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施普法規劃以來,全國各地的學校均日漸加深對中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但從法制教育的總體進程來看,目前,還有部分學校存在法制教育課程設置缺乏、法制教育內容較為單一、法制教育資源不足等現實問題使得中學生法制教育發展進程緩慢。因此,本文就開設貼近中學生學情的法制教育課程、開展豐富中學生課余的法制教育活動、開拓聯系中學生生活的法制教育資源三個方面對將法制教育融入中學生校園進行可行性策略探究。
一、開設貼近中學生學情的法制教育課程
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中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發育的特殊階段——青春期。在生理上,這一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思維水平開始逐漸提高。在思想上,這一時期也是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認知上都逐漸成熟。同時,青春期也是他們身心發展的敏感期,情緒起伏較大,思維上也開始追求獨立性與批判性,易叛逆。如若在此階段未能增強法制教育的學習,那么法制意識的缺失、法律常識的欠缺將會成為中學生越過法律底線的重要原因。因此,法制教育課程的設置要貼近中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注重循序漸進的思路,將法制教育的基本知識、原則和法規融入到課程教學中。
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課程設置應符合其現實形勢的需求。例如,目前中學生生活中容易出現一些因小事紛爭、口舌之爭而導致的打架斗毆、損壞公共財物、損壞他人名譽權等違法亂紀行為,嚴重者甚至出現傷害他人性命等觸犯刑法的嚴重違法行為。這些校園不和諧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法制教育的缺失,未能對這些違法亂紀行為的嚴重后果形成正確認知。因此,在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側重于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知識講解,如:在發生校園欺凌事件時可著重教導——“我國刑法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法制教育要針對中學生生活的點滴小事,引導其“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其法制意識,增強其對法律的敬畏感。
二、開展豐富中學生課余的法制教育活動
在保障法制教育課程設置發揮功能的基礎上,校園法制教育活動作為中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其治意識和法律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其中就包括法制教育的社團活動、主題活動、講座和專題研討會等,由專門的輔導老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法制教育的學習,是中學生在課余時間的法律素質拓展。
首先,學校可以組織模擬法庭和法制競賽等活動。如:在我校開設的模擬法庭校本課程中充分激發學生對法制教育的興趣,以興趣驅動學生將法律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通過模擬法庭的學習方式,學生們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法律實踐中的各種情景,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法官、律師、被告等。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法律實踐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其次,學校可以開展法制宣傳周、法律知識競答、法律文化節等各類主題活動。如在“國家憲法日”,我校組織了全體師生在國旗下誦讀憲法活動。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學生們可以了解社會法制建設的實際情況,將法律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法律,增強他們的法治觀念。
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法制教育講座和專題研討會。通過邀請法律專家、檢察官、法官等專業人士,向學生們傳授法律知識和法律實踐經驗。這些講座和研討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則和規范,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素養。
三、開拓聯系中學生生活的法制教育資源
法制教育資源是指法制教育過程中所運用到的人力、物力、財力等促進教育發展的資源總和,其中就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資源。但就現實來看,大部分學校仍獨自承擔中學生法制教育的使命,未能很好地開拓與中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庭和社會教育資源。這就導致在法制教育過程中,學校法制教育無法全方位覆蓋到學生成長的全過程,造成法制教育實效性較低的現實問題。這就要求開拓更多的法制教育資源,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法制教育合力。
首先,要做到家校聯合,助力家庭形成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粒紐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家長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敬法,才能對孩子做到言傳身教。但由于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目前大多數家庭仍然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績,未能著重關注孩子素質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因此,要先對家長進行法制教育培訓。如我校開展的“幸福家長學校”專題培訓。通過這一家校聯合渠道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真正實現教育的聯動,共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要整合好社會法制教育資源。學校和家庭受制于場地和人員的局限,其法制教育資源往往未能很好滿足對學生法制教育的需求,同時在保護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線之中,社會保護也是重要防線之一。因此,要利用好社會法制教育資源,將法制教育的范圍拓展到中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如人民法院的庭審旁聽,可對中學生法制教育起到指導作用,形成法制教育的第三課堂;也可選派專業教師深入社區,探尋多發于學生真實的法制教育案例,并將其靈活運用至法制教育課堂教學之中;還可在研學中融入法制教育,比如我校師生赴研學實踐基地進行的法制教育活動。
總之,中學生法制教育是一項必須長期重視的教育工作,要想使得中學生法制教育真正發揮實效,必須聯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三位一體的協同教育體系,學校的引導作用、家庭的培育作用、社會的保護作用缺一不可。只有三者齊心協力,戮力同心地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發揮法制教育對中學生的育人功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時代新人。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