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快速推進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為中越雙邊旅游與貿易合作帶來重要的發展契機。本文從旅游流、雙邊貿易額等方面論述近年來中越雙邊旅游和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現狀,發現兩者之間存在旅游推動貿易型、貿易促進旅游型、旅游與貿易混合型三種互動關系。本文對中越雙邊旅游與進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并對兩國雙邊旅游和貿易的可持續協調發展提出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RCEP;中國;越南;雙邊旅游;進出口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2;F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24)12(b)--04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中越兩國的雙邊貿易和跨境旅游得到了迅速發展。從雙邊貿易來看,中國是越南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越南也是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和全球第四大貿易伙伴國[1]。在中越貿易關系蓬勃發展的同時,中國游客市場連續多年成為越南重要的客源市場,赴華旅游也成為越來越多越南民眾出國游的首選。馬麗君(2010)[2]、王潔潔等(2010)[3]、趙多平等(2011)[4]、孫根年等(2014)[5]、李芬英等(2017)[6]、宋建林等(2018)[7]分別對中國和日本、韓國、蒙古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旅游與貿易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出入境旅游和進出口貿易之間均存在某種相互促進作用,但作用方向、作用強度及作用持續時間等因國別而存在差異。因此,本文研究中越兩國旅游與貿易之間的互動關系及進出口貿易對兩國出境游的帶動效應,對兩國雙邊旅游與貿易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中越雙邊旅游與進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12月赴河內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之際提出“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以來,中越旅游和貿易的合作加速駛入發展快車道。
1.1中越雙邊旅游發展現狀
2020年,新冠疫情對中越旅游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確保數據的客觀性和可參考性,只選取2000—2019年的中越雙邊旅游數據進行研究。2011年,中國入境越南的旅游人數和越南入境中國的旅游人數均首次突破100萬人次,且均于2019年達到峰值,期間雙邊游客人數雖時有波動,但總體上仍呈上漲趨勢。2015年,受中越關系波動的影響,中越旅游遭遇了顯著下滑,中國赴越南的游客數量下降8.54%。2016年,為吸引中國游客前往越南旅游,越南各家航空公司開通了越南牙莊、胡志明、富國等地直飛中國各地的航線,中國赴越旅游人數同比增長51.43%。截至2017年,越南入境中國的旅游人數實現倍數增長,同比增長達106.62%,雙邊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近年來,中越跨境旅游呈現出較為強勁的發展趨勢,這得益于中越兩國政府的大力推動及雙方出臺的一系列針對旅游業的扶持政策。據越南國家旅游局統計,2024年前9個月赴越的中國游客超270萬人次,是越南第二大旅游客源國。同樣,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統計,2024年1—7月,廣西接待越南入境過夜游客約5.68萬人次,同比增長244.5%。中越旅游的雙向奔赴,對于推動兩國經濟、文化等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1.2中越進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中越雙邊貿易快速發展,投資合作成效顯著。從雙邊貿易來看,中國是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越南農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根據越南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自2018年開始,中越雙邊貿易額連續六年突破1000億美元。研究發現,2000—2023年,中國從越南進口貿易額由15.364億美元增長到613.164億美元,累計增長39.91倍,年均增長率17.38%。中國從越南進口貿易可劃分為兩個階段:2000—2010年為緩慢增長階段,在2011年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后,步入快速增長階段。
越南主要從中國進口機電產品、機械設備和面料等商品,且兩國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其進口貿易額于2021年突破1000億美元。總體來看,越南從中國進口貿易額由2000年的14.011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1106.511億美元,更是增長了78.97倍,年均增長率達20.92%,同時也發現越南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總體呈遞增趨勢。
近年來,中越兩國在貿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4年前8個月越南對華出口創近十年同期歷史新高。在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來自越南的120家企業在200個展臺展示了越南商品,體現出中越兩國在加快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兩廊一圈”對接。此外,中國和越南進出口商品結構互補性強,這為兩國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實現新突破奠定了基礎。
2中越雙邊旅游與進出口貿易的互動關系分析
國際貿易與旅游業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中越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促進了其經濟聯系,進而推動了兩國的人員交流,而旅游又推進了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密不可分。
2.1旅游推動貿易型
中國和越南有很強的雙向旅游需求,互為旅游目的地,因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相互吸引著大量的游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友誼關、東興、河口等口岸的開放程度日益增加,尤其是全國首個跨境旅游合作區“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的正式運營,為區域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動力與活力,讓中越民眾實現了“便捷式串門”,這種新的合作模式和運營機制,不僅促進了邊境地區旅游的開發開放和經濟發展,還帶動了住宿、餐飲、購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兩國貿易的互聯互通和協調發展。
跨境旅游是實現“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中越雙邊大力發展跨境旅游產業,因其別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歷史遺跡和自然風光等旅游資源,能夠有效避免同質化競爭,反而帶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不僅直接促進了相關產業的出口增長,還間接推動了商品與服務貿易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2.2貿易促進旅游型
近年來,中越雙邊貿易與旅游的深度合作,不僅讓貿易煥發了新機,還讓旅游煥發了生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以來,中越跨境貨物運輸始終保持高位運行,而全國首個跨境智慧口岸“中越智慧口岸(友誼關-友誼)”的建設,將大大提高貨物的通關效率,貨物進出口將實現全天候無人化24小時不間斷通關。開放、便捷且高效的營商環境有力促進了開放政策的靈活調整與優化,口岸的高效通關服務,也提高了游客的跨境旅行體驗,促進了中越跨境旅游的火熱發展,給中越雙邊旅游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中越兩國貿易的合作是促進旅游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貿易便利化措施的深入推進,不僅提高了國際貿易的效率,還為人員往來提供了便利,通關時間得以顯著縮短,降低了游客的旅行成本,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旅游消費,也助力地區經濟實現持續增長與發展。
