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實現農業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完成“十四五”規劃藍圖和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勢在必行。根據河南省開封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問題;對策;河南省開封市
中圖分類號:X7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9.018
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農業生態環境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影響,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長期面臨嚴峻挑戰[1]。近年來,農業面源污染已超越點源污染成為生態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2]。河南省開封市高度重視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加快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體系,現將開封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對開封市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 "現狀
1.1 "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開封市委市政府關于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決策部署,開封市專門成立了攻堅領導小組,由主管副市長任組長,環保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單位領導為小組成員,為有效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打贏開封環境污染防治保衛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開封市政府還出臺完善了有關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做好開封市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1.2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初見成效
1)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有成效。近五年,開封化肥用量總體趨勢在平穩或下降狀態,氮磷鉀用量比例趨于合理,復合肥總用量逐年增加。2023年共建成了20個化肥減量增效“三新”示范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為92.8%,化肥利用率提高了41.2%以上,農藥使用量比上年減少了1%。
2)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取得了明顯突破。開封市不斷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4年4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4.4%以上,配套糞污處理設施的規模養殖場有2 395個,規模場配套率達到98.8%。嚴格落實畜禽養殖污染監管制度,充分利用直聯直報系統,強化對養殖場的監督管理,全市已有2 029個養殖場完成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還田利用臺賬制定。
1.3 "農業廢棄物污染防治措施
1)建立站點科學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目前開封市共設置2 584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27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存儲站,14家農藥生產企業均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設施,基本實現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鄉鎮全覆蓋。
2)做好農膜科學回收的工作。開封市覆膜農作物面積達到13.3萬hm2以上,居河南省18個地市首位。為了加強農膜污染的治理,開封市狠抓農膜科學回收試點工作,2023年農膜回收率達到95%以上。
3)開展秸稈的綜合利用。以科學為基礎,實現秸稈的飼料化、肥料化,把秸稈制成燃料、基料等可利用物。開封市以申請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為契機,形成了政府推動、農戶參與、多模式互補協調的市場化運作模式,2023年開封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39%。
2 "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多部門的統籌協調共管
開封市面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與保糧食產能雙重壓力,農用投入品、畜禽和水產養殖牽涉到許多不同的管理部門,需要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發改委、財政局、水利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許多部門的協同推動,目前部門間溝通、協作較少,尚未形成合理推進、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2 "基礎性科技工作不足
缺乏全面科學有效的技術指導,導致治污設施使用、防治新工藝和新技術推廣滯后,給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增加了難度。
2.3 "農民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
由于宣傳力度不夠,致使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不能深刻認識到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對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危害認識不夠;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意識不足;主動使用國標農膜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了農民參與污染治理的主動性。
2.4 "執法力度與監管政策有缺失
執法、監管較為困難,環境、農業、水利等監督未形成合力。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相關規定分散在多部法律法規中,很多條款只涉及防治要求,多注重原則性、倡導性,缺乏相對應的法律責任規定,執法存在盲區,難以發揮規制作用。生態環境和農業農村部門對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非國標農膜、散養戶養殖污染違法行為因沒有處罰依據而難以實施處罰。水產養殖尾水排放因沒有強制性標準,實際監管執法有一定困難。鄉鎮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執法權不夠,缺乏上下聯動機制,部分環保違法行為無法得到及時有效處置。基層生態環境管理機構不健全,鄉鎮缺乏專職人員,環境監管基礎薄弱、支撐不足的問題突出。《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只規定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禽養殖場需要承擔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小型畜禽養殖場(戶)缺乏執法監管依據。有些地區散養戶較多且較為集中,每戶雖沒有達到規模養殖,但累積形成區域養殖后污染負荷仍較大。
2.5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資金缺口較大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工作環節多、涉及面廣,治理工程資金需求大,多元化投入機制還未形成,地方財政緊張,國家、省級試點資金有限,導致治理工作經費嚴重不足。
2.6 "專業技術人才不足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近幾年新開展的工作,涉及多學科且綜合性強,各部門現有技術人員專業性不強,復合型專業人才缺乏,尤其是縣區有關部門嚴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
3 "對策建議
3.1 "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習近平主席的“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等重要論述,都強調了生態環境在民生中的重要意義。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應該成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3.2 "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建設
加強部門統籌,開展部門聯合執法監管行動。推動縣(區)各相關局辦成立工作專班,全面部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動工作落實,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定期會商、信息共享、督導評估工作機制,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加快工作節奏,真正做好負荷評估,確定優先治理清單,市直有關部門每年定期開展聯合督導檢查執法行動。
3.3 "謀劃治理項目,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
