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教師要以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落實育人目標,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2020)。
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建構性的教與學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的學習任務項目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制作、展示和分享項目成果(楊明全,2021)。項目式學習創造了真實的語言環境和交流情境,讓學生聚焦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圍繞一個主題,在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中,有針對性地選擇和使用語言學習策略,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進行項目規劃、實施、展示、反思,從而實現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協同發展,落實學科育人目標。因此,項目式學習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落實育人目標提供了一條可行的參考路徑。
項目式學習有助于深挖學科育人要素,將育人內容從“抽象、隱晦”轉為“真實、具體”,進而促進英語教學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落實學科育人目標。項目式學習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強調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具體的學習體驗。在英語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能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他們在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環境中分析和解決真實問題,切實用語言做事情,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實現價值觀培養與語言學習的融合。
學科實踐活動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路徑,也是育人效果顯現的方式。項目式學習提倡“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常見的英語項目式學習實踐活動如口頭陳述、書面創作、戲劇表演等,均凸顯了實踐探究過程,有助于促進英語學科育人從“教師單向講授”走向“學生自主建構”,將育人從“觀念”轉變為“行為”。
在育人評價方面,項目式學習強調從終結性評價轉向表現性評價,提倡在真實的情境中,對學生完成復雜任務的過程表現作出判斷。項目式學習的評價維度既涵蓋知識與技能,也包含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尤其關注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和對問題的價值判斷。多元的項目式學習評價活動也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育人主體地位,將育人從“他育”轉向“共育”“自育”,讓反思能力成為學生內在價值觀生長的力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高中英語項目式學習實施思路,即:基于單元整體教學,探究單元主題及語篇子主題之間的關聯,挖掘單元主題意義和育人價值,確立實踐項目及項目活動,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建構圍繞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態度和價值觀,以此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此基礎上,本文提煉了項目式學習的實施路徑(見圖1):研讀單元內容,確定育人價值;明確教學目標,確定項目主題;設計項目活動,搭建多維支架;明確項目角色,開展分工合作;進行項目展示,實施項目評價。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第三冊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Projetct板塊教學為例,具體闡述高中英語項目式學習實施過程。
本單元圍繞“古今中外的節日”這一主題展開,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中“歷史、社會與文化”主題群,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習俗與傳統節日”主題語境內容要求。單元內各語篇圍繞這一主題從不同角度進行詮釋,從聽力語篇詮釋“了解中外傳統節日”出發,接下來是閱讀語篇聚焦“探究節日與慶典的緣由”,過渡到語法板塊的“描述節日活動”,再到口語板塊的“談論節日經歷”,最后到寫作板塊“寫出自己的節日經歷”,幫助學生了解節日傳統,比較文化異同,涵養家國情懷,樹立國際視野,堅定文化自信,落實本單元的育人價值。本單元育人框架如圖2所示。
完成本單元學習后,學生應能夠:
(1)分析語篇的標題特征、結構特征和語言特點;
(2)通過了解古今中外的節日,深入理解并運用英語表達節日的起源、意義、慶祝原因和慶祝方式,積累相關語言素材;
(3)借助小組活動設計和展示“中華傳統節日”主題海報,比較文化異同,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國際視野,能夠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確定項目式學習具體內容
在梳理單元活動基礎上,教師結合教材Project板塊內容,設計了本單元項目活動:繪制英文海報,介紹我國傳統節日。項目核心驅動問題為:如何通過繪制英文海報的方式介紹中華傳統節日?項目學習包含四個階段:第一,確定想要介紹的節日;第二,小組分工,確定職責;第三,小組成員基于單元所學,收集海報相關信息及語言表達,如節日的由來、典故、發展情況和特色活動等;第四,海報展示和學習反思。
(2)搭建多維支架,支持單元項目實施
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圍繞驅動問題更好地產出成果,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提供完成項目式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輔助資源和框架思路。本案例中,教師設計了問題支架、資源支架和任務支架等,從語言、內容、風格、設計等方面為學生設計海報提供輔助。當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后,教師要及時撤去支架,將學習主動權逐步還給學生,以此來協助學生自主完成項目,產出學習成果。
(3)確定小組分工,制訂項目合作規劃
項目式學習依托合作學習,項目產出是學生集體智慧的成果,英語教學中的項目式學習通常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興趣,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根據所選主題,確定項目具體任務,制訂合作規劃安排,明確個體在項目中所承擔的職責。在本案例中,學生小組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涵蓋確定節日名稱、構思語篇內容、選取語言風格、設計海報風格、展示海報成果、評價反思項目等各個環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工安排,確保小組基于項目持續推進探究和合作。表1為學生小組制訂的項目合作規劃表。
(4)設計表現性評價和項目式反思評分表
《課標》提倡教、學、評一體化實施,并指出,在開展評價活動時,教師不僅要說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還應給出活動要求和評價標準(教育部,2020)。評價標準不僅能幫助學生準確評價項目成果,還可以使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因此,教師可以提前設計評價活動和評價標準,在項目活動前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更好地指導項目式過程性學習。
學科教學應建立知識與學生發展、學習與學生發展的關系,追求學生在認知能力、情感品質、思想意識、生活方式等維度發生實質性的成長與優化(郭元祥,2020)。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語言知識的進步,更要關注育人價值的實現,以多維度的評價活動來監控、調整、反思項目式學習的全過程。在本案例中,教師設計了項目成果評價標準(見表2)和項目式學習自我反思表(見表3)。項目成果評價標準不僅涵蓋海報語言、內容、版面設計等評價維度,還特別設置了主題意義評價維度,以評估項目育人效果的達成情況;同時,項目式學習自我反思表也加入了“思想認識”維度的自評項目,引導學生思考本次項目式學習對自己綜合素質的培養成效。
要實現英語學科育人價值,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法”,要讓學生有參與、思考、頓悟的過程和做事的機會,而不能只是聽講、做筆記或機械地參與教師設計的語言活動。項目式學習強調在實踐中學習的育人理念,賦予學生學習選擇權和話語權,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引導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培育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圍繞單元主題精心設計項目,以開放式的問題和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成為項目學習的主導者、項目實施的合作者和項目成果的建設者,從而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本文系教育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2021—2024年度重點課題“基礎外語教育中落實學科育人教育思想的路徑研究”(課題 編號:JYBJCJYWZW2207)的階段性成果。
郭元祥. 2020. 論學科育人的邏輯起點、內在條件與實踐訴求[J]. 教育研究, (4): 4—15.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 2020 年修訂)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楊明全. 2021. 核心素養時代的項目式學習: 內涵重塑與價值重建[J]. 課程·教材·教法, (2): 57—63.
郭佳 廣東省中山市永安中學英語教師,中學一級教師,中山市高中英語骨干教師。
楊良雄 福建省寧德市柘榮一中英語教師,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