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隨著時代的迅猛發展,研究生深入認識了解接觸社會的途徑愈發豐富。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多樣化社會思潮影響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和內容的滯后等原因致使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盡人意。面對困難及挑戰,本文以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為例,引導科研院所研究生深化文化自信、明確政治方向、凝聚青春力量,探索科研院所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科研院所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D261.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32.021
理想信念是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精髓,是心靈世界的核心。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見》[1]強調“需將理想信念教育置于首位,作為思想引領與價值塑造的基石”。研究生教育作為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關鍵階段,理想信念是其精神支柱與行動導航,猶如“精神鈣片”。探討科研院所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要義、動因及實施策略是當前亟待深入探究與明確回應的關鍵議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藥生所)采取訪談、制作調查問卷并進行結果分析等方式開展廣泛調研,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厘清科研院所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找到推進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路徑,激發廣大青年的歷史使命感和奮斗精神。
1新時代科研院所開展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意蘊
“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2]。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構建是其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影響國家與民族未來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現階段應清晰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價值,才能精準提煉其教育精髓的基石,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路徑。
1.1理想信念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必由之路
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樹人之魂,鑄牢青年理想信念是培育時代接班人的關鍵。藥生所作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持立德樹人宗旨是高校育人育才的辯證統一體。“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3]是科研院所提升育人質量的突破口與評價標準,更直接關系到立德樹人的核心使命。
1.2理想信念教育是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
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大體包含物質生活的發展與精神生活的富足。物質生活是前提和基礎,精神生活是升華和超越,物質生活的富足需要理想信念的激勵與牽引,而作為個體隱形特質的精神生活更需要理想信念的舉旗定向。理想信念是毅力的源泉,蘊藏著強烈的意志力量。在研究生的求學和成長過程中,一方面,研究生需要克服學業和生活中的各種阻礙,另一方面,人的本性存在一定的“惰性”甚至“躺平”思想,都需要不斷地迎接自我挑戰,不斷戰勝自我,完善自我。在精神生活持續不斷的積淀和修煉過程中,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可有效幫助青年學生抵御錯誤意識形態,解決價值沖突。鑒于此,對處于人生關鍵時期的青年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為主要內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4]。
1.3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和2022年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青春的不息活力,始終是支撐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傲然挺立的強大動力”[5-6]。青年的力量一旦形成,便可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要堅持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7]。這就要求全黨重視并加強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廣大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在理性層面深入認同科學理論、在深刻洞察中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在精準分析下準確理解基本國情,謹防信念斷層危機。
2新時代科研院所開展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境遇
為更好把握新時代科研院所開展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征與挑戰,本文采用發放問卷形式對藥生所研究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了解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分析研究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遇到的新境遇。當下研究生理想信念主流是好的,調查顯示74.19%的學生堅信馬克思主義依然是影響當代研究生理想信念的主導思想;80.65%的學生認為當前十分需要理想信念教育,同時近20.97%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在思想領域的主導地位正面臨功利主義等多元思潮的挑戰與影響。面對當前形勢,深入剖析青年群體理想信念的實際狀況并精準識別該領域內存在的挑戰與不足,已成為不可回避且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這不僅是對青年發展動態的敏銳洞察,更是對社會發展未來方向的深刻把握。
