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在此背景下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巴中市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現狀,并提出遇見的挑戰,對其挑戰提出對策。
關鍵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4年以來,經過各方面協同發力,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鞏固拓展,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這基于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提出的戰略。截至2024年,巴中市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道路上已經前行3年,正在第4個年頭努力筑牢振興根基。本文旨在分析其兩大戰略銜接所面臨的挑戰并適當提出建議。
1巴中市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狀
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轄地級市,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川陜兩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中國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南,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陜西漢中。幅員面積為1.23萬km2。屬典型的盆周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2024年初巴中市常住人口262.9萬人,城鎮化48.52%,城鎮人口127.5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8.52%。鄉村人口135.34萬人,占總人口為51.48%。截至2020年,巴中市貧困人口49萬余人全部脫貧,巴中市脫貧攻堅在2020年取得決定性成效,這為全市接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了基礎。
1.1項目幫扶持續進行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的決策部署。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托底性幫扶工作部署要求,緊緊圍繞“防返貧、育產業、補短板、強支持、守底線”目標任務。2024年5月在國資國企“矩陣式”幫扶巴中,國資國企同巴中市和有關縣(區)簽約項目65個,簽約金額超過1170億元,涵蓋新能源開發利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領域。此外,集中簽約金融協議4個,包括與2個金融機構簽訂授信協議,授信額度超過300億元;與2個金融機構簽訂共同設立基金協議,設立產業發展基金規模超
10億元[1]。
1.2持續實施產業幫扶項目
自2024年年初以來,全市投資促進體系深入挖掘并利用自身職能的獨特優勢,積極拓展合作路徑,與援助城市、位于四川的央企、地方國有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及民營企業等眾多類型的組織建立起緊密的聯系與合作框架。
第一,巴中市與宜賓、自貢等地建立合作機制,恩平兩區推進8個幫扶項目,到位資金超4000萬;平昌與自貢聯合招商促4項目簽約,金額達15.4億。第二,巴中市攜手在川央企國企,恩陽區達成11項目意向;南江設2億幫扶基金;通江獲中鐵二局1200萬元訂單;平昌商貿企業合資獲批將運營。第三,巴中還利用商協會資源,恩南通三區共推介項目數百,達成多項合作意向。第四,巴中市聯合民企助力產業幫扶。恩陽推廣產品增銷,南江建民企幫扶關系,通江簽電子電路項目,平昌簽污水處理及白酒合作協議。通過巴中市人民政府官網可知,截至2024年8月,近
3個月巴中市及所管轄縣合計獲得6646萬元用于銜接推進鄉村振興。
1.3增強基礎建設
巴中市下轄平昌、南江、通江三縣。巴中市全面加強農村各基礎建設。在農田水利基礎建設上,2024年
巴中市平昌縣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對灌區內白衣、涵水等6個鎮的497口山坪塘、18座小型水庫進行了病險整治,增強蓄水保水能力,新增恢復蓄水量373萬m3,新增恢復灌面1066.67hm2。極大程度滿足了灌區群眾人畜飲水和農業特別干旱時期灌溉緊急用水需求。南江縣興馬鎮也計劃并落實水利建設,其縣計劃在興馬鎮整治唐家坪村渠堰8km,整治馬鹿寨村山坪塘兩口,在廟坪村修建大型水廠
一座。
在5G網絡方面,截止2024年6月,巴中市平昌縣先后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建成5G基站47個,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35個。連續獲得國家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投入資金超2.1億元,累計建成5G基站
525個。截至2024年6月,全縣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移動網絡和光纖寬帶覆蓋,縣城小區和鄉鎮駐地實現光纖寬帶千兆覆蓋,城鎮寬帶覆蓋率達到100%。
1.4人口結構
根據2023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測算,全年巴中市出生人口1.61萬人,人口出生率5.9‰;死亡人口2.47萬人,人口死亡率9.0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6‰。在巴中市的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9.67%,0~14歲的少兒人口占17.35%。老年人口比例較高,而少兒人口比例相對較低,顯示出巴中市的人口結構正在老齡化。
2巴中市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困境
2.1地方能力匹配度不足
雖然巴中市與各國資企簽訂簽約項目超過簽約金額超過1170億元,但具體落實這些項目,仍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巴中市的產業配套功能服務存在不足。雖簽約諸多項目,但主導產業帶動能力不強,產業鏈條短,缺乏合理的協作配套。這導致了產業上下游銜接不緊密,企業間轉化分工協作不易形成體系。再者,隨著產業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和技術創新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巴中市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和技術創新能力還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這限制了產業的進一步升級和轉型。
2.2產業轉型慢
雖然巴中市通過與援助城市、位于四川的央企、地方國有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及民營企業等眾多類型的組織合作進行項目幫扶,幫助產業轉型,但其轉型速度仍然是偏慢。這主要是因為巴中市長期以資源開發和初級加工為主,產業層次低,結構單一。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三成,遠低于全省乃至全國的平均水平。這種產業結構限制了巴中市在高端制造、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發展潛力。這主要由于地理位置、產業配套不足、創新能力不足等原因
造成的。
