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對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在研究過程中,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脫落11例和29例,最終研究組89例,對照組71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的出院隨訪,研究組患者實施為期6個月的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干預前后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精神疾病患者病恥感量表中文版(stigmascaleformentalillness-Chinese,SSMI-C)、康復狀態量表(morningsiderehabilitationstatsscale,MRSS)和服藥依從性進行效果評估。結果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PANSS、SSMI-C、MRSS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可訓練能降低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恥感,提高其服藥依從性,穩定其病情,對促進患者康復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焦點解決短期干預;社會技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R749.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32.005
Impactofafocusedsolution-orientedshort-terminterventioncombinedwithsocialskillstrainingbasedonWeChatondischargedschizophrenicpatients
MALingya1,CAILiang1,WUGuihong2
1.DepartmentofPublicHealth,ShaoxingSeventhPeople’sHospital,Shaoxing312000,Zhejiang,China;2.DepartmentofChildPsychiatry,ShaoxingSeventhPeople’sHospital,Shaoxing312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focusedsolution-orientedshort-terminterventioncombinedwithsocialskillstrainingbasedonWeChatontherecoveryofdischargedschizophreniapatients.MethodsAtotalof200schizophreniapatientsdischargedfromShaoxingSeventhPeople’sHospitalfromJanuary2022toDecember2023wereselectedasstudysubjects,anddividedinto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byrandomnumbertable,with100patientsineachgroup.Duringthecourseofthestudy,11and29caseswerelostin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respectively,andfinally89caseswereinstudygroupand71casesin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post-dischargefollow-up,whilethestudygroupreceiveda6-monthinterventionfocusedsolution-orientedshort-terminterventioncombinedwithsocialskillstrainingbasedonWeChat.Beforeandaftertheintervention,the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stigmascaleformentalillness(SSMI-C),morningsiderehabilitationstatsscale(MRSS),andadherencetomedicationwereassessed.ResultsAftertheintervention,thetotalscoresofPANSS,SSMI-C,andMRSSin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controlgroup,andtheadherencetomedicationwashigherthanthatincontrolgroup,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Focusedsolution-orientedshort-terminterventioncombinedwithsocialskillstrainingbasedonWeChatcanreducethestigmaofmentalillnessindischargedschizophreniapatients,improvetheiradherencetomedication,stabilizetheircondition,andplayapositiveroleinpromotingtheirrecovery.
[Keywords]Schizophrenia;Brieffocusedsolutionintervention;Socialskillstraining
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過程漫長,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治療延續性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1]。由于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偏見和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的局限性,使得患者出院后獲取精神衛生知識和精神康復技能困難,加重患者回歸社會的難度,嚴重影響其預后及康復[2]。因此,構建一個科學、有效的精神康復管理模式尤為重要。近年來,焦點解決作為一種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短程心理干預技術受到廣泛關注,該方法強調激發個體的自信心和潛能以促進改變的發生。盡管其起效迅速且應用領域廣泛,但單純依賴焦點解決在長期效果上不具備明顯優勢,不適合嚴重問題的處理[3]。與此同時,社會技能訓練在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和提高社會功能方面展現出較好的效果,可幫助患者回歸社會后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提高治療依從性[4]。然而,目前中國精神衛生資源主要集中在醫院,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社會技能訓練模式的深入發展。為克服上述局限,本研究以微信平臺為載體,對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遠程開展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取得一定成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在研究過程中,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脫落11例和29例,最終研究組89例,對照組71例。研究組中男52 例,女37例,年齡(34.42±6.46)歲,受教育年限(11.41±2.97)年,病程(8.57±2.74)個月;對照組中男42例,女29例,年齡(34.61±6.53)歲,受教育年限(11.38±2.74)年,病程(8.73±2.67)個月,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5]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病情穩定,已納入重性精神病管理網絡;③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④年齡18~60歲;⑤至少有1名家屬照顧者共同參與本項研究,可協助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⑥患者與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軀體疾病者;②溝通交流困難;③不能使用智能手機者。本研究經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2-014-01)。
