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產業升級和信息技術的推動,數字經濟促進了網絡倉儲服務平臺模式的快速發展。網絡零售倉儲服務平臺不僅充當倉儲租賃的中介角色,還使第三方倉儲提供商能夠通過平臺直接與網絡零售商達成合作,同時,部分平臺還擁有自建的直營倉儲。本文參考國內外對倉儲服務管理相關的研究,采用子博弈納什均衡逆向歸納法分析第三方倉儲提供商與倉儲服務平臺的關系,提出以下決策建議:合同制定的收益共享費率并非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在合理范圍內,因此倉儲服務平臺制定恰當的收益共享比率至關重要,僅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網絡零售;倉儲服務平臺;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收益共享
中圖分類號:F251;F71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24)12(b)--04
1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產業結合形成數字化生產力和數字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重要方向。《“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強調要建設數字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導向和總體思路。數字經濟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引領著全球產業變革,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推動經濟增長、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正深刻改變著物流業的運作模式和業務生態,促進網絡零售倉儲服務平臺的高效發展。
網絡購物不但給網絡零售商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機會,而且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貝恩和阿里巴巴(Alibaba)曾預測2020年中國的網絡零售額將會增加到10萬億元。而2019年11月11日,天貓網的物流訂單量就高達12.92億。隨著網絡購物規模的增大,網絡零售商將面臨倉儲和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動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有:訂單量較小;品種數量多;交貨周期短;需求不確定。為了克服這些挑戰,網絡零售商普遍將倉儲服務外包給倉儲服務平臺或第三方倉儲提供商。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倉儲服務平臺擁有自建的直營倉儲,同時充當倉儲租賃中介,使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通過其平臺直接與網絡零售商達成合作,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對自己的倉儲仍具有控制權,例如,菜鳥倉儲聯盟。倉儲服務平臺需要考慮如何對其直營倉儲進行定價,以及如何設計與第三方倉儲提供商之間的收益共享合同。同時,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可以直接為網絡零售商提供倉儲租賃服務,也可選擇與倉儲服務平臺簽訂合同,通過平臺將其倉儲服務租賃給網絡零售商。通過倉儲服務平臺租賃倉儲服務,可以擴大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現有市場規模,但是需要向倉儲服務平臺交納一定的費用,收益共享費。因此,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否接受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合同,為網絡零售商提供倉儲服務。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倉儲服務平臺擁有海量的網絡零售商資源,相較而言更受網絡零售商的青睞。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需通過倉儲服務平臺來開拓新的市場,提高倉儲利用率。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倉儲服務管理相關綜述
網絡零售商如何進行倉儲管理,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鄒鈞亦(2024)分析數字經濟對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明確數字經濟對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以期為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陳靖(2024)從數字經濟的角度系統探討了新零售模式創新的理論框架和實施路徑;AlawnehandZhang(2018)論證了建立一體化的倉庫不僅可以降低設施成本,減少線上線下兩種渠道所需的倉庫空間和庫存,還能增加線上和線下訂單的協調能力和靈活性并提升服務水平;Lietal.(2016)提出一個由制造商和網絡零售商構成的傳統銷售模式供應鏈,主要考慮制造商和網絡零售商誰來承擔物流服務。
2.2渠道合作模式選擇相關綜述
部分學者主要從供應鏈下游零售商的角度來研究渠道合作模式選擇。萬穎(2022)分析零售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且研究了零售業線上線下融合中的應對措施;Ryanetal.(2012)提出了理論博弈模型,在模型中包括網絡零售商和網絡零售平臺其更多關注的是網絡零售商是選擇直銷還是與平臺簽約,與此同時網絡零售商需向平臺交納多少的固定費用和中介推薦費用,才能擴大現有的市場規模;Mantinetal.(2014)論證了網絡零售平臺在零售中的戰略作用,發現網絡零售平臺有利于零售商卻有損制造商的利益,采用零售平臺模式可使傳統零售獲得第二選擇,將會提高零售商與制造商談判時的議價能力。
2.3收益共享合同相關綜述
Ru,Wang(2010)研究了收入共享合同模型,但其考慮的重點是供應鏈中的庫存問題是由供應商承擔還是由零售商承擔。研究結果表明,由供應商承擔庫存問題時,對供應商和零售商雙方都是有利的。Tang,Kouvelis(2014)討論供給不確定情況下的供應鏈協調問題,并制定報酬-收益共享契約來協調供應鏈。Jiang,Tian(2018)提出分析模型以驗證產品共享市場存在的作用,模型中假設寡頭制造商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其產品。
