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多樣性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日益凸顯其作為社會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在此情境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實踐,不僅緊密對接了教育與行業之間的需求,還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場競爭力。研究聚焦于職業教育中文化創意設計教學改革,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對現行文創設計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剖析,同時深入討論校企合作在該領域的應用優勢,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方案。旨在為文化創意設計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支撐與操作指引,助力培養更多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優秀文創設計人才。
[關 鍵 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職業教育;文創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6-0094-03
文獻著錄格式:鐘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職業教育文創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天工,2024(36):94-96.
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正逐步向多元化和專業化方向演變。校企合作模式作為教育領域的一種創新實踐模式,力求通過教育機構與企業間的緊密互動,共同培養滿足市場發展需求的優質技能型專業人才。在此大環境中,職業教育在培養技術型人才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教學方法的改革自然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議題。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定義與特點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領域與產業界深度交融的一種模式,通過院校與企業的密切互動,共同致力于人才的培育工作。該模式注重將知識講授與實際操作相融合,著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培養創新意識,以響應社會及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1]。
校企合作機制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資源互享。院校與企業各自整合優質資源,合力打造一個既可學習理論知識又能鍛煉實操能力的平臺;課程內容緊密銜接著企業的實際需求,確保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與行業水準相符;提供實習實訓機遇,學生得以在企業中親自參與工作,借此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認識。(2)人才培育個性化。企業可依據自身發展需求,參與定制人才培養計劃;雙元教師團隊由院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聯合構成,形成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模式。
(二)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與意義
校企合作培養機制作為職業教育進步的重要途徑,在提高教學品質、助力學生就業、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個性化需求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多個層面,均發揮出積極作用。借助此類合作,學校可以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實時更新教學資源,使得課程設置更具時效性和針對性,教育質量因而得以顯著提升。學生在企業中參與實習實訓,這不但讓他們能提前熟悉職場氛圍,積累工作經驗,也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求職能力。同時,企業通過參與教育過程,按需求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可以培養合適的技能人才,減少了招聘與培訓的成本。校企合作推動了科研成果和技術革新在企業中的應用,助力企業技術升級與產品創新,促進了產業的整體進步[2]。在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校、企業與學生三方實現了互利共贏。學校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與交流,提升了教學水平和就業率;企業得到了專業人才與技術的補給;學生則通過實踐鍛煉,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為其未來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模式為社會的持續進步注入了強大動力。
二、職業教育文創設計教學現狀分析
(一)文創設計教學的發展歷程
作為文化與創意產業融合而誕生的新學科,文創設計教學的發展緊跟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壯大。20世紀末,文化產業開始嶄露頭角,成為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這一變化也引起了教育領域對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視。起初,文創設計教學以藝術為核心,之后逐步整合了市場營銷、文化研究以及數字媒體等多元化知識,構建起了一種獨特的跨學科教學體系。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對文化產品需求的持續攀升,文創設計教學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創新精神,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實操能力。
(二)文創設計教學面臨的問題
在當前環境下,文化創意設計教學遭遇多重挑戰。首先,課程內容更新遲緩。在科技迅猛發展和消費者喜好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品的迭代速度急劇加快,但教育課程卻往往未能及時捕捉市場的這一動向,造成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和市場的實際需求不匹配。這種時間差不僅削弱了教育的實效性和預見性,也使得學生畢業后難以迅速融入職場。
其次,教師隊伍在新興技術領域的實戰經驗不足,成為制約教育發展的一個關鍵瓶頸。許多教育工作者因缺乏實際操作經歷,難以向學生講授行業前沿的知識和技巧,導致學生面臨理論與實踐的斷層,影響了學生適應實際工作的進程。
再次,教學資源配置的不均衡。部分學校因缺乏必要的教學設施與實踐平臺,使得學生缺乏鍛煉實踐能力的機會。資源短缺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效,更對其創新思維及實操技能的培養造成影響[3]。
最后,評價體系過于單一也是文創設計教育需要解決迫切的難題。眾多教育機構仍偏重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及實踐操作能力的綜合評價。這種片面的評價手段難以全面展現學生的綜合素質,也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投身實踐的熱情。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職業教育文創設計教學改革策略
(一)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優化
在文化創意設計的研究與教育領域,對于課程內容與結構的精練和完善是促進學生掌握高階技能、增強其市場應變能力的重要一環。
首先,課程設計需契合行業動態,定期進行更新迭代,確保學生能夠把握最前沿的設計思想與技藝。鑒于數字媒體、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文創設計界的持續變革,教學內容應及時體現這些進展,如開設數字插畫、三維建模、用戶體驗設計等前沿課程,助力學生適應未來職場的需求。
其次,課程體系應融合不同學科間的知識,例如,融合藝術、科技與商業等領域的知識,以此培育學生的多元能力。文創設計不單是藝術創作,更牽涉到市場分析、用戶研究、品牌策略等商業環節。通過這種跨學科的課程安排,學生能更深刻地把握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商業價值,進而創作出既具審美性又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創產品。