2.1時代變化的多樣性挑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調查顯示91.94%和86.29%的學生認為時代發生的新變化,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需強化理想信念教育[8]。首先,在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學生對思政課存在漠視態度,調查顯示46.32%的學生對思政理論課存在“被動聽講,有興趣的地方多聽一聽”現象;50%的學生認為“社會現實不盡人意”也阻礙理想信念教育的接受度。通過訪談,課題組了解到當下金錢至上和功利享樂主義對學生理想信念產生巨大的沖擊,現實壓力讓學生感到前途渺茫,“迫使”一部分學生為“迎合社會”在價值觀選擇上出現精致利己與短視化;還有一部分學生出現理想信念宗教化現象,企圖依靠宗教來緩解心理恐慌。在以上錯誤思潮、消極心理的影響下,出現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興趣不高,盲目排斥思政教育,造成理想信念模糊。其次,青年群體精神需求增長,面對意識形態斗爭經驗不足,易被境外勢力利用,威脅國家安全。再者,當前碎片化、流量化的態勢與理想信念整體性特征之間的矛盾也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的價值選擇。
2.2教育方式與內容的時滯性挑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具有發展性特征,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應扎根于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與規律中,并靈活適應國內外變化,適時更新內容與方式,提升時效性與針對性。調查顯示52.61%的學生認為當前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一般。理想信念的構建應有與時俱進的鮮明特征,要注重系統性、全面性、整體性。調查顯示藥生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內容88.71%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78.23%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但有關世情、國情教育僅為26.61%,傳統文化教育為30.52%。第一,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不完善,教育內容偏向抽象概念的學習分析,與時代發展和學生實際需求有一定差距,學生難以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釋這些社會現象而對教育的內容產生不信任。第二,教育方式有待完善。案例分析法、專題討論等方式一直是開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慣用方式,傳統方法雖有效但形式單調,說教性強,存在大量用理論闡釋理論的內容。第三,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專業能力亟待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注重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更專業、更專注。當前科研院所很多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并不是“專業出身”,他們雖然工作積極性高、富有熱情,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等并未進行過系統學習和研究,他們的講解易因缺乏理論深度而缺少說服力。
2.3青年群體的新特征挑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青年學生主流群體傾向理性務實與自我追求。52.74%的學生認為當前研究生群體“強調個體,尋求自我認同”,他們有強烈的表現欲,對未來充滿期待,因此更多聚焦實現近期理想或目標,如學業完成、職業夢想及生活改善[9]。藥生所參與本次課題調研的學生中博士研究生占33.87%,碩士一年級占31.65%,科研、就業雙重壓力使研究生直觀地感受到社會競爭的激烈;部分青年學生在追求自我時容易夸大個人與社會的矛盾,相對忽視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之間的依存關系,缺乏對相互成就、不可分割的深刻理解。因此,校準理想信念的方向、激發青年內在動力成為當前亟需關注的重點[10]。
3新時代科研院所開展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著力點
在明晰新時代科研院所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新背景下,需正視其長期、獨特及復雜性,構建對馬克思主義及學習內容的深刻認同。
3.1加強黨的領導,制度化推進理想信念教育
強化黨對青年學生的領導,是順利開展各類教育活動的基石。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具有長遠性又至關重要的任務,通過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確保教育工作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在頂層設計上精心謀劃,明確教育目標、內容與方法,以科學、高效的策略引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入發展。首先,科研院所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強黨的統一領導,在上級黨委和所黨委的統一部署和安排下開展。其次,制度化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從理想信念組織機制、保障機制、評價機制及監督的程序化四個方面加以完善。在組織機制層面科研院所黨委要進行長遠規劃和部署安排,形成講政治的高效組織領導體系;在保障機制層面,從經費、師資、安定的環境三個方面保證理想信念教育的質效;在評價機制層面,要創新科研院所研究生理想信念評價機制,利用互聯網等最新手段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量化水平,創新評價加權算法,杜絕形式主義。
3.2協同共育,推動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合力
教育是綜合力量的結晶,理想信念教育尤為強調終身性,需全面持續地組織、管理與推進。發揮學校、社會協同作用,推動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合力的主力軍。首先,發揮科研院所主陣地作用。中國的科研院所既是所在領域的重要學術研究機構,也是具有明確目的和周密計劃的專門教育機構。科研院所要發揮黨委主體領導作用,協調各方資源。藥生所黨委每年制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計劃》統籌規劃部署思政工作;同時以思政課為抓手,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夯實理想信念教育的根基;科研院所團委是聯系學生最為密切的機構,要克服“重管理、輕引導”的觀念偏差,主動激發研究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體能動性;科研院所的其他相關部門協同守護學生精神陣地。其次,發揮社會的支持作用。一方面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如紅色文化游學、模范人物引領等;另一方面,通過社會實踐踐行理想信念。藥生所多年聯合北京中小學校開展“學生走進實驗室”活動,研究生作為小導師帶領中小學生學習研究所歷史、中國抗生素藥品發展歷程,了解實驗室相關知識。通過社會實踐加強研究生愛國愛所的傳統,讓社會實踐成為理想信念教育的鍛煉場。
