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戴維·艾倫·西布利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5月
這是一部賞心悅目的鳥類學繪本,出自美國觀鳥大師戴維·艾倫·西布利的畫筆。這不僅僅是一本鳥類辨識指南,更是一本全方位介紹鳥類生活的畫冊,涵蓋了形態、生理構造、行為和演化等多個維度,解析了200多個常見和部分不常見的鳥種。書中包含330余幅西布利的全新畫作,其中84張主視覺圖為真實鳥類大小,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無論你是資深觀鳥大師,還是剛入圈的觀鳥萌新,都能跟隨觀鳥大師的畫筆,探秘鳥兒的多彩生活。
西布利1961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州的普拉斯堡市。他的父親弗雷德·西布利是耶魯大學著名的鳥類學家,所以從小西布利跟隨父親耳濡目染,愛上了大自然各種各樣的鳥類。7歲,他就開始學習觀察并用繪畫的方式記錄鳥類多姿多彩的生活。他家離當代鳥類野外手冊之父羅杰·托里·彼得森的住處不遠,年少時,西布利得以向彼得森展示自己的野外鳥類速寫,并得到了彼得森的夸獎,這更增強了他鳥類繪畫的興趣。
高中畢業后,他考上了康奈爾大學,但是大學生活讓他很不習慣,他向往的是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他在大一就退學了。退學之后,他開始在北美進行觀鳥旅行,對北美的900多種鳥類進行觀察記錄。這些觀察記錄后來結集為《西布利觀鳥手冊》一書,立即成為了暢銷書。
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西布利萌生了為孩子們寫一本鳥類觀察圖鑒的想法,于是就有了這本書。因為是針對孩子這一群體所寫的,所以這本書里沒有艱深的專業術語,漂亮的繪畫之外,是一些淺顯有趣的短文。這些短文聚焦于鳥類生物學的不同方面,不同的短文之間相互獨立,你甚至可以不按照頁碼順序,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翻到哪一頁就讀哪一頁。
我隨手一翻,翻到的是第四頁,講的是雪雁——雪雁如何按照天氣和食物的變化而改變遷徙的時間和方向。我們知道鳥類的羽毛會磨損,因而需要定期更換羽毛,這個過程就稱之為“換羽”。一般來講,鳥類是逐步更換羽毛的,但是雪雁不同,它們一次性就褪去所有的羽毛,再長出一整套新的。這導致一個問題:它們會有40天左右的時間完全沒法飛行。這個時期,對雪雁來說是最危險的。因此,它們會先飛行上千公里,找尋一片天敵罕至之地,等換羽完成,羽翼豐滿之后,它們再遷徙回來。這是雪雁獨特的遷徙方式,和我們原先以為的候鳥遷徙只與氣溫有關不同,西布利對鳥類的觀察更進了一步。
他想讓讀者感受到,身為一只鳥是怎樣的體驗。他觀察并手繪記錄綠頭鴨的繁殖過程、正在用舌頭處理食物的灰胸鸚鵡、翅膀和尾巴上有著閃亮白色的藍鴉……他用細致入微的畫筆帶你進入鳥類的世界。
淺淺地翻閱這本書,你就能和鳥類來一個近距離接觸。那些栩栩如生的手繪,拉近了你與鳥類的距離。美麗的鳥兒,七彩斑斕,從這些手繪的筆觸中,你分明能感受到作者的溫度,對鳥兒發自肺腑的熱愛。
2002年,西布利榮獲美國觀鳥協會終身成就獎。2006年又獲得紐約林奈學會埃森曼獎章。其所著的《開普梅鳥類圖鑒》《西布利鳥類生活與行為指南》《雄鷹展翅》等書廣受好評,長銷不衰。而本書一經出版就快速登上亞馬遜科普類圖書銷售排行前列,英文原版已經銷售超過30萬冊。
此書系統闡述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語所)1928—1949年以安陽殷墟十五次發掘為代表的重大考古活動,對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不僅展現了中國考古學誕生之初田野工作的流程與技術,還深入探討這些活動背后的學術理念、組織策略、政治斗爭以及與各方力量的博弈。特別是對史語所在考古學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影響、局限,包括地層學、類型學等考古方法的探索和應用,以及如何利用考古成果重構中國古史,進行客觀討論。這一研究方法和思路也對當前的考古學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