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資源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森林防火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許多新技術使得森林防火效率更高,為森林資源保護提供了支撐。為了強化森林防火的效果,需要對森林防火技術現狀進行分析,了解發展趨勢,推動森林防火技術的升級與創新,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從森林火災概述 、森林防火技術發展現狀、森林防火技術發展展望以及提高森林防火有效性的措施等論述,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措施;森林防火技術
在林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森林資源經常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可能發生火災、風災、病蟲害等問題,嚴重威脅著公共社會安全,也會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會導致森林資源被大面積損毀,火勢甚至還會蔓延到周圍居民區,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我國森林防火技術雖取得了一定進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依舊具有許多缺陷和不足,對森林防火的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我國需要重視森林防火工作,加大對森林防火技術的創新和研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風險因素,不但可以保護森林資源,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社會發展提供資源和動力。
1 森林火災概述
森林火災是指發生在森林中的火災,通常是因為多種火源引發而導致的,森林會出現大范圍火勢蔓延的情況,會對森林資源以及森林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森林火災通常具有突發性強、火勢蔓延快、火勢難以控制等特點,這就意味著一旦發生森林火災,火勢就會快速蔓延到整個森林,且在短時間內難以撲滅,具有較強的危害性。所以,對森林火災進行提前預測和控制十分重要。
引發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是森林中出現火源,可分為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其中,自然火源為雷擊火、隕石降落起火、火山爆發等,最常見的就是雷擊火。而大多數森林火災也可能是因為用火不當而造成的,占總火源的95%以上,其中,包括燒荒、燒木炭、放牧、狩獵等生產性火源和取暖、野外做飯、吸煙、放火等非生產性火源。此外,森林可燃物也是引起森林火災的重要原因,包括灌木、喬木、苔蘚、地衣、腐殖質等[1]。
2 森林防火技術發展現狀
森林防火技術的發展為我國森林資源保護提供了技術支持。現階段,我國森林防火技術已經趨于完善,其中,涉及到林火預測、林火監測、林火阻隔、林火通訊以及林火撲救等技術,可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也可在森林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控制,減少森林火災的損失與危害。
2.1 林火預測技術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林火預測是比較重要的環節,林火預測技術主要是對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推測的技術,該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通常需要環境信息和氣候信息的支撐,對溫度、濕度、風速等數據信息進行監測與分析,判斷林區是否具有發生森林火災的可能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對森林火災進行預防。在容易發生火災的環境中,人為火源則是引發森林火災的重要隱患,所以,林區都會采取禁火措施。四川省森林防火期為1月1日~5月31日,其中,2月1日~5月10日為森林高火險期,主要對森林火災進行預防。同時,當地消防部門還需在此期間做好準備,在火災發生時第一時間立刻趕往火災現場。
除此之外,林火預測技術還可被應用到火災發生期間,對火災的具體情況進行報告,如火災強度、蔓延范圍和速度等,可以為消防部門提供更多的森林火災信息,以便于其結合具體的森林火災情況制定應對策略。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著林火預測技術的進步,林火預測的準確性不斷提升,可強化森林防火工作的效果,最大程度上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2]。
2.2 林火監測技術
林火監測技術也是當前經常使用的森林防火技術,也是森林防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在傳統地面監測技術的基礎上而發展的,利用飛機、衛星等設備對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進行應用,從而對林火的具體情況進行監測,讓消防部門技術獲取到林火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救火、滅火方案的制定,為消防部門滅火提供數據信息上的支持,盡量降低森林火災的破壞。林火監測技術的應用可以獲取到森林火災的詳細信息,不僅有助于火災撲救,還可以保障消防人員的安全。
2.3 林火阻隔技術
林火阻隔技術主要是避免森林火災面積擴大、火勢不斷蔓延的技術,該技術的應用通常會受到森林火災發生地區的地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需結合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修建公路、設置防火帶以及種植耐火植物等。其中,修建公路可以將森林區域劃分開,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可以延長火勢向周圍蔓延的時間,為消防部門爭取時間,從而對森林火災起到阻隔作用。修建公路雖然是一項具有顯著成效的林火阻隔技術措施,但是,修建公路通常需要較多的資金和人力,需要相關部門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力度。而設置防火帶則能夠抑制火勢蔓延的速度;種植耐火植物則是基于生態視角,在不減少林區面積的情況下,盡量減緩森林火災蔓延的速度和范圍[3]。
2.4 林火報警技術
林火報警技術是一種在森林火災中實現實時通訊的技術,該技術通常需要融入到森林防火工作的全過程。例如,相關部門在對森林火災進行預測和監測的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需要借助林火報警技術與管理和技術工作人員報警,由現場工作人員采取預防措施或者火勢控制措施,爭取更多的救火時間。而現場工作人員也需要借助報警技術與消防部門進行聯系,告知森林火災現場情況,可實現林火信息的實時傳遞。
目前,我國林火通信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從傳統有線通訊方式變成無線通訊和衛星通訊,可提升通訊的快捷性和便利性。現階段,我國在森林防火無線網絡建設上已經取得一定成就,林火報警技術也正在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但是,針對偏遠地區以及信號較弱的地區來說,如何提升林火報警技術的通訊功能則是一個重要問題[4]。
2.5 林火撲救技術
林火撲救技術主要應用在森林火災發生后,可借助有效措施抑制森林火災的發展和蔓延,保障森林資源的安全。在森林防火工作當中,在不同情況下需要采用不同類型的林火撲救技術,這樣才能夠盡量避免火勢變大,及時撲滅森林火災。現階段,我國常見的林火撲救技術有人力撲救、人工降雨、爆炸滅火等。其中,人力撲救是指以人為措施撲救森林火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且撲救的速度比較慢,但可以精準找到撲救的點位,針對小范圍的森林火災具有顯著效果;人工降雨技術的應用對氣候條件具有一定要求,且撲救的效果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干擾,無法保證撲救的效果;爆炸滅火是以特殊炸藥為材料,利用引爆炸藥時出現的水霧和沖擊氣體滅火,可起到良好的滅火作用。所以,消防人員在撲救森林火災的時候,需要根據森林火災的具體情況以及實際需求,科學選擇林火撲救技術,還需與林火阻隔技術聯合使用,從而控制火災蔓延,及時滅火[5]。
