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方面經歷了快速發展。2024年財政部發布的《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對企業債券發行和金融機構投資行為產生深遠影響。本文對該文件實施的潛在影響進行分析,認為將顯著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增強投資者信心,提高市場效率,引導市場創新,強化市場監管,并結合金融機構的投融資實踐案例進行說明,最后提出未來展望及政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 債券融資 債券投資 綠色債券 指數化
可持續信息披露政策概述
(一)我國企業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信息披露始于20世紀90年代,并在21世紀初逐步形成基本規范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基于國家的戰略布局,監管部門及各交易所開始探索建立環境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陸續制定相關政策,逐步形成了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規范。近年來,我國ESG信息披露體系不斷完善。2015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社會責任績效分類指引》和《社會責任指南》3項國家標準,建立了我國在可持續報告方面的基礎性國家標準。2018年6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確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二)2020年后,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設明顯加快
Y3iegVhm0Flfq4xG9Si+xg==2021年5月,中國證監會對《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進行修改,將定期報告正文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有關條文統一整合至新增后的“第五節 環境和社會責任”,并鼓勵公司自愿披露有利于保護生態、防治污染、履行環境責任的相關信息,鼓勵公司自愿披露在報告期內為減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工作情況,以及報告期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等工作具體情況。2022年1月,上交所向科創板上市公司發布《關于做好科創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披露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創板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其中科創50指數成分股公司應在當期年報披露的同時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2022年11月,中國證監會制定并印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要求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制度。
(三)2024年以來,ESG信息披露進入新時代
2024年4月,國內三大交易所分別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以下簡稱《指引》),對我國上市公司在ESG等可持續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范。2024年5月,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借鑒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披露結構并將其進行了中國特色本土化。《征求意見稿》包含了在我國境內設立的按規定開展可持續信息披露的所有企業,并且在很多具體細則上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征求意見稿》意在構建我國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的上層建筑,到2030年實現建成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目標。上述文件的出臺,標志著當前我國在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方面邁入了與國際接軌的新階段(見表1)。
《征求意見稿》對企業債券發行和債券市場的影響
《征求意見稿》的覆蓋范圍包含在我國境內設立的所有企業,明確了發債企業的信息披露執行落實情況將受到監管機構、投資者、各類合作方的重點關注,其實施勢必對公司信用類債券的發行乃至整個債券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一)提高發債門檻及信息披露質量,提升發債主體形象
第一,提高發債門檻。《征求意見稿》要求企業更加注重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表現,對發債主體的ESG信息披露要求僅次于上市公司。在《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并逐步擴大范圍后,債券發行門檻預計將有所提高,部分不具備ESG披露能力或不愿主動披露ESG信息的主體或將退出投資級債券市場。第二,提升信息披露質量。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業在發行債券時提供更加詳細、準確的信息,這將增加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成本,但有利于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第三,提升發債主體企業形象:發債主體主動進行符合《征求意見稿》要求的ESG披露,有助于其獲取更高的ESG評級,并提升在市場上的形象和聲譽,進而吸引更多投資者,降低融資成本,提升競爭力。
(二)增強投資者信心、提高市場效率,并引導市場創新、強化市場監管
第一,增強投資者信心。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投資者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長期價值和風險,并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這將有助于增強投資者對債券市場的信心,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第二,提高市場效率。《征求意見稿》的實施可以提高企業ESG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透明度,金融機構也得以進一步完善ESG評級體系,有助于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全面地了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績效。這將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使市場參與者能夠更公平地獲取信息,從而提高市場效率,促進資本的有效配置,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第三,引導市場創新。《征求意見稿》的實施將促使企業提升ESG信息披露質量,更多企業將符合綠色債券、社會債券等的發行要求,使得這些特色債券品種的供給不斷增加,有助于推動債券市場的創新發展,提升市場的活力和競爭力。第四,強化市場監管。《征求意見稿》的正式實施將有助于債券市場出臺針對發債主體的ESG披露要求,進而加強對發債主體的監管,為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征求意見稿》對金融機構投資的意義