2.3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對于農村基礎建設而言,巴中市雖然積極增強農村基礎建設,但仍面臨著灌溉設施落后、飲水安全問題、農村生活垃圾管理不善等問題。具體而言:第一,灌溉設施落后。農村水利灌溉設施老化、分布不均,有效灌溉面積有限,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部分高寒山區和偏遠地區的水利設施缺乏,農業生產仍面臨“靠天吃飯”的困境。第二,飲水安全問題。雖然經過多輪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仍有部分農村地區存在自來水入戶率低、水質不達標、飲水不安全的問題。第三,農村生活垃圾管理不善。雖然政府積極對于農村生活垃圾提質增效。但仍存在生活垃圾運處置體系不完善,常態巡查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對于信息基礎建設,巴中市面臨以下問題。第一,信息基礎建設不均衡。巴中市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城鄉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城市地區的信息網絡覆蓋較為完善,但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由于地理、經濟等因素的限制,信息網絡覆蓋不足,導致當地居民在享受互聯網服務時面臨諸多不便。第二,信息基礎建設滯后。盡管巴中市已經開始布局5G網絡建設,但相較于其他發達地區,其建設速度仍顯滯后。5G基站的數量和覆蓋范圍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高帶寬、低時延的通信需求。
2.4人口結構失衡
對于人口結構,巴中市首先面臨著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問題,且高齡老人人口增加的問題,具體是指巴中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占比呈上升態勢。這使得巴中市減少了有效勞動力供給,人口數量紅利逐漸消失。這可能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影響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老年人口的增加對養老、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巴中市面對解決這些問題仍有一定困難。這一人口結構問題限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推進工作。
3兩大戰略有效銜接的困境對策
3.1全面提升地方匹配度
為了全面提升巴中市匹配度,巴中市可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具體來講,第一,巴中市在企業配套服務上可完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提高園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同時,可以依托龍頭企業構建完善的產業鏈,圍繞主導產業,積極引進上下游企業,補齊產業鏈條,形成緊密的產業協作配套關系。還可以結合巴中市地理特點合理規劃產業布局,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第二,增強企業帶頭力。通過政策支持、資金引導等方式,重點扶持一批有潛力、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幫助其做大做強,提升主導產業的帶動能力。第三,吸引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巴中市工作、創業,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3.2加快企業轉型
近年來,巴中市通過各渠道與央企、民企、社會組織等簽約合作項目,其中不乏產業龍頭企業,巴中市應依托其龍頭企業帶動擴展規模。為了讓龍頭企業在本地扎根扎穩,首先巴中市政府可針對企業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貸款支持等,以降低其運營成本,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同時,可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龍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品牌推廣和市場拓展等活動[2]。這些政策可以激勵龍頭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其在行業中的影響力。龍頭企業通常具有較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政府可以引導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形成緊密的產業鏈條。通過整合產業鏈資源,龍頭企業可以更好地掌控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物流配送等環節,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巴中市可以鼓勵企業建立區域品牌,這樣可以順帶宣傳巴中,打造城市名片。
3.3加快基礎建設
對于基礎建設而言,最主要涉及到農村基礎建設和信息基礎建設兩方面。
對于農村基礎建設方面。首先,巴中市應加強農村水利灌溉設施建設。如投入更多資金用于更新和升級老化的水利灌溉設施。針對高寒山區和偏遠地區,實施專項水利設施建設項目,確保農業生產用水需求。其次,還需要定期組織檢查和維護,確保灌溉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延長使用壽命。再次,在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上,巴中市應加強水質監測和凈化設施的建設,確保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最后,需完善農村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如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確保垃圾得到妥善處理;此外,還需要設立常態巡查機制,加強對垃圾處理設施的監管和維護。
在信息基礎建設方面。巴中市應設立政府補貼、優惠政策等手段,鼓勵電信運營商拓展農村信息網絡覆蓋。除此之前,巴中市應持續增加基礎網絡資金投入,特別是偏遠山區的信息網絡建設投入,這樣便能縮小城鄉信息差距。同時,可適當開展信息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居民使用互聯網的能力。對于加速5G網絡建設,政府應制定詳細的5G網絡建設計劃,明確建設目標和時間表。政府應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增加5G基站的數量,擴大覆蓋范圍。
3.4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吸引人才的首要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吸引和留住年輕勞動力[3]。為了讓年輕一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輕上陣,巴中市應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減輕農村年輕人負擔、也減輕老年人的后顧之憂。其次,當地政府應制定相應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吸引外地人才來巴中市發光發熱。最后,巴中市可鼓勵年輕人結合家鄉產業、特色積極創業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4結論
為了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兩者相輔相成,需要有效銜接[4]。本文旨在分析巴中市在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現狀及現面臨的困境,針對其面臨的困境提出全面提升地方匹配度、加快企業轉型、加快基礎建設及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四條建議。
參考文獻
[1]吳憂,陳秋吉.國資國企“矩陣式”幫扶巴中[N].四川日報,2024-05-29(001).
[2]徐曼,焦巧.茶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戰略地位與發展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5):5-8.
[3]陳凱.吉首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策研究[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22(2):137-144.
[4]韓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