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等學校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核心課程,其核心在于解決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其著重講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并指導和幫助大學生運用這一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烏蘭牧騎精神是先進的社會意識,是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精神品格,其“心貼心”為老百姓服務的精神品質,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贊譽和稱頌。新時代,將烏蘭牧騎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一方面有助于烏蘭牧騎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另一方面有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更好地了解烏蘭牧騎精神、掌握烏蘭牧騎精神、踐行烏蘭牧騎精神。將烏蘭牧騎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結合烏蘭牧騎精神講好先進社會意識的重要價值,講好社會主義實踐和理論創新的重要意義,講好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人民立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優秀的、進步的社會意識又對社會存在、社會發展起促進和推動作用。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中,稱贊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并勉勵他們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內蒙古,在指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再次強調烏蘭牧騎這種直接為老百姓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文藝活動“永遠不會過時”。可以說,烏蘭牧騎精神已經成為蘊含著豐富精神內涵和實質的文化思想寶庫,成為享譽全國的文化思想品牌,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烏蘭牧騎精神不僅是對先進意識的傳播和宣傳,更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和傳承。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的精神風貌,凝結著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要把全社會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并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烏蘭牧騎精神的誕生和傳承正是烏蘭牧騎隊員在長期扎根生活實踐、服務基層群眾的過程中,用藝術形式所塑造出的精神品質。其謳歌祖國、熱愛人民、促進團結、繁榮文化的初心使命,鑄就了精神品質的輝煌歷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開拓和前行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在認識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實踐既是認識的來源,也是認識發展的不竭動力。實踐的需要推動認識形成與發展,推動人類思想的進步和理論創新。在烏蘭牧騎的諸多優秀作品中,均可以看到其根植基層的實踐身影。如“烏蘭牧騎井”故事的由來,就是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烏蘭牧騎隊員深入基層演出,白天與牧民群眾一同打井、勞動,晚上為牧民群眾演出的感人故事,并將勞動過程中感人至深的故事加工創作搬上舞臺銀幕,成為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精品力作。這既是對勞動實踐的豐富,又是對藝術創造的升華。既是與人民群眾心連心、情共情,也是在藝術傳播的道路上鼓舞更多勞動者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像這樣的烏蘭牧騎故事還有很多,他們在生活中汲取營養,在實踐中開展創作;把自己完全融入農牧民的生活中,為農牧民帶去精神食糧。此外,烏蘭牧騎還被譽為“草原文藝的輕騎兵”,將黨的理論政策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到千家萬戶。特別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信息科技還相對落后,烏蘭牧騎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將黨的政策、理論第一時間傳遞到鄉村、牧區,傳遞到氈房、牧場,起到了極為重要的組織宣傳和引導作用,為群眾及時掌握黨的理論政策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一切精神財富的產生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離開了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任何精神創造都必然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烏蘭牧騎精神的實踐,深刻反映了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原理。在烏蘭牧騎成立的60多年里,產生出了大量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如《黨的關懷》《牧民歌唱共產黨》《幸福路》《擠奶姑娘》《為了孩子》等,這些優秀作品均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烏蘭牧騎隊員們用實踐證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用自己的傾情演繹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烏蘭牧騎堅持將人民群眾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無私無我的服務和奉獻于人民群眾,為廣大人民群眾帶去豐富的文藝作品,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工作者的情懷和境界。有烏蘭牧騎隊員就曾回憶,其所在的烏蘭牧騎文藝隊,每到一地演出都要遵循幾個“不走”的原則,即水缸不滿不走、場院不干凈不走、賬目不清不走、沒有觀眾的意見不走。甚至在其所在的烏蘭牧騎文藝隊中還專門有一位老師學習了中醫醫術,在演出地為老百姓把脈問診,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因此,廣大人民群眾也把烏蘭牧騎隊員親切地稱為“瑪奈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隊員與農牧民之間早已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這種友誼已遠遠超越了文化服務的范疇,更像是親人間不舍的親情,如離別時家人的千般不舍,像姑娘遠嫁時難舍的淡淡憂愁。烏蘭牧騎隊員早已在人民心中根植下了紅色基因的種子,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斷綻放出燦爛奪目的光芒,傳遞著黨的溫暖與關懷。
新時代新征程下,繼承和弘揚烏蘭牧騎精神離不開將烏蘭牧騎精神系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一定要講好烏蘭牧騎故事,講好其精神傳承過程中感人至深的事跡。要指導老師帶著真情去講,帶著信仰去講。把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講活、講透,將“平凡故事”中所體現出的大愛、體現出的深情,講明白、講透徹。要讓學生在生動的案例中有所學、有所悟、有所感。用烏蘭牧騎精神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將烏蘭牧騎精神實踐的種子播撒至每一個學生的心里,鼓勵他們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勇于實踐、勤于奉獻,用自己的靚麗青春鑄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夢想。
基金項目: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烏蘭牧騎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體系研究”(項目編號:NJSZZX2186)、內蒙古自治區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研究基地(依托集寧師范學院建設)項目、2024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民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重大委托項目(項目編號:2024-NMWZD007)、思想政治教育(團隊)ZSZXTD2101項目、內蒙古農業大學2019年馬克思主義專項“大學生底線思維能力培養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9ZX02)階段性成果、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重點研究基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研究培育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