第一,研究的視角主要關注數字經濟背景下倉儲服務市場。在該市場上,第三方倉儲企業和倉儲服務平臺都可以為網絡零售商提供服務。第二,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可以將網絡零售商細分為不同類型。根據網絡零售商是否與倉儲服務平臺簽訂倉儲服務合同,本文將其細分為兩種類型:與倉儲服務平臺合作的零售商和非合作零售商。第三,第三方倉儲企業與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機制。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第三方倉儲企業試圖通過倉儲服務平臺開拓新市場,需要向倉儲服務平臺交納一定的服務費用。雙方之間的收入共享機制是否有效合理,取決于傳統第三方倉儲企業的決策和利益權衡。
3模型描述
3.1模型假設
模型主要由一個第三方倉儲提供商,一個倉儲服務平臺和網絡零售商構成。在博弈模型中,假設倉儲服務平臺扮演市場領導者,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為市場追隨者。倉儲服務平臺可以作為倉儲機構,將自建的倉庫直接租賃給零售商,也可以充當倉儲租賃中介,允許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借助其平臺提供倉儲租賃服務,但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需要向倉儲服務平臺交納一定的平臺服務費,對其倉儲仍然具有控制權。
考慮對倉儲服務有需求的網絡零售商,其規模標準化為1。根據與倉儲服務平臺的關系,將網絡零售商細分為合作零售商和非合作零售商。合作零售商是指與倉儲服務平臺有租賃協議的網絡零售商,首先將商品儲存于倉儲服務平臺的直營倉儲(或是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倉儲)中,后續的倉儲管理等服務由倉儲服務平臺(或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完成。按照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是否與倉儲服務平臺簽訂收入共享合同,主要分為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拒絕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合同(簡稱“情景R”);第二種情形: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接受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合同(簡稱“情景A”)。
3.2模型決策
考慮倉儲服務平臺,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和網絡零售商的三階段決策模型。
第一階段:倉儲服務平臺決定提供倉儲租賃平臺,并建立自己的直營倉儲與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進行競爭。第二階段: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決策是否接受收益共享合同。如果拒絕收入共享合同,非合作零售商只能選擇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倉儲,而合作零售商只能選擇倉儲服務平臺的直營倉儲。在這種情境下,雙方同時決定其倉儲租賃價格。若接受,雙方將對網絡零售商市場進行博弈競爭。第三階段:倉儲租賃價格一旦確定,在決策順序的最后階段,網絡零售商決定租賃哪種類型的倉儲服務。
3.3模型構建
3.3.1情境R
若拒絕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合同,即情境R發生時。非合作零售商只能與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達成租賃協議,而合作零售商只能與倉儲服務平臺達成租賃協議。
非合作零售商只有從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倉儲服務中獲得正效用(URSgt;0),才會租用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倉儲,否則將不會租用任何倉儲服務;同理,合作零售商只有從倉儲服務平臺的直營倉儲中獲得正的效用(URmgt;0),才會選擇租用倉儲服務平臺的直營倉儲。
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倉儲需求量:
倉儲服務平臺的倉儲需求量:
DRm=β(1-pRm)
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利潤函數:
πRs=(pRs-cs)DRs
倉儲服務平臺的利潤函數:
πRm=pRmDRm
其中,β表示合作零售商比例(0≤β≤1),ω表示非合作零售的效用偏好系數(0≤ω≤1),cs表示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單位營銷成本。
3.3.2情境A
倉儲服務商接受租賃平臺的收入共享合同,即情境A。倉儲服務平臺扮演雙重角色:首先,作為倉儲租賃中介,允許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通過平臺向網絡零售商租賃倉儲服務;其次,作為倉儲出租人向合作零售商提供倉儲服務。合作零售商可以租用其中一種倉儲也可以同時租用兩種倉儲,而非合作零售商只能租用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倉儲。
合作零售商對這兩種類型的倉儲存在感知價值的差異,在不同約束條件下會出現不同的倉儲租賃模式。因此,在不同約束條件下可以獲得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倉儲需求規模DAs和倉儲服務平臺的倉儲需求規模DAm。
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利潤函數:
πAs=(pAs-cs)DAs
倉儲服務平臺的利潤函數:
πAm=pAmDAm
其中,pjm、πjm分別表示倉儲服務平臺的租賃價格和利潤,pjs、πjs分別表示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的租賃價格和利潤,。
4模型結果分析
根據子博弈完美Nash均衡的逆向歸納法,可以獲得兩種情形下的均衡結果。在情景A發生時,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接受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合同,并按照收益共享比率r向倉儲服務平臺分攤收益。在情景A下具體會產生A1,A2和A3三種情況,倉儲服務平臺作為市場領導者,在三種情況中具有優先選擇最大利潤的權利。
4.1倉儲服務平臺均衡結果分析
命題1:對于倉儲服務平臺,若r,β滿足時,則有:
(i)當條件時,;
(ii)當且條件時,;
(iii)當且條件時,;
(iv)當條件時,
其中。
