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文學作為一種承載文化記憶、情感體驗與審美價值的獨特形式,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文學作品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還能啟迪思想、陶冶情操,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強調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意蘊,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現代教育理念的深化,更關乎如何在語文教育中融入文學的美感與哲思,促進學生成長為有情感、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個體。由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語文教育與文學》一書,正是一部致力于挖掘文學生命力的著作。該書不僅包含了王富仁先生在語文教育領域多年的觀察與實踐,也蘊含了對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刻反思。書中通過對經典名作的深度解讀,展示出文學作品在語文課堂上的多重價值;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如何在教學中融入文學的精髓,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體驗到文學的美感和深邃。總體而言,該書通過一系列深入淺出的分析,展現了語文教學中文學生命力的多重維度。
其一,書中反復強調了情感教育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認為文學作品是培養學生情感世界與健全人格的關鍵媒介。作者主張,語文教學應著重于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分析,引導學生體驗和理解復雜的人類情感,包括愛、恨、喜、怒等,以促進學生的情感成熟和人格成長。例如,書中對魯迅作品《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解讀,沒有停留在語言風格和敘事技巧的層面,而是深入探討作品所蘊含的深層情感與社會批判精神,幫助學生理解魯迅對社會現狀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性的細膩刻畫。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形成對社會現象的獨立思考,以及對自身情感的正確認知,最終達到情感與人格的同步發展。
其二,書中通過對文本的深度解讀,詳盡分析了小說、散文、詩歌和戲劇等多種文學體裁的閱讀與教學策略,并且通過具體實例展示了如何從音、形、義等多個維度深入挖掘文本語言,啟發學生發現文學作品中的美學價值與思想深度。例如,在解析杜甫的詩《白帝》時,作者從音韻、詞匯、意象等方面入手,讓學生理解詩歌的語言美,進而感悟詩人的情懷與時代的變遷。又如,作者以《孔雀東南飛》為例,通過主題重建的方式,引導學生重新審視傳統故事的現代意義,揭示文學作品跨越時空的永恒價值。由此,學生不僅能領略作品的藝術魅力,還能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培育批判性思維和審美鑒賞力。
其三,書中特別倡導“自由閱讀”理念,鼓勵學生超越課本的限制,廣泛涉獵各類文學作品,從經典名著到科幻小說,從古代詩詞到現代散文,無所不包。同時,還提出了“讀書三忌”,即忌功利、忌淺嘗輒止、忌盲從權威,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避免閱讀過程中的表面化和盲目跟風。書中還特別建議更多地將科幻小說和兒童文學引入語文教學,因為科幻小說中的創新思維和兒童文學的純真視角,共同構成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想象力的重要途徑。這不僅有助于豐富文學教育內容,也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視角,促使他們從科學與幻想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和自然宇宙。
該書啟示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文學的意蘊始終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所在,而培養具有深厚人文素養的下一代,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講,王富仁先生的教育理念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為我們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語文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方法。
(吉林開放大學張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