3 森林防火技術發展展望
目前,我國當前的森林防火技術已經具有很大的進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森林防火引入了新技術,實現森林防火技術的創新發展也成為重要趨勢,對以下技術進行分析和了解,對我國森林防火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為生物防火技術、網絡信息技術以及傳感器技術。
3.1 生物防火技術
生物防火技術是指在林區內特定位置種植不同植物起到控制火災的效果。在種植植物的選擇上,需要根據不同植物的耐火性和抗火性來選擇,以便于在森林火災發生的時候,可形成天然的林火阻隔帶,抑制火勢蔓延。生物防火技術實施的關鍵在于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和遮陰形隔離帶。生物防火林帶是由帶狀特定闊葉林構成,整體寬度在20 m,主要起到減緩林火蔓延速度的作用,而遮陰形隔離帶是通過清除可燃物的方式實施,避免可燃物和火焰之間進行連接,也是以控制火勢為主要目的。
生物防火技術的優勢作用在于對森林火災進行控制,還可以使林區營林的成效得到提升,保障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和諧。但是,生物防火技術的實施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需要較多的投入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從而起到防火的作用,提升林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6]。
3.2 網絡信息技術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中對許多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可實現森林防火技術的更新與發展。其中最重要的體現就是構建“互聯網+”森林防火管理模式,并利用信息管理平臺開展森林防火管理工作。如林區紅外攝像監測和智能巡檢監測、數據傳輸與傳遞以及智能化決策,這些技術的發展使得森林防火技術朝著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森林防火工作效果也可得到顯著提升。為此,森林防火部門需要加大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將網絡信息技術靈活地應用到森林防火工作當中。
3.3 傳感器技術
傳感器技術作為林火通信技術中的一種,基于網絡信息技術而形成的一項新技術,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傳感器技術主要被應用到森林火災預測與預防工作中,可利用各種類型的傳感器監測林區的溫度、濕度以及化學參數等,構建一個無線傳感網絡,該網絡可以將獲取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并形成一個“天氣指數”,以此方式對天氣因素進行監測,并在出現異常的時候及時預警,由工作人員對風險區域進行處理。若想讓傳感器技術的監測結果更加準確,可在飛機和衛星上安裝氣體傳感器、煙霧傳感器、熱成像攝像機等設備[7]。
4 提高森林防火有效性的措施
4.1 構建完善森林防火制度
森林防火工作的高效開展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所以,相關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森林防火制度,并將該制度落實于實際森林防火工作當中。首先,林區需加強對火源的管理,禁止在林區內出現任何違規用火的行為,如燃放煙花、燒烤等,還需定期巡查林區,以便于及時發現森林火災的情況,并處理火災隱患。其次,構建多部門協調機制,使當地政府部門、公安部門、森林防護部門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森林防火工作的有序開展。最后,還需建立反饋機制,對森林防火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可及時完善制度,更好地便于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
4.2 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力度
多數森林火災都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通常是因為村民的森林保護意識和森林防火意識不足,導致其日常行為會造成森林火災安全隱患。所以,林業管理部門需要加大森林火災防火宣傳力度,尤其是對林區周圍的村民,需要利用張貼橫幅標語、播放宣傳廣播等傳統方式加強教育,還可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森林防火工作的宣傳,讓更多村民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以及森林火災的危害性,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森林火災的發生[8]。
4.3 制定森林防火應急預案
制定森林防火應急預案作為森林防火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林業部門需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以及環境條件,提前制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尤其是當地以往發生過森林火災,需結合以往森林火災引發原因制定相應應急預案。如果當地發生森林火災,可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無需用過多的時間進行規劃與安排,只需嚴格執行應急預案即可,從而構建一個高質量的火災應對機制。此外,在每次林火撲救活動后,消防部門還需及時反思和總結,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與改正,可對應急預案進行及時調整,保證森林防火與救火的高效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防火工作作為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森林資源健康發展以及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手段。因此,當地需要結合當前的林業發展狀況,對現有的森林防火技術進行總結和分析,對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并對森林防火技術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不但可以積極推動森林防火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還可以強化森林防火工作的整體效果,推動林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艷.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技術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23,55(4):46-48.
[2] 梁士偉.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防范措施[J].森林防火,2022,40(1):15-16+20.
[3] 梁綜.大數據技術在林場森林防火中的應用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4(1):144-146.
[4] 趙昌彬,張雨鑒.淺析森林防火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J].森林防火,2023,41(3):43-46.
[5] 于文章,王澤民,馮雪,等.淺談數字賦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應用[J].森林防火,2022,40(1):24-26+30.
[6] 楊琳芳.森林經營措施在提高森林防火工作中的積極影響[J].新農業,2022(10):36-37.
[7] 曹華龍.森林防火中林業技術措施的應用[J].林業科技情報,2023,55(4):113-115.
[8] 胡艷萍.網絡信息技術在森林防火管理中的應用[J].森林防火,2023,4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