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特征的內在要求。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黑龍江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中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客觀剖析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從理論、實踐、價值和社會“四位一體”相結合層面剖析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三位一體”相結合層面積極探索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具體對策,努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地,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擘畫的宏偉藍圖轉化為美麗龍江建設的生動實踐。
關鍵詞:黑龍江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4)06-0001-0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第十二部分涉及的內容系統部署了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領域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三個方面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具體舉措[1]。立足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關于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的戰略部署,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層面深入剖析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對策,從體制、體系、機制三者相結合層面加快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龍江發展新格局,為持續提升黑龍江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而不懈努力。
一、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理論層面上:有利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三位一體”相結合層面提出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具體舉措,這充分反映了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不僅是一個重大的政治任務,更是一個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最鮮明的主題和內在訴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特征的內在要求,二者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中關于生態環境領域改革戰略部署的基礎上,結合省情從“體制、體系、機制”三個層面積極探索黑龍江省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具體對策,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深刻理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等重要論述,為實現把生態優勢轉化為黑龍江省發展振興優勢提供了具體的舉措,為推進美麗龍江建設提供重要抓手。
(二)實踐層面上:有利于為打造龍江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提供對策參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做出了重大的任務部署,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推進力度,為新時代新征程“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實現指明了奮斗方向。黑龍江省肩負著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要戰略地位和建強“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的重大歷史使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從“體制、體系、機制”層面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任務舉措,在實踐層面上為黑龍江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黑龍江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為方向,以加快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以厚植綠色龍江為內在底蘊,以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根基,努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地,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打造龍江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提供對策參考。
(三)價值層面上:有利于為筑牢黑龍江省生態安全戰略地位提供有益借鑒
黑龍江省不僅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稟賦,還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功能。它不僅在戰略地位上肩負著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還承擔著建好建強“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的重大戰略擔當。因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的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為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為黑龍江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進動力,有利于黑龍江省守護好綠水青山實現全面建設綠色龍江的發展目標,展現了黑龍江省作為生態大省的戰略擔當與職責使命,也是建強黑龍江省作為祖國最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有效舉措。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對策的研究,有助于以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體系、機制”為抓手創造新綠色發展模式,有利于實現以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筑牢黑龍江省生態安全戰略地位提供有益借鑒。
(四)社會層面上:有利于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龍江建設提供動力支撐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內在價值訴求,也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答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聚焦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舉措,更是把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轉化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動力支撐。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關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黑龍江省緊緊圍繞美麗龍江建設,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著力點,強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發揮制度的執行力,持續提升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全體龍江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美麗龍江建設成果。黑龍江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積極引導廣大龍江人民清醒地認識到本省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積極引領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龍江提供動力源泉。
二、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有效對策
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緊密結合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中提出的關于生態環境領域改革的戰略部署,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省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三位一體”相結合層面探究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有效對策,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忠誠的實踐地,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為加快建設“綠色龍江、美麗龍江、幸福龍江”而不懈努力[2]。
(一)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