在“雙碳”目標下,我國的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可持續投資。《征求意見稿》的發布對助推金融機構做好可持續投資、支持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為金融機構做好ESG投資提供了“五有”條件。
一是有政策環境。當前,ESG投資的推力仍主要源自政策的監管和激勵,法律框架、激勵措施、信息披露要求和行業標準制定等多種政策對ESG投資的發展和實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征求意見稿》不僅體現了我國對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的高度重視,而且確立了“到2030年,基本建成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逐步調整完善針對特定行業或領域的披露指引、監管制度”等目標。未來我國ESG投資相關政策將逐步完善,持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有制度依據。披露標準是ESG數據處理、傳播和應用的重要參考,也是評級機構處理底層數據與設置評級框架的依據。統一的披露標準可以提高企業ESG表現的可比性和透明度,進而提高ESG投資評估的準確性。
三是有數據信息。ESG數據信息是對實體機構ESG實踐情況的事實性反映,被廣泛應用于企業ESG管理、金融機構ESG投資、監管機構ESG政策制定與評估等場景。《征求意見稿》第八條要求“企業建立健全與可持續信息披露相關的數據收集、驗證、分析、利用和報告等系統,完善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內部控制,確保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質量”;在信息質量方面共提出6條要求,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可驗證性、可理解性、及時性。就金融機構而言,高質量的ESG數據可以作為投資決策中的參考依據,將ESG因素整合至投前、投中與投后階段,幫助金融機構及時捕捉可持續投資發展動態趨勢。
四是有投資標準。借助評級機構的ESG評級信息,金融機構得以更簡明直觀地將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納入投資指引,進而指導投資標的篩選及進行組合調整。在投后階段,完善的投資標準也有助于金融機構進行投后存續期管理。
五是有社會效應。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是金融機構進行ESG投資的目標之一。在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的影響下,ESG投資將促使企業進行可持續披露,真正做到影響企業的經營行為,引導企業將高標準可持續發展作為其經營戰略的必選題,最終在經濟社會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的正外部效應。
金融機構投資實踐案例——以浦發銀行為例
作為首家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商業銀行,浦發銀行在ESG債券投融資方面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可持續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征求意見稿》的內涵較為契合。本節對浦發銀行實踐案例進行分析。
(一)作為發行人,注重可持續信息高質量披露
作為債券市場的重要發行人之一,浦發銀行在債券融資方面注重對投資人的可持續信息披露。2006年,浦發銀行率先發布中國銀行業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至2024年已連續發布19年。報告明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包括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關系等,并突出在環境和社會治理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如綠色信貸余額、員工情況、客戶投訴及處理情況等,還包含了獨立鑒證報告,充分契合《征求意見稿》中明確的信息披露目標,披露信息具有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可驗證性、可理解性和及時性等。
(二)強化ESG投資理念,加快推動ESG資產投放
浦發銀行踐行ESG投資理念,將ESG納入債券投資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客戶引入、限額管理、資產投放、投后管理等各業務環節,充分評估ESG相關因素,評估原則符合《征求意見稿》的基本要求,做好資源傾斜和風險規避。在客戶引入環節,充分評價客戶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潛力和短板,尤其注重高污染、高能耗、高工作強度、高事故率行業客戶潛在的環境與社會問題,以及股權結構混亂、內部制度不健全的客戶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效率問題。在限額管理和資產投放環節,對符合ESG理念的主體和項目資源開放審批綠色通道,適度降低投資門檻。在債券投資策略方面,綜合運用正面篩選和負面剔除策略,以正面篩選策略為著力點,加大對綠色債券、可持續債券、轉型債券投資力度,推動ESG債券持倉規模持續提升。在投后管理環節,重點運用負面剔除策略,除傳統風險監測指標外,對ESG關鍵指標乃至細分指標進行監測,對具有ESG負面輿情或發生ESG風險的資產及時響應。
(三)建立ESG風險管理體系,服務行內各業務環節
完善的ESG評級體系是踐行ESG投資理念的根基。近年來,浦發銀行建立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完善相關信貸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不斷提高綠色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管控能力。根據《綠色信貸指引》《關于印發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評價指標的通知》等監管規定,2015年,浦發銀行制定并印發《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辦法》,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定義、管理原則、管理機制、管理流程等作出明確規定,并根據《關于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銀保監發〔2022〕15號)的最新要求推進制度修訂。
浦發銀行已將多項ESG風險相關信號納入預警系統,作為預警管理體系的重要構成,如“企業半年內受到高風險或較高風險等級的行政處罰”“企業被環保局列入重點監控名單”等信號。當客戶觸發預警信號時,分值將根據權重累加計算。浦發銀行對不同等級的預警客戶采取差異化管理措施。預警信號可由系統自動獲取觸發,也可由人工獲取登記,并開展相應的預警認定、持續跟蹤和退出管理。
(四)完善ESG考核機制,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
完善的行內考核機制是ESG投資理念落到實處的重要推動力。由于符合ESG標準的企業和項目普遍具有更加廣泛的資金來源渠道,信用風險更低,因此ESG資產的靜態收益率略低。2021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為符合條件的信貸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更充分地理解綠色轉型的重要意義,鼓勵社會資金更多投向綠色低碳領域。未來,監管機構將對節能減排、助學助農、共同富裕等符合ESG理念的資產加大考核力度,定向降低成本仍有較大可能。
