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鄭州辦事,順便到鞏義把閨女接回家。上午辦事很順利,中午就到鞏義了,在河南商學院和閨女在學校食堂吃過飯后,看時間還早就商量到康百萬莊園看一下。于是我們打開導航走了大約20分鐘路程就到了康店鎮的康百萬莊。
康百萬莊園建于明末清初,康氏家族前后12代在這個莊園生活,跨越明、清、民國三個時期四百多年。富甲豫魯陜三省,良田千傾,財富無以計數,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集農官商于一體。該莊園具有園林藝術和宮廷藝術特色,占地16萬平方米,玲瓏剔透的磚木、石雕和飽受河洛文化、儒家思想的匾額楹聯等彰顯了豫商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不可多的文化隗寶。
隨著人流進入園區,首先了解了康百萬莊園的由來,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逃亡西安,在第1901年回北京時路過鞏義,由于河南鬧饑荒當地政府無力接待,于是就讓康家出資迎駕兩宮。康家在洛河上駕起一座浮橋并修建了一座行宮。慈禧太后在行宮住了一晚上,在次日臨走時康家又奉上100萬兩白銀,慈禧太后非常高興說了句“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因此康百萬這個封號名揚天下。
走著看著見到一口水井上面寫著“葉家水井”,感到非常不解,在康家怎么會有葉家的井呢?原來當時葉家落魄,康家想往外擴展就和葉家商量把葉家土地和房產購買并入康家,葉家堅持賣地不賣井,當時以康家勢力完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辦成這件事,但是康家決定依葉家意見,所以就在康家院內一直有口葉家井。
這其中還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康家開有錢莊,街坊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借了錢莊的錢,康家主人過70大壽通知大家來時都記住核對一下欠賬,大家都認為老人家年事已高、身體不好,想是把欠賬都要回來。康家主人在生日那天叫大家都對清后,把所有欠條放入大鍋中,然后說“所有經我手的欠賬今日一筆勾銷”,街坊鄰居都對康家非常敬佩,從此大善人的口碑就傳出去了。
三上文化和罰跪石很好地彰顯了他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三上文化就是廁上、馬上、枕上學習;罰跪石就是哪個孩子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和犯了錯就要在罰跪石上罰跪。步入家訓廳,其中“留余匾”深深地吸引了我,“留有余、不進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進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進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進之富以還子孫。”該匾被選為中國名匾之一。
不知不覺中走出了康百萬莊園,回首望去整體建筑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分為寨上主宅區、寨下主宅區、南大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金谷寨、花園、棧房區等部分組成,庭院建筑基本屬于豫北地區典型的兩進四合院并具有園區、官府的一些特點,各類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造型優美,莊園展出康家使用過的家具和名人字畫及古玩珍寶等珍貴文物4000多件,不僅展現了康家奢華的生活,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被知名專家稱其為“傳統建筑之隗寶,民間藝術之典范”,特別是“留余”家風的傳承代表著豫商精神。
回程的車上,我腦海里還浮現著莊內的情景,感慨著他們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