2.3旅游與貿易混合型
中越雙邊旅游與進出口貿易是相互聯系、相互推動的。越南入境中國旅游推動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而中國進口貿易又促進越南入境中國旅游的發展。就中國而言,入境旅游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中國民眾對越南的了解及更深層次的認知,隨著中國對越南的投資不斷擴量提質,尤其在智能加工、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多領域、深層次的投資合作,進一步深化和提升了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為推動中越兩國經貿合作提質升級,雙方加快推進口岸、鐵路、高速公路等“硬聯通”和智慧海關、智慧口岸等“軟聯通”,積極研究試點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同時打造豐富多樣的研學旅行與文化旅游等活動,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對方國家體驗異國風情。雖然中越兩國在旅游業的發展層次、貿易的規模與結構以及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但是雙邊經貿合作成效顯著,跨境旅游合作強勁發展,貿易規模穩步攀升,旅游規模持續增長。
3中越雙邊旅游與進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快速推進和RCEP的生效實施為中越雙邊旅游與貿易合作帶來重要的發展契機,但是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和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何促進中越雙邊旅游與進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1中越雙邊旅游與進出口貿易面臨的問題
3.1.1旅游通達性偏低、口岸通關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雖然中越雙方不斷探索跨境旅游新業態,合力推進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而交通作為旅游業的命脈,是旅游完成的重要條件。目前,中國至越南的航線主要集中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或者是與越南接壤省區的南寧、昆明等省會城市,旅游通達性偏低。近年來,隨著邊貿旅游的持續升溫,口岸通關效率雖然在不斷的提升和改善,但途徑較為單一,主要表現為增開查驗通道,依舊缺乏以“智”提效。
3.1.2"旅游產品競爭力不強,缺乏高素質旅游人才
中越兩國旅游產品雖種類繁多,但缺乏創新,導致旅游產品的競爭力較弱。越南在吸引中國游客方面受到同為東南亞國家的泰國、菲律賓等國的有力競爭,同樣中國在吸引越南游客時也受到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競爭,可見中越兩國的旅游市場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另外,中越兩國熟練掌握中文和越南語的旅游從業者隊伍建設依然不夠完善,且旅游從業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旅游服務質量較低。
3.1.3進出口貿易規模小,結構不完善
雖然中越兩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基礎,但2023年中越雙邊貿易總量規模仍然有限,且并未完全體現出兩國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再者,中越進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依舊不完善,中國從越南進口的商品主要是礦產資源和農產品,原材料居多、競爭力較差,而中國出口越南的商品主要是工業產品,缺乏多樣化商品出口。
3.1.4貿易逆差嚴重
據越南海關總署統計,2024年前8個月,中越雙邊貿易額達1307.8億美元。其中,中國對越南的出口額925億美元,遠遠高于越南對中國的出口額382.8億美元,越南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542.2億美元。
3.2中越雙邊旅游與進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的解決對策
3.2.1完善旅游政策法規,提升旅游通達性和口岸通關效率
中越兩國應加強溝通協商,進一步完善優化出入境管理政策,出臺有利于雙方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制度,鼓勵兩國民眾開展交流和旅游活動。從國家層面推動兩國互聯互通建設,增強公路、鐵路、航空線路的通達性,運用先進設施設備和新一代數字技術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提振雙邊旅游發展。
3.2.2加強旅游產品創新,積極開展旅游人才培養合作
中越兩國應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所提供的便利政策環境,積極搭建旅游合作平臺,保留本土文化特色,避免同質化競爭,精心打造中越跨境精品旅游線路,提升跨境旅游便利性,提升旅游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旅游人才培養方面,中越兩國高等院校應加大聯合培養旅游相關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力度,積極培養高素質旅游從業人員,更好地服務中越旅游,尤其是邊境旅游合作。
3.2.3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積極拓展貿易規模
中國是越南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越南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兩國應充分利用好這個優勢,繼續加強雙邊貿易合作,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廣交會等平臺,以工業產品和優質農產品為發展基礎、特色商品“百花齊放”為發展策略,加快產業的升級步伐,擴大優勢產品出口規模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提升兩國互補性產品的貿易規模。
3.2.4做好雙邊協調與溝通,深化雙邊經貿磋商
2024年是中國與越南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6周年,中越同屬于發展中國家,但兩國的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兩國政府繼續加強經貿對話,做好雙邊協調與溝通,用足用好RCEP,做大經貿合作蛋糕。通過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升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改善本地產業鏈的生產力和競爭力等方式平衡貿易逆差,同時應妥善處理貿易分歧,讓雙邊貿易規則在發展中完善、在完善中發展,為企業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雙邊貿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中越關系再上“新高度”令人期待[N].環球時報,2023-12-12(014).
馬麗君,孫根年,王潔潔,等.15年來中日出入境旅游對雙邊貿易的影響[J].經濟地理,2010,30(4):672-677.
王潔潔,孫根年,馬麗君,等.中韓出入境旅游對進出口貿易推動作用的實證分析[J].軟科學,2010,24(8):30-35.
趙多平,孫根年,馬麗君,等.中國對俄口岸城市出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貿易互動關系的研究:1993-2009年滿洲里市的實證分析[J].經濟地理,2011,31(10):1733-1739.
孫根年,安景梅.中國內蒙古與蒙古國出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貿易互動關系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28(8):189-195.
李芬英,陳瑛,劉二虎.中國-澳大利亞旅游與貿易互動關系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33(6):721-726.
宋建林,程成,周澤奇.東南亞金融危機后中泰旅游與貿易互動關系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8(4):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