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系統分析了水利工程中泵站技術審查的關鍵要點,構建了泵站技術審查的總體框架,隨后從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三個階段詳細闡述了泵站技術審查的具體內容。設計階段審查要點包括項目背景與需求分析、選址與總體布置、泵裝置選型及泵型選擇、電氣主接線設計及主電機選擇、結構設計與材料選擇等;施工階段審查則側重于施工準備與計劃安排、基礎施工與主體結構施工、設備安裝與調試等方面;運行管理階段則強調運行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執行、節能降耗與環境保護、信息化管理與監測等,為水利工程泵站的技術審查提供全面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泵站技術;技術審查;設計審查
水利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在防洪減災、農業灌溉、城市供水、防洪排澇及水力發電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泵站作為水利工程防洪排澇系統的核心部分,其技術設計與運行效率直接關乎整個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與安全保障。《郁南縣建城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一期)》作為一項改善流域防洪排澇能力的重要項目,其泵站的建設與運行更是整個工程的核心環節。因此,對《郁南縣建城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一期)》中的泵站進行詳盡的技術審查,不僅是對工程質量的嚴格把控,更是對流域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負責。
1 水利工程泵站技術審查的總體框架
《郁南縣建城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一期)》水利工程泵站技術審查過程,可分為設計、施工以及運維管理3個關鍵階段進行細致檢查。在泵站技術審查的全過程中,各個階段均設有明確的審查關鍵點和關注焦點,這些要素共同構筑起1個周密的審查體系。在項目的初步設計階段,進行細致的審核,以確保泵站的建設方案、結構設計以及設備的挑選均滿足工程要求和技術標準;在施工階段,對施工過程的規范性和質量控制進行細致的檢查;在泵站的運行管理階段進行審查,重點關注其安全、效率和可持續性,以確保其正常運行[1]。
2 水利工程中泵站設計階段的審查要點
2.1 項目背景與需求分析
在審查《郁南縣建城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一期)》項目時,首先深入探究了該項目的背景與需求分析。該項目旨在通過系統治理建城河流域,解決排澇問題并完善防洪體系,特別是對于羅旁排澇泵站的建設是項目的核心部分。地理位置上,建城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的自然資源狀況、經濟結構布局,以及地方政府的法律政策要求,共同構成了泵站建設的實際需求。
2.2 選址與總體布置
在《郁南縣建城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一期)》項目中,泵站的選址與總體布置經過了細致的審查與規劃。羅旁排澇泵站被精心選址于羅旁水閘進口左側,這一位置充分滿足了防洪、排澇及供水等多重功能需求。布局設計上,我們確保了各功能區域的合理劃分與高效協作,如引渠、前池、主泵房、防洪閘及出水口等關鍵設施的布局均經過優化,既便于日常管理和維護,又能有效提升泵站的運行效率。
2.3 泵裝置選型及泵型選擇
在《郁南縣建城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一期)》項目中,為了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選擇合適的泵裝置。該泵站的設計裝機功率為18 000 KW,設計流量為133.0 m3/s,旨在解決建城河流域的內澇問題,并進一步完善防洪系統。在泵型選取過程中,考慮了包括流量需求、揚程標準、效率指標及維護方便性等多個維度的綜合因素,泵站1+hYKM0FfCH8yfzbflvNcw==的主要職能是對建城河流域內的洪水進行排放,其設計流量標準定為133.0 m3/s。針對本次工程需求,泵站裝置了5臺型號為2750HLB26.6-10.15
的立式混流泵,每臺泵的設計流量達到26.6 m3/s,
總計流量正好符合工程設計的要求。此泵設計規定了其額定提升高度為10.15 m,并能在12.0 m的高揚程下維持運行,保障了根據水位變化泵站能穩定運作。詳情如表1所示。
2.4 電氣主接線設計及主電機選擇
泵站電氣系統中,電氣主接線的設計居于關鍵地位,直接影響泵站穩定運行與安全防護。在電氣系統中,主接線的合理配置至關重要,保障了電流在流轉過程中維持穩定。其工程的主接線設計采取單母線分段接線方法,既確保了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又使得維護與檢修工作更加便捷。針對泵站運行的特定需求及動力性能,選定了具備3 600 kW額定功率的同步電動機作為主要動力設備。本款電機具備優越的啟動特性以及穩定的運行表現,足以應對泵站在高負荷工況下的運轉要求。詳情如圖1所示。
2.5 結構設計與材料選擇