從浦發銀行自身而言,為將ESG債券投資理念落到實處,持續強化動態的過程管理,總行利用戰略布局和考核資源傾斜,對經營機構資產投放進行主動引導。一是將是否符合ESG理念作為重點投放行業的考量因素之一;二是推動降低對ESG資產的考核資金成本。人員考核層面,在完成原有績效考核指標的基礎上,對在ESG資產投放、制度建設、研究發展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個人進行表彰。
(五)發布ESG相關債券指數,深化ESG債券投資
國內已有多只股票型ESG指數,跟蹤股票型ESG指數的主題基金已全面布局,相比之下,ESG債券指數發展仍然是一片藍海,主要原因是債券發行主體的ESG信息披露程度較低。近年來,以中債估值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服務機構已經初步建立國內債券發行人ESG數據庫。浦發銀行作為國內債券市場的重要參與機構,近年來也先后發布多條指數,在指數編制設計、功能發揮、產品發布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2022年1月,浦發銀行與中債估值中心聯合發布“中債-浦發銀行ESG精選債券指數”,該指數精選ESG評分較高的優質企業。在投資方面,幫助投資者識別和篩選優質企業,引導資本流向在ESG方面表現突出的企業;在發行方面,鼓勵企業發行人關注并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目標,支持全球的環境和社會進步,對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1月,為全面反映人民幣綠色、普惠金融主題債券的市場走勢,結合此前研發指數和產品化的豐富經驗,浦發銀行攜手中債估值中心,發布“中債-綠色普惠主題金融債券優選指數”,指數成分券為募集資金明確投向綠色、小微企業、“三農”、脫貧攻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領域的商業銀行債券及綠色政策性金融債券。
未來展望及建議
展望未來,可持續披露體系將更加完善,助推ESG相關行業蓬勃發展。《征求意見稿》的提出,拉開了建設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的序幕,不僅高度肯定了可持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并在交易所指引基礎上將可持續披露要求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隨著可持續信息披露覆蓋的企業范圍的擴大,可持續信息評級覆蓋的企業范圍也會隨之擴大,可持續信息評級的方法論也會在現有基礎上針對中小企業進一步更新。展望未來,我國可持續披露各項具體準則、應用指南將陸續出臺,預計到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將基本建成。與此同時,與可持續信息披露相關的法規體系、底層標準、基礎設施、內部控制、鑒證制度、監管體系亦將逐步完善,有助于投資者和債權人更加有效地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更加科學地評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前景。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企業應提升信息披露意識,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發展策略。可持續信息披露后續將有望成為提升企業透明度、增強市場競爭力、吸引投資者的重要手段。因此,企業應當抓住機遇,提前布局,積極踐行可持續信息披露。企業需將可持續信息披露納入企業戰略規劃和日常經營管理中,確保信息披露的及時、準確和全面。其中,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預計將在ESG實踐方面略遜一些。因此,中小企業更應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低碳轉型戰略,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從而增加企業獲得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服務與支持的機會。
第二,政策上需加強企業引導,強化監督檢查。政府應繼續加強對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政策引導,不斷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為企業提供更加明確、具體的行為指南。同時,監管部門應加大對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監督檢查力度,對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懲處,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公司內部也需要建立健全治理機制,確保決策過程公正、透明和高效。并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防范各種潛在風險。
第三,金融機構應積極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征求意見稿》將為市場帶來更為高質量的信息,并推動ESG投融資市場規模的擴張。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政策機遇,加快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ESG投資服務。在實踐方面,將ESG因子全面整合到投資流程中,推出更多創新的投資工具,并進一步豐富可持續投融資金融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第四,推動國際合作,增加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也需要與國際接軌,這樣有助于增加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后續各國應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第五,培養專業人才,加強投資者教育。企業和監管部門應重視ESG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可持續信息披露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對投資者來說,應通過舉辦投資者教育活動、發布投資者教育資料等方式,加深投資者對ESG投資的認知和理解,引導其作出更加理性的投資決策。
作者: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
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債券交易處副處長
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債券交易處主管
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債券交易處交易員
編輯:魏曉寧 楊馥竹 廖雯雯
參考文獻
[1]浦發銀行. 2023年浦發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EB/OR].(2024-04-01)[2024-08-01]. https://news.spdb.com.cn/about_spd/social_responsibile_work/qyshzrxgbd/202405/P020240508554601712774.pdf.
[2]齊飛,任彤. 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的國際實踐與啟示[J]. 中國注冊會計師, 2023(8).
[3]薛宏立,夏曄瑩,王浚宇,彭程. 綠色債券指數化投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J]. 債券,2024(7).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4.0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