畜牧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傳統農業產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但西藏農區畜牧業作為西藏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助力西藏農區畜牧業發展可以促進西藏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其次,西藏農區畜牧業是農村就業的重要渠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而西藏農區畜牧業可吸納就業。通過助力西藏農區畜牧業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促進農村穩定和社會和諧。再次,西藏農區畜牧業作為農村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通過合理發展畜牧業,可以有效利用農村草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1]。最后,西藏農區畜牧業是農村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農村文化傳統和歷史文化遺產。助力西藏農區畜牧業發展,不僅可以傳承和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激發農民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促進農村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2 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發展現狀
日喀則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畜牧產業發展,堅持把特色產業開發作為畜牧業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以珠峰綿羊、珠峰牦牛、乳業、藏雞等為重點的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基礎不斷鞏固,呈現出畜牧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態勢。西藏計有總天然草場面積約為12.3億畝,主要分布在西藏的中東部地區。日喀則市草原面積1.96億畝,其中可利用的草原面積為1.86億畝,主要類型為高寒草甸(52.22%)、類高寒草原(34.13%)以及高寒草甸草原類、溫性草原類、低地草甸類、溫性草甸草原類、山地草甸類和沼澤類。
2.1.1 產業規模
近年來積極引導群眾加快牲畜結構調整,提高適齡母畜的養殖比例,淘汰老弱土雜等非生產畜。例如,山羊存欄占日喀則市牲畜總存欄的一定比例,新生仔畜數量也較為可觀,整體牲畜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2.1.2 養殖模式與經營主體
積極推進牛羊養殖合作社組建和規范化發展,提出了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八個好”的要求。全市牛羊養殖合作社已發展到1 000余家,入社牲畜達到100萬頭(只、匹),全市規模化養殖場和合作社達200多家,實現了由單家獨戶飼養向集中規模養殖轉變、由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有效減輕了草場壓力。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牧戶”的運營模式,與眾多畜牧業合作社達成合作意向,輻射帶動大量農牧民群眾,在推動畜牧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1.3 技術提升與品種改良
日喀則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推廣中心畜牧中心等機構以牲畜改良為切入點,強化畜牧業技術服務,不斷改進牲畜選育、繁殖、飼養和管理等環節,加快畜牧業科技成果轉化。以娟姍奶牛、荷斯坦奶牛為主導優良品種的黃牛改良取得良好效果,改良黃牛存欄量不斷增加,黃牛良種覆蓋率提升,改良后代在生長速度、繁殖率、適應性以及生產性能等各方面均有顯著提升。牦牛經濟雜交方面也有積極進展,雅江雪牛等優良品種表現出生長速度快等優勢,為牛肉產量的增加起到積mSrSduJjRWXrlFMJbjRxHA==極作用。
2.1.4 飼草資源與生態保護
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鼓勵引導群眾開展人工種草,人工種草保留面積不斷增加,還實施了多個種草項目,鮮草產量可觀。加大草原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升全民草原保護意識。制定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及時兌現草獎資金,促進草原生態保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2.2 存在的問題
2.2.1 畜禽品種生產性能有待提高
畜禽品種的生產性能直接影響著畜牧業的發展和效益。然而,當前畜禽品種的生產性能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西藏現有畜禽品種的生長速度較慢,生長周期較長,導致生產效率低下。這不僅增加了西藏農區畜牧從業者的投入成本,還限制了畜牧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另一方面,部分畜禽品種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抵抗疾病方面表現不佳,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產生生產波動,給畜牧業的穩定生產經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此外,一些畜禽品種的繁殖率較低,導致養殖效益不高,難以滿足市場需求[2]。
2.2.2 實際生產問題與市場影響
除了畜禽品種自身的生產性能問題外,畜牧業還面臨著一系列實際生產問題與市場影響。一是養殖環境污染嚴重,廢棄物處理不當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養殖場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排放大量污染水源,危害生態環境,甚至威脅人類健康。二是養殖業與農產品市場的供需關系不平衡,導致市場價格波動頻繁,養殖業者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三是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養殖業者因此面臨著消費者信任度下降和市場競爭力減弱的困境。
2.2.3 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西藏農區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然而目前西藏農區畜牧業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一是畜牧業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導致畜牧領域的專業人才供給不足。許多高校缺乏畜牧業相關的專業設置,造成了西藏農區畜牧業專業人才的培養缺口。二是畜牧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部分養殖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適應西藏農區畜牧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三是西藏農區畜牧業相關的科技人才匱乏,制約了西藏農區畜牧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步伐[3]。
3 鄉村振興背景下畜牧業發展問題的對策
3.1 加大科技力度,增強技術創新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農業領域的引領作用,而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科技力量的加強和技術創新對于鄉村振興至關重要。對畜禽品種進行基因改良、選育優良品種等科技工作,可以提高畜禽品種的生長速度、肉質品質、抗病性等關鍵指標,提升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此外,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如基因編輯、人工授精等,還可以加快畜禽品種改良的速度,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畜產品的需求。西藏農區畜牧業生產中存在著諸多難題,如飼料配比、疾病防控、環境污染等,這些問題制約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加強科技力量,開展針對性的研究,可以探索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有效途徑,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水平和競爭力。例如,開展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研究新型飼料的配方和生產工藝,可以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畜產品的質量[4]。