在構建羅旁水閘泵站時其結構的力學性能、堅固性與持久性是設計時的重中之重,同時兼顧施工的便捷性、經濟效益及運行過程的安全性。泵站的關鍵構成部分涵蓋了主泵房、輔機房、前池,以及負責水流傳輸的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等設施,主泵房內部,主機間與安裝間以“一”字形布局進行規劃,極大地優化了設備的安裝與維護流程。位于安裝間左側的輔機房,借助垂直變形縫實現了與主機間及安裝間的隔離,從而增強了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抗震能力。在構建泵站的主體框架時,選用了具備高強度特性、抗腐蝕及耐磨性能的材料。以C25級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構建的泵房主體架構,其底板與墻體的厚度設計,均已符合所需的強度標準與穩定性要求[2]。
3 泵站施工階段的審查要點
3.1 施工準備與計劃安排
泵站工程建設的前期準備階段是整個項目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該階段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對后續工作具有決定性影響。為實現水利工程施工的專業性與合規性,施工組織必須持有最低標準的特級資質,而技術領導者須持有高級工程師及以上職稱,并擁有管理同類泵站項目的豐富經驗。
依據工程安全施工方案施工現場應至少配備20塊安全警示標志牌,并且施工區域周邊應構建連續封閉的安全圍擋,其高度標準設定為不低于1.8 m。針對高處作業以及使用臨時電源等潛在風險活動區域,必須建立專門的安全保護策略及緊急響應計劃[3]。詳情如表2所示。
3.2 基礎施工與主體結構施工
在進行泵站地基挖掘時,必須確保挖掘深度滿足至少3 m的設計要求,以達到相應的承載能力。在其基礎層底部,應敷設厚度不小于10 cm的碎石層,并對其進行振動以達到密實的效果。為防止基坑施工過程中發生坍塌現象,必須構筑相應的支護體系,如采用鋼板樁或設置地下連續墻等結構以確保施工安全。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作業時,需嚴格監控水灰比、塌落度等關鍵參數,以保證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規范的要求(例如C30混凝土的標準),泵房基礎部分所需的混凝土量預計將超過5 000 m3[4]。
泵房的建筑構架主要含有泵房本身、進水通道以及出水通道等組成部分,以泵房為例,其主體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體墻厚度通常在30~50 cm,而柱網的間距則通常保持在6~8 m。在施工的各個階段必須精確監控鋼筋的捆綁、模板的搭建以及混凝土的澆筑等關鍵步驟。在進行項目施工時,鋼筋的捆扎應嚴格依照設計圖紙規定的規格、數量及間隔進行,模板的架設要求穩固且需防止漿液滲漏。此外,混凝土的澆筑過程必須保證振動充分以實現密實性,避免產生氣泡或夾渣等質量缺陷,泵房主體結構所需的鋼筋數量將超過1 000 t,混凝土用量將超過5 000 m3。
3.3 設備安裝與調試
在泵站建設項目的最終階段,設備安裝與調試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細致的審查不可或缺,關鍵在于核實設備安裝位置的精確性、固定措施的可靠性、電路連接的正確性以及確保設備的幾何尺寸,如水平度和垂直度等,嚴格遵循規范標準[5]。詳情如表3所示。
4 泵站運行管理階段的審查要點
4.1 運行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執行
泵站的安全和高效運作依賴于健全的管理體系,泵站運行操作規程應當具備合理性,以便操作人員能夠理解并有效執行。在泵站的管理活動中,確保操作的安全性是至關重要的首要職責。
4.2 節能降耗與環境保護
在《郁南縣建城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一期)》項目中,針對節能降耗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審查,我們結合具體數字數據進行了深入評估。從節能降耗角度來看,泵站工程選用了5臺額定功率為3 600 kW的同步電動機作為主電機,這些高效節能型電機在運行過程中能夠顯著降低能源消耗。此外,泵站采用了高效的調度計劃,通過合理安排運行時間,進一步降低了能耗[6]。詳情如表4所示。
5 結論
本文全面剖析了水利工程泵站技術審查的核心環節,深入討論了設計階段的科學合理性、施工階段的嚴謹規范性以及運行管理階段的高效可持續性,為泵站項目的全過程管控構建了堅實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南。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強調了泵站運行中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及信息化管理的戰略意義,旨在推動泵站工程向綠色、智能方向發展,為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周珣.水利工程泵站運行優化與節能降耗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4(10):82-84.
[2] 王平.農業水利工程中泵站安全運行的規范化管理[J].現代農機,2024(3):50-52.
[3] 林根昌.智能技術在泵站水利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4(9):38-40.
[4] 趙陽.水利工程泵站優化設計研究[J].中國高新科技,2023(23):129-130+151.
[5] 高發磊.信息化技術在電力提灌水利工程泵站的實踐與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21):151-154.
[6] 劉振興.農業水利工程中高揚程提水泵站節能降耗技術研究[J].南方農機,2023,54(17):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