1.2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按醫囑接受藥物治療、精神康復技能訓練、心理護理干預和疾病知識宣教。出院后繼續予以藥物維持治療,并由責任護士每周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病情,向其宣教用藥、康復等知識,督促患者定期復診。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責任護士電話隨訪的基礎上實行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由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治療師和康復技師組成。小組成員均經過系統培訓,確保每名小組成員均掌握焦點解決心理干預、精神分裂癥康復管理相關知識和社會技能訓練的重點和技巧。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以線上干預形式開展,焦點解決心理干預指導和社會技能訓練交替進行。
①焦點解決短期干預。通過微信視頻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每次干預時間約60min,每2周1次,共12次,連續6個月。焦點解決短期干預分為5個階段。a.問題描述。治療師在與患者微信視頻溝通、交流時,收集患者對疾病認知、家庭支持、患病后遇到哪些困難以及為改變困境做過哪些努力等信息資料,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真實感受,正向看待自身存在的問題。b.設定目標。治療師通過交談,全面了解患者可利用的資源與優勢,進一步幫助患者澄清自己想要的目標,同時建立治療工作目標。c.探查例外。任何事情都會有例外發生,患者所困擾的問題,也一定有例外存在。治療師根據工作目標協助患者找出這樣的例外,然后利用患者自身的資源、優勢與經驗爭取讓例外再次發生,形成正向改變。d.給予反饋。由于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偏見,患者更易敏感多思,因此治療師對患者為達到目標所做出的努力和改變予以表揚和肯定,對患者已做正確的、有益的事情,贊美、贊同,提升患者自信心。若成效不明顯,要及時與患者探討未達目標的原因,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e.評價進步。采用0~10分的刻度問句對患者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價,10分表示目標全部實現,0分代表最壞的可能性,通過評價肯定患者的進步并制定新目標,持續循環改進。
②社會技能訓練。根據社會獨立生活技能訓練程式以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基礎進行社會技能訓練的適當簡化和調整,訓練內容主要包括藥物自我管理技能、癥狀自我監控技能和回歸社會技能。以微信為訓練平臺,每次培訓時間為60~90min,每2周1次,共12次,培訓周期6個月。訓練方法:a.成立微信群。共分10組,每組不超過10例患者,1名護士固定負責1組患者的線上管理工作。b.視頻學習。組織患者和家屬共同在線觀看技能培訓視頻,播放前由康復師對培訓目的、內容、注意事項進行大致講解,讓患者和家屬理解本次培訓目的和意義,提高重視度。觀看培訓視頻后,設置在線提問環節,解答患者的疑問。培訓視頻放在微信群里,供反復觀看學習。c.家庭作業。培訓結束后布置家庭作業,由家屬協助監督執行,訓練過程中如有疑問,可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及時向康復師咨詢,共同探討解決方案。d.成果反饋。組內患者分享通過應用社會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取得的成效和困惑,自己的努力方向和采取的措施,康復師逐一進行點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與改進方法。
1.3觀察指標
①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用于評定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該量表共30個條目,每條目按1~7級評分,總分越高,反映病情越嚴重[5]。②精神疾病患者病恥感量表中文版(stigmascaleformentalillness-Chinese,SSMI-C):用于評定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病恥感,該量表共28條目,每條目按0~4級評分,總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恥感越強烈[5]。③康復狀態量表(morningsiderehabilitationstatsscale,MRSS):用于評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康復狀況,該量表共28個條目,各條目采用0~7級評分,得分越低,說明患者的康復狀況越好[5]。④服藥依從率:用于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遵醫囑情況:服藥依從性分為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依從率=(依從人數+部分依從人數)/總人數×100%[8]。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PANSS、SSMI-C、MRSS評分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PANSS評分、SSMI-C評分、MR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服藥行為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服藥依從率為95.51%,明顯高于對照組84.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全球有2900萬成年人和716萬中國成年人因患精神分裂癥而深受其影響[6]。與其他疾病相比,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回歸社會后往往面臨為較嚴重的歧視,因此經常選擇隱瞞病情,與社會疏遠,拒絕接受治療和康復,導致疾病控制困難[7-9]。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經臨床治療后復發率很高,1年內可達52%,5年內復發率>80%,其中55%~76%的患者復發是因為停藥造成的[10-11]。因此,積極探索多種康復方式并行,將治療由院內延伸到社區,對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焦點解決短期干預是一種尊重個體,相信自我,強調正向力量的心理干預模式[12]。微信具有省時、經濟和便捷的特征,可作為開展線上焦點解決干預的有效載體[13]。本研究通過微信平臺對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研究組患者通過微信平臺實施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后,PANSS評分、SSMI-C評分、MR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實施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其病恥感,促進康復。微信作為遠程干預平臺,近年來被很多研究運用于精神分裂癥的康復管理中,取得較好效果[14-16]。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在未來目標指向上更加注重自我,患者通過自身努力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即便暫未達到預期目標,對自身的能力和資源仍充滿信心[17]。在社會技能訓練過程中,患者逐漸建立起對周圍人、事、物接觸的興趣,通過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疾病,提高正常的生活和社交能力,從而有效控制其病情,促進康復[18]。