第一,健全組織領導制度體系。一是健全中央與地方的溝通協作機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認真領會落實國家各職能部門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方針政策,加快統籌中央與地方、國家各職能部門與地方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自上而下有效協調溝通并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合力。二是積極構建各職能部門統籌協調的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機制,切實增強各職能部門領導班子狠抓落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三是加快構建省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協調、環保部門綜合管理、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協調配合的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形成權責清晰、分工合理、科學決策、監督有力的生態文明建設協作機制。
第二,完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一是加大對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法治精神和省情的研究力度,建立健全適合省情的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生態文明法律規章制度體系,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制度保障機制。二是在生態文明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中,把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與環境保護領域的相關立法工作有效結合起來,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體系。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與立法工作的有機結合,加強各項制度理論研究與試點工作同相關立法工作的有效結合。三是堅持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承擔組織領導監管責任,逐步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地方生態文明建設法律監督機制。
(二)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第一,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體系。一是完善水流域治理體系,不斷改善松花江流域水質,強化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等工作屬地責任,重點推進阿什河、呼蘭河等河流及周邊流域的綜合治理。繼續實施中俄跨界水體聯合監測,通過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完善監測網絡等手段,提高跨國界河流水環境污染預警與應急能力,建立水流域風險管控機制。二是深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全面深化以哈爾濱市等地為核心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以重點區域為載體積極構建常態化協作機制,統一實施區域規劃、采取統一標準、實施統一監測,采取統一污染防治措施。三是切實加大農用地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對黑土地采取合理持續開發利用的原則,積極構建“政府主導、農業主體實施、公眾積極參與”的黑土地保護利用長效機制體制。
第二,加快構建農村環境治理制度體系。一是強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力度。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實施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行動。二是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工程,積極開展衛生鄉鎮、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工程,遴選建設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加大對農村沿河垃圾和農業廢棄物綜合整治力度,對農村水系統開展綜合整治工程。三是嚴格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黑龍江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細化并落實資金補貼規定,積極推進畜禽糞便肥料化、能源化和飼料化的轉化工程,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合理利用的比例。合理規劃限制農藥化肥施用量,繼續大力鼓勵使用有機肥和綠肥、生物農藥,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
(三)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第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制度體系。一是推動構建綠色生活方式政策體系。加快修訂水、土壤、大氣、循環法等相關地方性法律法規,加快修訂與完善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等方面標準政策體系,加大對綠色產品的研發力度,加快推廣綠色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健康產業、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大力發展綠色林業產業。二是全面構建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行動體系。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十進”活動,構筑綠色化生活方式的全民行動體系,把綠色化生活方式納入文明城市評選等重要參考指標體系。建立推動綠色化生活方式的志愿者隊伍,積極開展綠色化生活方式的環保公益宣傳教育活動。三是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監督工作。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手段廣泛收集公眾反映的環境監督問題,對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行為予以專項獎勵,激勵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積極性。
第二,科技賦能創新綠色發展制度體系。一是加快科技賦能推動綠色發展。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重點圍繞低碳能源、節能環保設備等領域加速推進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加大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打造綠色創新平臺,加強綠色低碳人才培養力度,搭建生態環保人員交流平臺。二是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產業的轉型升級,改造重點綠色行業、打造綠色產業集群,加快未來綠色低碳產業的合理布局。堅持以科技、綠色理念引領農業發展,建設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體系。三是有效推動綠色低碳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把發展特色文化旅游作為“優先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行產業,大力發展龍江冰雪經濟,把冰雪經濟與龍江紅色文化、冰雪文化等特色文化有機結合,加快建成世界級冰雪旅游勝地和全國夏季避暑旅游引領區。”[3]
第三,構建生態文化培育制度體系。一是加快構建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制度體系。加強各級政府部門對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的組織領導工作,協調組織好各職能部門、社會團體、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生態文明的宣傳教育工作,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教育大格局。二是構建生態文化教育制度體系。加強生態文明意識培養,搭建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生態文明素質教育體系,大力普及生態文明法律法規,提升人們的生態道德素質。三是構建生態文化制度保障體系。加大生態文化價值觀教育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生態文化傳播實踐活動,加大以低碳、環保、綠色等為主題環境活動的宣傳力度,積極引領公眾參與生態文化傳播實踐活動。
三、結語
黑龍江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需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生態文明領域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推進實現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導向的中國式現代化新格局,有利于持續提升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助于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實現并惠及龍江人民,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國家生態安全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中的話語權,為實現共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龍江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N].人民日報,2024-07-22(1).
[2]許勤在全省綠色龍江建設大會上強調:忠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奮力譜寫綠色龍江建設新篇章[N].黑龍江日報,2024-
04-30(1).
[3]中共黑龍江省委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關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綠色龍江的意見[N].黑龍江日報,2024-05-09(4).
收稿日期:2024-09-23
基金項目:2021年黑龍江省省屬本科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021-KYYWF-E016)
作者簡介:林爽,教授,博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權艷紅,助教,碩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