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借助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相關評價指標,從臨床技術高度、臨床技術應用規模、臨床技術應用質量和臨床治療效率四個維度評估臨床醫師的臨床技術水平,通過定期反饋,促使臨床醫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從而促進醫院人才梯隊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方法以半年為期限,選取符合國家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方案(1.1版)的出院患者,調取每名臨床醫師4個維度的相關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和評價。結果與內科醫生相比,外科醫生病例組合指數(casemixindex,CMI)、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高,同時患者死亡風險更低。內科組中介入及溶栓組與其他內科組比較,總權重(case-mix,CM)、CMI、高權重病例數、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均增高。外科組中高級職稱組較低級職稱組的CM、CMI明顯增高,但時間消耗指數及死亡率均未增加。結論將DRGs相關指標引入人才評價和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對醫師臨床技術水平進行全面、多維、精準評價,對促進醫院人才梯隊建設及醫院總體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疾病診斷相關分組;臨床醫師水平;醫院發展;人才梯隊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32.02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1]中提出,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要將傳統的規模擴張模式轉變為提質增效,運行模式要逐步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比起物質要素要更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投資,必須提高人才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2]。目前評價醫生專業能力、臨床實踐和業務工作的指標,多為數量上的評估,如常用的平均住院日、手術人次等,缺乏精準性。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醫保預付費依據,同時也是一種評價醫療服務質量效率的工具。DRGs是一種能根據年齡、疾病診斷、合并癥、并發癥、治療方式、疾病嚴重程度及轉歸和資源消耗等因素,將患者分入若干診斷組進行管理的體系,可實現以同類病種為單位設定考核指標,對醫療服務質量進行有針對性的考核評定[3-4]。本研究旨在通過DRGs相關評價指標,從臨床技術高度、臨床技術應用規模、臨床技術應用質量和臨床治療效率4個維度進行分析,評價臨床科室的醫療質量與臨床醫師的診療能力,以期為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大連市友誼醫院醫師共127名作為研究對象。按所在科室分為內科組(n=60)和外科組(n=67),內科組分為介入組(n=13)、溶栓組(n=9)和其他內科組(n=38),外科組按職稱分為正高組(n=12)、副高組(n=14)、中級醫師組(n=18)和住院醫師組(n=23)。根據國家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s)方案(1.1版),選取大連市友誼醫院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出院患者病案首頁相關信息。
1.2DRGs相關指標
①病例組合指數(casemixindex,CMI):CMI是評價本專業科室平均診療技術難度的一項重要指標。②總權重(case-mix,CM):在一定期限內每份出院病例難易程度的權重值相加,反映住院醫療服務的總產出。③高權重病例數:設定不同專業高權重標準,內科>0.8,外科>1.2,統計高權重病例數,反映診療高難度病例的水平。④低、中風險死亡率:低、中風險組死亡患者數之和與低、中風險組患者數之和的比值,反映醫療差錯及安全狀況。⑤高風險死亡率:高風險組死亡患者數與高風險組患者數的比值,反映診治危急重癥患者的能力。⑥費用消耗指數:包括全院費用消耗指數和學科費用消耗指數,所有病例實際住院費用與標準住院天數總和的比值。反映治療同類疾病的治療費用。⑦時間消耗指數:所有病例實際住院天數與標準住院天數總和
的比值,反映治療同類疾病花費的時間。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GraphPadPrism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以中位數(四分位間距)[M(Q1,Q3)]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H檢驗,兩兩比較采用Dunn’s多重比較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內科與外科DRGs相關指標比較
外科CMI、費用消耗指數、時間消耗指數高于內科,低中風險死亡率,高風險死亡率低于內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個科室的高權重病例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內科組DRGs相關指標比較
三組高權重病例數、CMI、CM、高風險死亡率、費用消耗指數、時間消耗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介入組與溶栓組高權重病例數和CMI高于其他內科組(P<0.05),溶栓組高風險死亡率和時間消耗指數高于其他內科組(P<0.05),介入組費用消耗指數高于其他內科組(P<0.05)。三組低、中風險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外科組不同職稱醫師DRGs相關指標比較
不同職稱間高權重病例數、CMI、CM、費用消耗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正高組和副高組CMI高于中級及住院醫師組,CM高于住院醫師組(P<0.05)。四組的低中風險死亡率、高風險死亡率和時間消耗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DRGs作為現代醫療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評估醫療質量、控制醫療費用和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5]。《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年版)》[6]中納入DRGs核心指標,要求通過DRGs對醫院進行質量評價[7]。目前許多研究已證實DRGs相關指標可統計、量化,可應用到績效改革中,同時DRGs相關指標可間接代表醫師臨床技術水平,可作為職稱評定的客觀依據,適合應用于醫師臨床能力和水平的評估體系[8-9]。