3.3創新新媒體運用,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質效
以創新新媒體運用為重點,提升新時代科研院所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強化科研院所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審慎而理性地審視新媒體對青年理想信念塑造所產生的多重影響。巧妙融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多元形式,利用大數據精準推送教育內容,最大限度提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與吸引力。調查顯示47.1%的學生認為目前研究生十分倚賴網絡,37.52%的學生熱衷網絡生活中的熱點事件,39.45%的學生熱衷國際政治,說明網絡已成為影響青年學生意識形態的重要領域。81.45%的學生認為互聯網新媒體的運用是推進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最關鍵的支撐力量。促進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是新時代背景下不可或缺的戰略舉措。利用新型主流媒體作為強大引擎,推動科研院所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邁入新紀元,是確保教育實效性的關鍵路徑。
3.4加強隊伍建設,凝聚青春力量
隊伍建設是深化并有效推進理想信念教育的堅實保障,加強隊伍建設,要以提升團隊凝聚力、提升專業度為重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促進教師的德育能力。一方面,科研院所可聘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專家和思想政治課一線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加強教師培訓,強化科研院所教師的課程思政融入意識,提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德育培育能力;同時要發揮科研院所獨特優勢,如發揮協和優勢,開展“院士學堂”等獨具特色的品牌活動樹立思政典型人物,促進專業與思政結合,在開展政治性的同時,堅持以政治性為指導,專業為導向。另一方面,要強化學生骨干隊伍的整體實力,定期策劃并實施一系列針對性培訓活動,全方位提升骨干成員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技巧、黨性錘煉水平及理論素養深度。同時組織骨干隊伍赴紅色教育基地實踐學習,了解社會認識社會,認知國情、砥礪情懷,為青年研究生堅定理想信念夯實基礎。
3.5深化系統學習,注重學習內容完整性
堅定的理想信念源于科學的理論,新時代科研院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注重汲取多方優秀內容。首先,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宣傳力度,確保理想信念教育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行,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的學習[11-12]。其次,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這是認識國情、黨情的直接源頭。第三,深入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豐富的歷史經驗,不斷充實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內涵。“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著”[13]。第四,結合科研院所特點和學生實際,豐富理想信念教育行業特征。藥生所作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教學組成單位之一,承擔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所學專業均為藥學領域,學生普遍展現出完整的知識結構[14]。因此研究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立足健康中國建設,傳遞堅守學術研究底線、激發原創藥研究精神,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中,將青年理想信念結合職業發展,學習更有針對性。
科研院所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任,也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全面提升中國公民健康素養水平的重要力量。新時代,科研院所要立足健康中國建設,緊密結合科研院所特點,探索建立適合自身的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把理想信念教育貫穿藥學生培養全過程,不斷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藥學生的家國情懷,著力鍛造一支理想信念堅定、致力于新藥研發的新時代高素質藥學人才隊伍。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17–02–27)[2024–09–01].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182502.htm.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 萬勝,申林靈.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領導力構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7):84–87.
[5]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2).
[6]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2).
[7]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 王易.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4):57–60.
[9] 秦在東,靳思遠.錯誤社會思潮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威脅及其治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9(1):81–86.
[10] 代玉啟.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與理路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5):110–116.
[11]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
[12]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5(2).
[13] 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N].人民日報,2017–01–07(1).
[14] 劉先出,李睿.“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基于核心問題的研究式教學探析[J].思想理論導刊,2016(2):125–127.
(收稿日期:2024–07–10)
(修回日期: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