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傳·衛靈夫人》記,衛靈公與夫人夜坐閑聊,忽然聽見有一輛車駛過,到了宮殿門口,聲音就變輕了。夫人說:坐車者,必是蘧伯玉。因為從禮節上講,做臣子者,走過君上的宮殿門口,一定要下車,以表示敬重君主。凡是君子,絕不會在沒人看見的地方,就放棄了他的品行。而蘧伯玉一向賢而有信,智而多德,“不為昭昭信節,不為冥冥墮行”。意即他不因為人人都看得到而表現自己的節操,也不因為別人看不見而破毀自己的德行。衛靈公立即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昭昭者,光明也;信節者,堅守節操也。昭昭信節,即在人人都看得見的地方表現自己的氣節與操守,是相對容易的事。因為道德的約束和社會的監督往往使人能保持正直,眾目睽睽之下,大庭廣眾之中,無數只眼睛在盯著你,評判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使你不敢輕舉妄動,不能胡作非為,只能本本分分,遵紀守法。然而,真正的考驗卻往往在那無人關注的角落,在社會監督的盲點,在暗室獨處之時。這個時候,若還能嚴格自律,高風亮節,不肯稍有茍且,那才是經得起考驗的正人君子,這樣的人很多,蘧伯玉即為其中之一。
當然,“昭昭信節”也很有意義,當眾做出堅守節操的行為,可以引領風氣,規范道德,樹立榜樣,擴大影響,也有相當的積極因素。譬如,光武帝賜給太學博士每人一只羊,因羊有肥瘦,博士們爭執不休。甄宇深感羞恥,主動挑了最瘦的羊。別的博士看到后,也不再爭論,很快就把羊分完了。再如,元人許衡與眾人外出,天熱口渴,見道旁有梨樹,大家紛紛動手摘梨,只有許衡不為所動。有人說,兵荒馬亂,梨樹沒主,但吃無妨。許衡正色答道:“梨無主,我心有主?!贝藘墒陆詾椤罢颜研殴潯?,也很教育人,因而被傳為千古美談。

但“昭昭信節”有時是不可靠的,因為這是一種顯現于表面的道德行為,固然大多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正義價值觀驅使,但也不乏為了博取他人贊譽和認可的違心之舉。一旦離開昭昭的環境,外界目光消失,監督之聲遠去,這種表面的信節就很容易失守。
更令人警覺的是,有些貪官污吏,假惺惺地到處裝出廉潔清正的樣子,表演“昭昭信節”。實際上是他們撈錢謀私,肆無忌憚地聚斂不義之財,腐化墮落。“昭昭信節”反倒成了他們瞞天過海欺世盜名的遮羞布,成了他們躲避組織監督的擋箭牌。
《菜根譚》有言:“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事實上,真正的廉潔者并不會刻意追求廉潔之名、反倒是一些以廉潔自我標榜者,最終免不了原形畢露。
因而,相比較而言,“昭昭信節”雖是正能量,但“不為昭昭信節”則更為難能可貴,其閃光點就在于,我的堅守節操不是為了作秀,不是為了博得群眾的擁戴和上級的信任,而是發自內心信仰的自覺行動,是對道德原則的真正尊重,因而這種信節的力量強大而牢固,時間恒久而可靠。
“不為昭昭信節”,是一句古老而深刻的格言,蘊含著對處世態度和價值取向的思考,也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的道德準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氣節操守,光明磊落。
圖:陸小弟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