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教育呼喚創新與變革。如何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融入國際視野和新興技術,成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由北京燕山出版社2023 年出版的《漢語言文學理論與實踐多維透視探索》一書,恰逢其時地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啟示,引領我們深入思考如何在當下語境中重塑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該書分為八章,立足現代漢語基礎知識,從理論到實踐,從古典到現代,全面覆蓋了漢語言文學的各個層面。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底蘊和敏銳的時代洞察力,將漢語言文學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探討其內在規律與外延發展。書中不僅系統梳理了漢語言文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框架,更通過深度剖析詩詞、散文、戲劇、小說等不同文體,展現了漢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與時代特色,體現出作者對新時代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再思考。總體而言,該書通過深入剖析漢語言文學的理論知識,重新審視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實踐,為新時代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與路徑。
首先,該書將漢語言文學置于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與歷史網絡中,這張網覆蓋了文學與語言、審美、文化、抒情等多個領域,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觀,不僅關注漢語言本身的形式與功能,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涵與審美價值。這種多維度的透視豐富了漢語言文學的理論體系,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種更為全面的教學理念。例如,書中提出的理論創新、文學與文化的互動、審美與情感教育的融合等為漢語言文學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領教育工作者超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更加貼近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策略。
其次,該書通過對不同文體的細致分析,展現了漢語言文學的廣闊天地。作者精心挑選了詩詞、散文、戲劇、小說等經典文本進行多維度解讀,如詩詞的韻律美、散文的意境描繪、戲劇的情節構建,以及小說的人物刻畫。不僅展現了漢語言文學的豐富性和表現力,揭示了每種文體的獨特魅力,也為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的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書中通過對古代民歌的起源、女詩人作品中的獨特視角、戲劇發展的歷史脈絡等展開專題研究,拓寬了教學視野,啟示著新時代的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引入多元文化視角,讓課堂成為文化交流與碰撞的平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其對知識的渴望。
再次,該書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理論的多維度探索,凸顯了文學鑒賞與批評對學生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在最后一章,作者從鑒賞、風格、批評、表現、創作等多維度對漢語言文學的理論發展展開分析,從中揭示出文學鑒賞與批評對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審美判斷力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進而主張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疑問,進行主動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且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他們在文學的世界里自由探索,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綜上,該書既體現了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又不失對教育實踐的觀照。通過理論創新、文體分析與鑒賞批評三個層面,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視角與策略。書中所倡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文體分析的多元化、鑒賞批評能力的深化等理念與方法,將推動漢語言文學教育向更加全面、開放與創新的方向發展,為培養新時代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科學與人文部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