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腓骨骨折是常見的下肢骨折,其治療方法對患者康復和預后質量影響重大。傳統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雖然有效,但存在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等問題。近年來,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術(MIPO)作為新興治療方法,逐漸受到關注。MIPO通過小切口和間接復位,旨在減少創傷、保護骨折端血供、促進愈合,并降低術后并發癥,以為臨床選擇微創手術提供證據,推動脛腓骨骨折治療技術的發展。
本研究旨在評估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術(MIPO)在治療脛腓骨骨折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對象為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納入標準包括:年齡18~65歲,具新鮮閉合性或I度開放性骨折,無嚴重骨質疏松或影響骨折愈合的系統性疾病。排除標準為病理性骨折、陳舊性骨折、嚴重神經血管損傷及無法耐受手術者。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確保兩組在性別、年齡、骨折類型及AO分型等基線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以保證研究的均衡性和可比性。
1.2.1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接受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術前行X線及CT檢查明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C型臂X光機透視輔助下,行閉合復位,復位滿意后,于小腿內外側做長約3~5cm的小切口,建立皮下隧道,選用合適的鎖定加壓鋼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經隧道置入,并通過導向器經皮鉆孔、攻絲、鎖定螺釘固定。術畢徹底止血,縫合切口,并放置引流管。
1.2.2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即采用較大切口直接暴露骨折端,直視下復位后,選擇合適鋼板進行固定,操作過程與實驗組類似,但切口長度及軟組織剝離范圍較大。
(1)骨折愈合時間:根據X線片判斷骨折線模糊或消失的時間。
(2)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AOFAS踝關節—后足評分系統):評估術后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
(3)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感染、鋼板斷裂、螺釘松動、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等。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如踝關節功能評分等級分布及并發癥發生率以例數(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設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有統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綜合評價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術在治療脛腓骨骨折中的療效及安全性。
實驗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數據尤為顯著,平均愈合周期僅為16.2周,而對照組則為18.9周。該差距在統計學上顯著(t=2.76,P=0.007),有力證明了MIPO技術的優越性。MIPO通過最小化手術創傷和保護骨折端血供,為愈合創造了更有利的環境,加速了愈合過程。表明他們能更快恢復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顯著提升生活質量。
在評估踝關節功能恢復的關鍵指標——AOFAS評分上,實驗組患者平均得分9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3分(t=3.67,P<0.001,見表1),這突顯了MIPO技術在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方面的卓越療效。良好的踝關節功能是患者重返正常生活和參與社會活動的基礎,MIPO不僅有效治愈骨折,還通過精準、微創的方式提升了患者的功能恢復和滿意度,為骨科治療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桿。

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0%(X2=4.05,P=0.044)。這一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MIPO技術在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并發癥的減少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還提高了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對于脛腓骨骨折患者而言,選擇MIPO技術進行治療是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實驗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的顯著縮短(P<0.05)提示了MIPO技術在促進骨折愈合方面的潛力。骨折愈合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多種細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MIPO技術通過保留骨折端的血供和周圍軟組織,為骨折愈合提供了更為有利的生物學環境。相比之下,傳統手術可能因廣泛的軟組織剝離而破壞骨折端的血供,影響骨折愈合。因此,MIPO技術可能通過優化骨折愈合的生物學環境,加速了骨折的愈合過程,提高了治療效果。
踝關節功能評分的顯著提升(P<0.001)是MIPO技術在改善患者預后方面的又一有力證據。踝關節作為下肢的重要承重和活動關節,其功能恢復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至關重要。MIPO技術通過減少手術創傷、保護周圍軟組織和關節結構,為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實驗組患者較高的踝關節功能評分表明,他們在術后能夠更快地恢復踝關節的活動度和穩定性,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
實驗組患者較低的并發癥發生率(P=0.044)進一步證明了MIPO技術在提高手術安全性方面的價值。并發癥的發生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還可能影響手術效果和預后。MIPO技術通過減少手術創傷、保護重要血管和神經結構以及降低感染風險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這一發現對于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也為臨床推廣和應用MIPO技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對比了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術(MIPO)與傳統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在治療脛腓骨骨折中的效果,發現MIPO技術在多個方面展現顯著優勢。具體而言,MIPO加速了骨折愈合時間,提高了踝關節功能評分,并有效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從而提升了手術安全性和患者預后質量。這些結果驗證了MIPO在治療脛腓骨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為臨床選擇更合理、微創的手術方式提供了科學依據。MIPO以其微創、高效、安全的特點,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有望在更多領域推廣,為更多患者帶來益處。
(作者單位:濟南市商河縣人民醫院骨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