加強西藏農區畜牧業科技力量,可以推動西藏農區畜牧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推動畜牧業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例如,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開展畜牧業生產管理、疾病監測預警、市場信息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畜牧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此外,畜牧業與農業、養殖業、食品加工等產業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加強西藏農區畜牧業科技力量,可以促進畜牧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3.2 加大畜牧業扶持力度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加大西藏農區畜牧業扶持力度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西藏農區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農民生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畜產品品質和安全性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的散養畜牧業已經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加大西藏農區畜牧業扶持力度,鼓勵畜牧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推動西藏農區畜牧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畜牧業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西藏農區畜牧業生產涉及飼料、養殖場建設、技術培訓、市場開拓等諸多方面,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通過加大西藏農區畜牧業扶持力度,提供財政補貼、信貸支持、科技培訓等多方面支持,可以解決西藏農區畜牧業發展中的資金短缺、技術不足、市場風險等問題,為西藏農區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鼓勵西藏農區畜牧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推動西藏農區畜牧業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西藏農區畜牧業發展需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才支持,而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和引導。通過加大西藏農區畜牧業扶持力度,提高西藏農區畜牧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和效率,加強西藏農區畜牧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引進,可以促進西藏農區畜牧業的科技進步和人才儲備,推動西藏農區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提升畜牧業疫情防控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畜牧業增強疫情防控的策略至關重要。加強畜牧業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業的穩定發展,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建立健全西藏農區畜牧業疫情監測體系,加強對畜禽疫情的監測、報告和評估,及時發現疫情隱患,提高疫情預警能力。通過加強監測和預警,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擴散和蔓延,保障西藏農區畜牧業的生產安全。加大西藏農區畜牧業疫病防控技術研究力度,提高畜牧業疫病防控技術水平。推廣應用疫苗接種、消毒殺菌等先進技術,加強畜牧場環境衛生管理,提高畜禽疫病防治能力。同時,加強西藏農區畜牧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提升其疫情防控意識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對畜牧產品的檢測和監管,嚴格把關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加強畜牧產品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養殖、銷售行為,保障畜牧產品市場秩序穩定。同時,加強對畜牧業相關市場的監測和風險評估,及時發布疫情預警信息,引導市場主體合理規避風險。加強與國際組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畜牧業管理部門及其畜牧業疫情防控相關部門和科技機構的信息交流與合作,及時了解疫情動態和防控措施,提高畜牧業疫情防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共同應對跨境動物疫情和疫病傳播風險,推進畜牧業國際合作機制建設,推動畜牧業疫情防控經驗交流和合作。
3.4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建立健全西藏農區畜牧業人才培養體系,包括拓寬招生渠道、完善課程設置、優化教學方法等方面。鼓勵在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畜牧業相關專業,拓展西藏農區畜牧業人才培養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加強與西藏農區畜牧業產業需求的對接,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案,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畜牧業人才。加強畜牧業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高校與畜牧業企業、科技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將教學、科技、生產相結合,提供更多實習、實訓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一支高水平的畜牧業師資隊伍是推動人才培養的關鍵。加強對畜牧業教師的培訓和引進,提高其教學水平和科技能力。鼓勵畜牧業從業人員參與高校教學和科技工作,提升畜牧業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科技人才是畜牧業科技創新的關鍵驅動力。加強對畜牧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其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鼓勵西藏農區畜牧業科技人才參與畜牧業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項目,推動畜牧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制定畜牧業人才培養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鼓勵更多的人才投身畜牧業事業。建立西藏農區畜牧業人才評價機制,對畜牧業人才進行科學評價和激勵,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畜牧業工作。
3.5 發展現代化智慧型養殖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推動畜牧業發展現代化智慧型養殖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鄉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現代化智慧型養殖將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現代科技與傳統畜牧業相結合,提升畜牧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產品質量、保障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建設畜牧業智慧化養殖場所需要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支撐,包括通信網絡、電力供應、水資源保障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畜牧業智慧化養殖所需的硬件支持,為畜牧業智慧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建立畜牧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畜牧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通過智能傳感器、無線通信技術等手段,實現對畜牧生產環境、飼料供給、生長狀態等數據的實時監測和遠程控制,提高畜牧生產的精準化、自動化水平。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西藏農區畜牧業生產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分析和應用,實現對畜牧生產過程的全面監控和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畜牧業生產中的規律和問題,為畜牧業生產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制定支持西藏農區畜牧業智慧化養殖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財政資金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鼓勵畜牧業企業和科技機構開展智慧化養殖技術研究和示范推廣。加強產業合作,整合畜牧業相關資源,形成產業聯盟,共同推動畜牧業智慧化養殖的發展。
4 結語
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農區畜牧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分析,應深刻認識到西藏農區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相信在政府部門、企業界和科技機構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農區畜牧業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 劉健.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畜牧業的發展對策:評《鄉村振興戰略·畜牧業興旺》[J].中國飼料,2022(19):151.
[2] 劉琴.畜牧業發展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與思路淺析[J].山東畜牧獸醫,2022,43(4):64-66.
[3] 吳學兵,何蒲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校生專業認同度的調查分析:以長江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20,38(3):14-17.
[4] 蘇發豪.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農機,2024(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