積極拓寬社會化多元投資渠道,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工作,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快推進治理項目的謀劃。
1)統籌整合農業、生態、發改等部門現有資金渠道,加大爭取國家、省資金支持力度。如農業農村部門的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項目、農膜回收利用試點項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示范項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等,生態環境部門的面源污染試點中央環保資金項目,發改部門的新能源利用項目等。
2)制定優惠政策,倡導企業參與到新能源產業、秸稈綜合利用等生態項目中來,發揮社會資本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3)試點示范,優化治理工作發展規劃。要面向開封實際,進一步優化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農膜科學回收利用試點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示范、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體推進、面源污染試點示范等項目實施方案,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和實施效果。
4)加強人才培養,打造專業隊伍。加強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合作,吸收高素質人才,強化專業培訓,加快農業環保人才培養,盡快打造覆蓋市縣、專業過硬、知識全面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隊伍。
3.4 "突出工作重點,推進科學防治
楊德慧等對湖北省5類污染源的產污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污染貢獻率大小依次為農田化肥、畜禽養殖、農村生活、水產養殖、農田固廢,重點污染源是農田化肥和畜禽養殖[3-4]。開封市與湖北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特征類似,在防治的時候可以參考湖北省的經驗,突出重點,先解決主要矛盾。
1)擴大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范圍。利用病蟲害預警監測智能化、自動化功能,提升開封市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整體水平,精準指導農作物病蟲害科學防治,減少盲目用藥,強化科學用藥指導;擴大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示范范圍,推廣一批集農業、物理、生物等綜合技術的防控措施。
2)繼續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力度。創新推廣機制,進一步擴大配方施肥應用面積,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應用新肥料新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動肥料產業轉型升級。
3)繼續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加強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設施裝備技術提升行動,建立開封市畜牧業綠色發展設施裝備名錄庫;全面加強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強化畜禽養殖糞污綜合處置,督促規模養殖場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并保持正常運行,支持中小型規模養殖場建設糞污收集儲存設施;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提升項目建設效益和水平,全面提升開封市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
4)進一步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置。設立農藥包裝廢物處理專項工作經費,建立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責任機制。
5)健全農膜高效回收處理體系,解決農田白色污染治理難問題,提高回收殘膜的附加值,引導農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5]。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廢品回收站及農資銷售門店等主體,健全廢舊農膜回收處理體系,高效實施農膜回收行動。
6)強化農藥、農膜的源頭管控。逐步禁止農藥生產廠家的農藥包裝材料采用鋁箔材質,建議改為易降解材料PE、PVC材料;建議農膜生產廠家嚴格執行農膜相關法律法規,禁止生產非國標農膜,從生產銷售環節杜絕非國標農膜生產銷售。
7)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發展壯大秸稈經紀人隊伍,鼓勵支持收儲大戶構建縣域龍頭企業、鄉鎮標準化收儲中心、村級固定秸稈收儲點,推進秸稈儲運體系的專業化和市場化,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秸稈碳化、固化、秸稈燃燒發電等能源化利用產業項目,拓寬秸稈在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方面的利用途徑,擴大秸稈產業化利用規模。
3.5 "大力開展宣傳,提高公眾認知
農業面源污染具有來源廣、危害大、潛伏周期長等特點[6]。針對不同農業經營主體的特征,可進一步細化相關宣傳手段和扶持政策[7]。要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設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專欄,宣傳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普及治理知識和技術,鼓勵公眾參與和監督,增強農村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和教育,通過室內授課、現場觀摩和線上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訓宣傳,引導農民保護自然環境,科學使用農藥、肥料、農膜等農業投入品,合理處置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地方政府對農戶的處罰與激勵都會對農戶決策產生影響,但是合理的政策才能使地方政府與農戶偏向最優均衡[8]。要設立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投訴中心和公眾舉報電話,擴大公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4 "結語
近年來的治污工作雖然有效控制了城鎮點源污染,但對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鄉村地區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仍然不佳[9]。農業面源污染是限制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問題之一[10],在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全面評估當前農業面源污染的多維度影響對于合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優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措施,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有重要意義和價值[11]。開封市各級部門及各級農業參與主體要高度重視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加快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體系建設,爭取早日實現農村的綠水青山。
參考文獻:
[1] 余靜. 國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J]. 現代農業研究, 2024, 30(3): 115-118.
[2] 蒙小俊.農業面源污染研究進展[J].中南農業科技, 2023, 44(9):237-240.
[3] 榮杰. 推進畜禽糞污治理關鍵在落實責任 [J]. 中國畜牧業, 2019(3): 59-60.
[4] 楊德慧, 肖蔚, 彭錦臣, 等. 湖北省農業面源污染時空特征及治理對策[J]. 江西科學, 2024, 42(2): 311-318, 404.
[5] 曹艷春. 高強度農膜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的減量增效作用探析[J]. 農業與技術, 2023, 43(18): 34-37.
[6] 劉丹, 付習科, 孫睿, 等. 新疆農業面源污染研究進展[J]. 農業與技術, 2024, 44(3): 83-86.
[7] 鄧翼杰, 尉小強, 李靜, 等. 四川省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面源污染的認知和環保生產意愿分析[J]. 中國沼氣, 2024, 42(2): 61-67.
[8] 寶哲, 周小亮, 梁開榮.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J]. 運籌與管理, 2024, 33(1): 57-63.
[9] 姚亦舟, 秦伯強. 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狀與前景研究[J].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2024, 36(1): 11-16.
[10] 曲基成. 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與防控措施[J]. 新農業, 2023(23): 76-77.
[11] 唐爍. 農業面源污染多維度影響及其治理機制優化研究[D]. 哈爾濱: 東北林業大學, 2023.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