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機、掘進機、刮板輸送機等設備通過智能化升級,高速運行,推動新質生產力在“質”的深度與“量”的高度上實現飛躍。11月2日,《科學導報》記者從潞安化工集團王莊煤礦了解到,該礦智能化設備的廣泛應用正引領著煤礦生產的數字化轉型。
在推動煤礦高質量發展中,王莊煤礦提出打造“智慧礦山”的目標。通過建設礦井工業萬兆以太網絡,覆蓋井下采區主要區域,并采用華為私有云數據中心,實現了計算、存儲和通信資源的高效利用。這一舉措不僅實現了井上井下業務的一鍵式應用部署和彈性伸縮的應用自動化部署,還與集團云數據中心形成了一體化計算中心,為智能化業務系統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
記者在智能化綜合管控中心看到,巨幅LED屏幕集成了各生產、供電系統數據及感知層數據,形成了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的智能化平臺。“由信息驅動,聽數據指揮,這是智能化建設給我們帶來的最大變化。”王莊煤礦機電中心主任俎少杰說,“我們完成了采掘機運通等9大系統、27個子系統的智能聯控,實現了井上井下業務的一鍵式應用部署、彈性伸縮的應用自動化部署,各系統智能化決策和自動化協同運行,真正實現了智能與生產過程的深度融合。”
“目前我們礦智能化機房有17組機柜,可以滿足未來15年的信息化擴展。數據中心服務器總容量超過1300個CPU核心和5000G內存,足夠發放超過150臺虛擬機。”俎少杰進一步介紹說,為了讓操作人員能夠快速掌握機房當前的電池狀態、配供電負載情況以及溫控情況,機房還配備了32寸觸摸屏;為保障機組運行穩定,還配備了160塊蓄電池,可在工業廣場變電站斷電后,為機房提供13小時以上的穩定供電。
借助“智能大腦”,王莊煤礦的生產過程已經跨入自主調整的“人工智能”新境界。大數據云平臺對生產各要素的精準“畫像”,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配置。該系統由電液控系統、三機控制通訊子系統、采煤機控制通訊子系統、工作面視頻系統、泵站智能集中控制系統、工作面人員精準定位系統、供電集中監控系統等各子系統組成,實現了對液壓支架、采煤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泵站系統以及皮帶機的遠程集中控制,并通過礦井萬兆工業環網上傳到地面集控中心安裝的集成一體式綜放智能化分控臺,實現對設備的一鍵啟停和遠程控制。
通過智能化改造,王莊煤礦不僅打通了設備、生產系統、人員、環境、成本、工藝等之間的信息“孤島”,還實現了生產管理流程的智能化協同,整體生產力流程自動化。原煤產量比普通綜采工作面提高了3.2%,變頻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工作面電費減少了10%。同時,作業人員數量也相應減少,勞動強度降低,員工生命健康安全和設備安全得到了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