最后,課程規劃中還應增設以項目為驅動、問題解決為核心的教學模塊,激勵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探索與創新。這種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親歷實際設計項目,直面挑戰,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既提升了實操技能,也培養了團隊協作與項目管理能力。而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法則著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批判性思維,使他們得以獨立思考,提出別具一格的設計方案。定期邀請行業資深人士舉辦講座和研討會,使學生緊跟行業動態,為其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實踐教學與企業實習的深化
在當前就業市場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企業對能迅速適應行業特定需求的技能專才的需求正不斷攀升。推行“量身打造”式的教育計劃,旨在既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以一家急需UI/ UX設計專才人才的設計公司為例,院校與該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剖析該崗位所需的技能,并攜手打造了一系列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導向的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涵蓋UI/UX設計的基礎,還融入了前沿的設計工具、方法及應對實際挑戰的策略。為確保教學內容的前瞻性和實戰性,可以邀請該公司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和行業專家親臨授課,他們不僅分享了實戰經歷,也讓學生對行業動態有了直觀的認識。學院還安排學生進入該公司實習,融入真實的職場環境,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種“量身打造”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不僅滿足了企業對專才的需求,而且大幅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生在畢業時不僅掌握了豐富的專業知識,還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在就業市場上更有優勢。
(三)教師隊伍與教學資源的整合
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在于打造教師團隊。在當下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模式為教師專業成長帶來新的可能性,不僅令其專業技能與時增長,還能將實際工作經驗和行業需求融入教學,從而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首先,教師通過企業項目可以緊跟行業動態,更新課程內容,使其緊貼職場需求,積累實踐經驗。
其次,企業設計師和專家以客座或兼職身份參與教學,向教師傳授行業最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合作豐富了課程內涵,也提供了接軌行業的視角[4]。教師通過與行業專家的交流,能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
最后,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對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學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得以共享設計軟件、工具和材料等資源,搭建與企業同步的學習平臺,有效縮短學生從校園到職場的適應期。
(四)教學評價與反饋機制的建立
在教育領域,構建一套科學的評價及反饋機制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核心環節。該體系應融合對學習過程與成效的全面考察,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業進展及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參與熱情、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成為評估的重點。教師通過觀察課堂討論、團隊項目和實踐活動等方面的表現來衡量學生是否全身心投入學習、能否獨立思考并提出新穎的觀點、能否在團隊中順暢交流與協作。對于成效評價,則關注學生成果的專業度及市場契合度,評價標準應當與行業規范和市場趨勢相吻合,以確保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能滿足未來職業需求。通過與業界合作,引入專業人士的評估意見,以增強評價結果的實際指導意義。為提升評價機制的作用,定期的反饋交流不可或缺,這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習進步的反饋、學生對教學方法及內容的評價、企業對課程安排與學生能力的看法。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和定期會議等多種形式,各方可以實時掌握教學現狀,及時發現問題并依據反饋結果調整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同時,借助在線學習平臺和數據分析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高效地搜集和分析數據,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定制化的反饋信息。
(五)借鑒成功案例經驗
在當今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領域蓬勃發展之際,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大學在開展教學工作時,為更加深入地剖析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文創設計案例,以某職業院校的實踐設計活動為研究對象,通過深入分析得到相關啟示,進一步對現有教育方法進行優化,有利于全面提升教育質量。該職業院校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推出的“故宮文化筆記本”項目,堪稱卓越的合作楷模。設計團隊巧妙地選擇了寓意吉祥的瑞獸雕塑作為設計元素,諸如威嚴的獅子、飛騰的龍、尊貴的鳳凰等,它們在中華民族的傳統里象征著好運與福祉,為筆記本設計帶來了幾分神秘與雅致;還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融合,以洗練且流暢的筆觸描繪出筆記本的輪廓,兼顧了整體的大氣與雅致。對于封面,借助立體浮雕或璀璨燙金技術,將寓意吉祥的瑞獸形象展現在封面之上,既延續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注入了現代審美的新鮮感。對于內頁,則遵循簡約原則,巧妙地嵌入細膩的宮廷風格圖案,令筆記本觀之悅目、用之貼心。在選材上,設計團隊嚴格把關確保選用優質紙張與環保印刷技術;在制作工藝上,不斷探索與創新力求在細節之處展現筆記本的精致與獨特。此外,設計團隊還與故宮專家保持密切的交流不斷汲取專業意見與建議,不斷優化與完善設計方案。
通過借鑒他校教育經驗,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大學可以與本地企業及手工作坊加深校企間的合作,共同鑄就蘊含地域風采的文化創意佳作。借助此種合作模式,學生將擁有實地踏足企業前沿的機會,洞察市場動態,進而融匯湖湘豐厚的文化資產與當代設計思維,創造出既具創新精神又貼近實用的產品。校方應定時安排學生參與企業實戰項目,借由親手實踐以砥礪其操作技能與革新思維。反之,企業能向學生敞開實習之門,使其在真實的工作氛圍中吸吮知識、茁壯成長。這種交融無間的合作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全面進步,還將為湖湘文化創意產業增添活力,助力地域經濟與文化的融合發展。
四、結束語
在本研究的深入探討中,筆者發現職業教育文創設計教學改革深受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這一模式使學生得以置身于真實的產業環境中,不僅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技能,而且使教學內容也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在推行此合作模式時,要精簡優化課程體系、創新突破教學方法、提高師資力量以及完善評價體系,以確保教育質量與產業需求的高度契合。
參考文獻:
[1]王蘊.高校文創設計教學模式與課程比較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3.
[2]王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文創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西部皮革,2023,45(7):82-84.
[3]田鑫,彭衛麗.非遺文創設計教學與產學合作實踐[J].絲網印刷,2022(4):82-85.
[4]房容.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與人培養改革思考[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8(4):106-108.
(編輯: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