不管市場環境r,β,η在[0,1]區間內如何變化,倉儲服務平臺總能在A1情況下獲得最大利潤。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倉儲服務平臺會優先選擇A1情況的倉儲租賃形式。
圖1(a)用數值算例驗證了命題1的結論,無論η和r在0到1區間內如何變化,倉儲服務平臺在A1情況下都能得到最高利潤。圖1取值β=0.3,η=0.4;β=0.6,η=0.8。
4.2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均衡結果分析
倉儲服務平臺可以調整收益共享合同參數(r)激勵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接受收益共享合同。然而,對于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是否接受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合同,則需要權衡在R情景和A情景下獲得最優利潤。只有保證其情景A下獲得的利潤不低于情景R下獲得的利潤,才會有動機接受收益共享合同。否則,將拒絕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合同,導致收益共享機制失效。
命題2:對于第三方倉儲提供商,當滿足條件0lt;cslt;ωlt;ηlt;1時,區間內存在臨界值r',其中。
(i)若滿足0lt;r≤r'條件時,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接受收益共享合同;
(ii)若滿足r'lt;r≤1條件時,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將拒絕收益共享合同。
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是否接受倉儲服務平臺的收益共享合同關鍵取決于收益共享比率r。如果收益共享比率小于臨界值r',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愿意接受收益共享合同,并按照收益共享比率向倉儲服務平臺分攤收益。雖然需要向倉儲服務平臺交納一定的費用,但在A1情況下拓展的倉儲規模帶來的好處遠大于這部分損失。如果倉儲服務平臺設置的收益共享比率大于臨界值r',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將會拒絕收益共享合同。因為此時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在A1情況下獲得的收益將被倉儲服務平臺以高昂的分攤費用所剝奪。換言之,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在A1情況下通過拓展市場規模帶來的收益將無法抵消這部分分攤費用,導致其在A1情況下獲得的利潤小于非合作情境R發生時獲得的利潤。如果收益共享比率等于臨界值r',第三方倉儲提供商在A1情況和R情境下獲得的利潤是相等的,但仍會選擇接受收益共享合同。因為在雙方合作情景A下第三方倉儲提供商能夠擴大現有的市場規模。
在合作情景A條件下,只要收益共享比率在合理范圍內,第三方倉儲提供商才傾向于與倉儲服務平臺達成收益共享機制。
5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經濟背景下,網絡零售中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通過倉儲服務平臺進行倉儲出租的形式明顯增長。鑒于倉儲服務平臺模式的激增,有必要了解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采用租賃中介的條件。倉儲服務平臺和第三方倉儲提供商達成收益共享契約,能夠使各自的利潤實現帕累托改進,達到雙贏。否則,收益共享機制失效,造成雙方利益受損和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倉儲服務平臺制定合理的收益共享合同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鄒鈞亦.數字經濟對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J].中國商論,2024,33(19):106-109.
陳靖,劉堯飛.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新零售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商論,2024,33(13):5-9.
Alawneh,F.,Zhang,G.Dual-channelwarehouseandinventorymanagementwithstochasticdemand[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E:LogisticsandTransportationReview.2018,112:84-106.
Li,X.,Li,Y.,Cai,X.,Shan,J.Servicechannelchoiceforsupplychain:whoisbetteroffbyundertakingtheservice?[J].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2016,25(3):516-534.
萬穎.零售業線上線下融合中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中國商論,2022(8):13-15.
Ryan,J.K.,Sun,D.,Zhao,X.Competitionandcoordinationinonlinemarketplaces[J].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2012,21(6):997-1014.
Mantin,B.,Krishnan,H.,Dhar,T.Thestrategicroleofthird‐partymarketplacesinretailing[J].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2014,23(11):1937-1949.
Ru,J.,Wang,Y.Consignmentcontracting:whoshouldcontrolinventoryinthesupplychain?[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0,201(3):760-769.
TangSY,Kouvelis,P.Pay-back-revenue-sharingcontractincoordinatingsupplychainswithrandomyield[J].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2014,23(12):2089–2102.
JiangB,TianL.Collaborativeconsumption:Strategicandeconomicimplicationsofproductsharing[J].ManagementScience.2018,64(3):117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