本研究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說明通過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研究報道有18%~70%的患者存在服藥依從性差的問題,而疾病復發風險,不依從患者為依從患者的3.7倍[19-20]。病恥感、精神康復知識獲取困難、藥物不良反應難以忍受及家庭支持不足等因素是導致患者服藥依從性不佳的主要原因。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通過在線焦點式提問,幫助患者找到治療不依從的原因,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從不同層面強化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患病危險因素的控制及對不堅持服藥的危害的認識,積極探索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個性化策略,進而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短期干預聯合社會技能訓練可降低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恥感,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維持病情穩定、促進患者康復,應用效果優于常規出院隨訪干預方案,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袁水蓮,伍振紅,張倩.人類職能模式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及病恥感的干預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2):158–164.
[2] 牛丹丹,陳玉明,莊曉偉,等.基于認知行為治療理論的在線隨訪干預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J].中國康復,2023,38(2):124–128.
[3] 徐瑤芯,王舒琳,任曉勤.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改善慢性骨感染患者預后質量及心理狀態的效果[J].中華創傷雜志,2024,40(3):250–256.
[4] 張展星,陸怡,季衛東,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技能訓練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2,49(1):17–21.
[5]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南京醫科大學腦科醫院.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6] 李丹,趙永麗.基于敘事療法的心理護理干預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信念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4,32(1):123–126.
[7] 梁肖,陳燕燕,曹俊,等.短程強化門診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康復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23,33(1):51–54.
[8] 黃運芳.基于KANO模式的人文關懷服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功能、服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3,13(17):148–151.
[9] 向彥琪,黃慶年,莫芬,等.敘事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和自尊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24,39(1):84–87.
[10] 聶佳慧,沈妙莉,王菲,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的即時性與延時性影響分析[J].上海護理,2022,22(6):11–15.
[11] 楊浩明,馬培棟,丁紅運.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恢復期復發的影響因素及預防[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6):816–820.
[12] 顧晨辰,楊艷,柏涌海,等.基于焦點解決模式對社區慢阻肺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干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21,28(2):171–175.
[13] 姚晶宏.基于微信平臺的焦點解決干預對大學生焦慮情緒的改善作用分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3,40(1):60–64.
[14] 王國嬪,曾德志,李松華.微信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院外康復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35):76–79.
[15] 浮艷紅,孔令云,張國麗,等.微信隨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狀態和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3,50(1):41–44.
[16] 吳秋鳳,沈翠珍.基于微信管理平臺的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2):176–179.
[17] 李娜,童小桔.正念冥想訓練結合焦點解決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4,10(1):100–102.
[18] 高彩虹.社會技能訓練聯合全病程管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3,30(32):184–187.
[19] GERETSEGGERC,PICHLEREM,GIMPLK,etal.Non-adherencetopsychotropicmedicationassessedbyplasmalevelinnewlyadmittedpsychiatricpatients:Prevalencebeforeacuteadmission[J].PsychiatrClinNeurosci,2019,73(4):175–178.
[20] RAZALISM,YUSOFFMZ.Medicationadherenceinschizophrenia:Acomparisonbetweenoutpatientsandrelapsecases[J].EastAsianArchPsychiatry,2014,24(2):68–74.
(收稿日期:2024–06–11)
(修回日期: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