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范式是指教學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目標,是教學的總體設計和規劃,是宏觀原則框架,反映了教學的理念、思想和方法,是一種概念性框架,體現各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一般性思維結構,是在教學范式的指引下形成的一種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流程,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一種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范式的構建必須基于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背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層次、有邏輯、有關聯地去開展新知識的學習,同時將新課標的要求貫穿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基于以上認識,我結合本校學情,進行學校教學范式和相應的教學流程的探索。
一、教學范式構建
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中,我提出了學校的校本課堂教學范式:一核兩點三度四練,簡稱“1234”校本教學范式。“一核”是以課標為核心開展課堂教學;“兩點(低起點、高視點)”是緊扣學情,鋪舊學新,低起點起步,知識關聯、厘清關鍵、挖掘引申,從學科素養的高視點看待新知。“三度(小坡度、多角度、高維度) ”是從思維的小坡度、問題的多角度、創新的高緯度去展示問題、理解新知和應用創新。“四練”(練讀、練思、練講、練錯)是對知識的學習、認知、理解、評價、鞏固和應用的方式手段。是教師個性化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這句話相應地提出了學校課堂教學具體操作模式,即:先預后導、先聯后展、先體后練、先思后升。
二、教學流程解析
第一點是細化目標。教師要明確教學內容的要求、主次、重難點以及考查的方式,要具有較高的視野去看待知識的來龍去脈。同時要“備學生”,了解學情。要全面了解學生,這樣才有可能充分估計學生與教材新知之間可能出現的知識鴻溝。
第二點是課堂前置。預習的作用是讓學生了解本學習目標相關背景材料和思想意義、學科問題的引入、學習的價值等。問題導學的作用是讓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引發思考,明確主干知識,鍛煉思維,提供基礎知識,包括概念性的知識,完成一定的基礎目標,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預習設計的價值在于能夠充分引導學生“先學”。設計的起點一定要低,逐步引入,讓學生在“問題導學”的引領下學習教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嘗試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同化”教材知識,這一過程屬于思維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提高學習能力。
第三點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分為新課引入和深度教學。初始階段學生新舊知識交融,教師可以從思維的小坡度入手,講清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學生通過讀讀議議,練練講講,達成知識的理解共情。在典型例題點撥時,重點在于厘清關鍵,從多角度去看問題,把例題和相關的舊知有機聯系起來,形成知識鏈。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從哪些角度進行觀察、記憶、聯想、對比、推理、歸納、思考、討論等,以及解答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在引申創新環節中,從知識的高緯度去統攝遷移新知,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練讀、練思、練做、練錯”貫穿整個教學環節,通過小組互動和教師解答,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用什么、怎么用”的思考。保證學生先體驗后練習,給學生設置思維的“留白期”,精講多練,講在關鍵處。講評時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難點上,根據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
課堂教學最后的環節是“知識升華”。學生通過自我總結,有了一個練講、練錯的環節。教師通過挖掘引申,完成知識的升華和學科素養的提升。
第四點是延伸學習。延伸學習包括作業鞏固和下節課新知預習。作業的完成有利于鞏固知識,總結做題經驗和技巧。分層布置作業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均獲得成就感。新課預習是下一節課的前置學習,與整個課堂教學形成閉環,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預習的好習慣。
三、教學探索成效
“一核兩點三度四練”的校本教學范式指導意見包含了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學生認知的全過程、知識邏輯推理的全過程和知識創新應用的全過程等關鍵過程的教學要求,符合學生學情,利于教師把握原則。課堂教學流程清晰地解讀了教學各個環節,以及各個環節是如何體現教學范式的。教學流程不呆板,教學過程有節奏而不限于單一方法,鼓勵更多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成教學目的。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