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推進,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語文教學已經成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如何設計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方案,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等,都是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由黃麗玉著、同濟大學出版社2022 年出版的《初中語文教學知與行》一書,從“知”與“行”兩個層面,展開對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尤其是對閱讀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頗具啟發意義。
該書的“知篇”部分,重點探討了群文閱讀的操作技巧、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任務驅動下的探究式閱讀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重點與難點;“行篇”部分則結合課堂實例,具體展示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精心選擇閱讀素材、設計學習方案以及互動教學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該書從多個角度展現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和創新,具體如下。
第一,作者在“知篇”中提出的“一文多教”和“多文群教”策略,有助于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并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作者以《春》的閱讀為例展示了這種策略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從中可以看到:通過“一文多教”,教師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文本,從主題、風格和思想等維度探索文本多元內涵;通過“多文群教”,學生能夠在比較和對話之中,拓寬閱讀的視野,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如此,通過多角度的文本分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
第二,作者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整本書的閱讀實踐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書中以《西游記》為例介紹了目標引領下的整本書閱讀路徑和策略,探索了如何通過持續閱讀和深度討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幫助他們對文學作品進行系統化的思考與表達。又以《城南舊事》為例,展示了如何通過整本書閱讀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命運和時代背景,更完整地理解文本的結構、主題和情感脈絡。
第三,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探究性學習方式。以七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小人物”單元為例,通過一系列探究性任務的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小人物命運,并將這一主題與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現象相結合。這種教學設計通過任務驅動,培養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探究意識和分析能力,同時鼓勵學生思考文學作品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閱讀能力和社會責任的雙重培育。
第四,書中還聚焦了基于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論的課程設計以及基于行動研究的教學探索。作者以七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為例,展示了如何通過逆向設計單元教學內容和活動,幫助學生更有目的性地學習,并確保學生在每個學習環節中逐步理解和內化知識。此外,作者還以“小先生”自讀課為例,展示了“支架鏈”的運用,即通過搭建層層遞進的學習支架,逐步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文本閱讀分析,進而過渡到批判性思考。
綜上可知,在《初中語文教學知與行》一書中,無論是“知篇”中的理論思考,還是“行篇”中的實踐總結,都很好地回應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探索,為一線教師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范式。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實驗初級中學呂西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