為消除科室間影響,本研究僅選擇外科醫生按不同職稱進行分組,四組間的高權重病例數、CMI、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死亡率及時間消耗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高級職稱醫師臨床上接診疑難重癥病例數量多,但患者死亡率無增加,且患者住院時間無延長,提示高級職稱醫生綜合臨床能力更強[10-11]。既往研究表明DRGs相關指標可代表醫生技術水平,可作為職稱評定依據[12]。本研究中高級職稱醫生的費用消耗指數增加與接診患者的病情復雜危重有關。
本研究中外科CM及高權重病例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CMI高于內科,提示外科醫生管理患者難度較高,對醫生診療能力的需求也高于內科組,為保障醫療質量,應進一步加強外科醫生的綜合能力培養[13]。同時外科低中、高風險死亡率均低于內科,費用消耗指數、時間消耗指數高于內科,提示在開展手術的基礎上,要更精細化評估及管理圍手術期患者,在最大可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同時,減少外科患者費用及時間指標[14-15]。
比較內科3類科室的DRGs相關指標,三組的高權重病例數、CMI、CM、高風險死亡率、費用消耗指數、時間消耗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介入組與溶栓組的高權重病例數和CMI高于其他內科組,提示內科發展要逐漸向介入及溶栓等技術過渡,積極向上級醫院學習新技術,提升科室競爭力,幫助醫院更好地發展[16-17]。溶栓組低風險死亡率與其他內科組無明顯差異,但高風險死亡率高于其他內科組,提示在高風險患者溶栓操作前應更充分做好評估,要對高風險卒中溶栓患者全程精細化管理[18],介入組費用消耗指數高可能與手術耗材費用高有關。
綜上所述,將DRGs相關指標引入人才評價和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可對各專科醫師的能力、效率、質量和水平進行有效分析,有助于醫院人才梯隊建設,從而促進醫院總體發展。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葉向明,胡希家,馮芳齡,等.加強醫保醫療協同助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醫保支付制度與醫院經濟運行論壇”綜述[J].衛生經濟研究,2023,40(6):91–93.
[2] 林建飛.醫保DRGs付費對公立醫院管理及經濟運行的影響研究[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9,33(4):437–438.
[3] 王霞,時淑燕,楊永學.DRGs付費下學科建設考評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23,20(26):185–189.
[4] 賈農,羅薇.DRGs評價體系應用于醫院管理運行模式探討[J].中國醫院統計,2019,26(4):289–293.
[5] 梁瑞陽,姚海燕,黃炎梅,等.關于DRGs付費制度改革背景下公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的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30(6):109–112.
[6]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年版)[EB/OL].(2020-01-10)[2024-10-09].http://www.nhc.gov.cn/yzygj/s7657/202110/b9fceda937184f259ecae7ece8522d24/files/e50177be353c4d5aa267916ebab25694.pdf.
[7] 玖九.《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及其實施細則發布[J].中國衛生人才,2023,13(2):5.
[8] 時洪凱,萬志強,胡影萍.衛生系列高級職稱晉升自主評審試點做法[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20,27(1):76–79.
[9] 馮芳齡,胡希家,葉向明,等.DRGs與DIP助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內涵及改革實踐[J].衛生經濟研究,2021,38(8):35–37.
[10] 崔立君,趙長久,李洋,等.基于DRGs的臨床醫師高級職稱評審實踐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22,42(2):77–79.
[11] 張海嶠,姜霞.基于DRGs人才地圖系統的三級綜合醫院人才隊伍優化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21,41(6):66–70.
[12] 龔怡琳,徐相蓉,王慧卿,等.三甲綜合醫院醫師職稱晉升量化評估體系效果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7):50–52.
[13] 王飛,張春燕,張付靜,等.基于DRGs的臨床科室醫療服務績效評價[J].現代醫院管理,2021,19(6):49–53.
[14] 張勤,劉峰,王婧,等.DRGs視角下神經內科醫療服務效能分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4,35(2):241–244.
[15] 林振威,吳風琴,程斌,等.DRGs績效改革下醫院精細化管理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院,2024,28(3):15–18.
[16] 李江峰,劉淑紅,周傳利,等.基于DRGs病種分類的醫院科室運營方案設計與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23,43(11):20–23.
[17] 胡靖琛,程羿嘉,朱世杰.應用DRGs助理醫院學科建設[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8,25(5):28–30.
[18] 段俊,易黎,陳寒杰,等.基于價值醫療的某醫院精細化診療組服務現狀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24,44(2):63–66.
(收稿日期:2024–06–09)
(修回日期: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