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械制圖》課程思政及價值
機械制圖課程思政是指在傳授制圖理論知識和圖樣繪制技能的同時,結合課程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深入、充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在機械制圖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升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效果;又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強化標準意識和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強技報國的理想,強化使命擔當和責任意識,提高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機械制圖》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從學科發展歷史中挖掘思政元素
我國工程圖學歷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正投影法繪制的工程圖樣。宋代刊印的《營造法式》印有大量的建筑圖樣,這些圖樣與近代工程制圖表示方法基本相似,從中可發掘出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
(二)從知識、技能點中挖掘思政元素
機械制圖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包含制圖標準、投影規律、形體分析法等知識點和閱讀、繪制零件圖、裝配圖等技能點,從中可以發掘出辯證思維、系統思維、規范意識、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
(三)從關聯大國重器中發掘思政元素
近年來,我國科技突飛猛進,研制出一大批大國重器,如中國高鐵、C919 大飛機、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等,這些大國重器蘊含著民族自信、愛國主義等思政元素。
(四)從行業典型人物中挖掘思政元素
行業典型人物具有榜樣及引領作用,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事跡背后蘊含的思政元素。如大國工匠曹彥生為導彈雕刻翅膀的故事,中國“深海鉗工”第一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管延安的先進事跡等,他們的事跡很好地詮釋了一絲不茍、追求極致、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
(五)從關聯社會熱點中挖掘思政元素
社會熱點事件關注度高,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可從社會熱點中發掘與課程關聯的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社會熱點現象,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如美國打擊中國華為、大疆等高科技企業的社會熱點,可發掘出責任擔當、強技報國等思政元素。
三、《機械制圖》課程思政設計
(一)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是課程的方向,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堅持德技并修的職教理念,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設計成知識、能力、素養三個層面相互融合的教學目標。在知識層面上具有機械制圖理論知識,能夠理解國家標準、投影原理、形體分析和圖樣表示方法;在能力層面上要能夠讀懂機械圖樣并能繪制出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圖樣,具有空間思維能力和工程表達能力;在素養層面上不僅具有吃苦耐勞、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還要具有強技報國、責任擔當、文化自信等理想信念。
(二)內容和載體設計
教學內容是課程的核心,要以任務為引領,重新設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體現機械繪圖員崗位的新要求、機械制圖課程的新標準、零部件測繪與CAD成圖技術賽項的新技術和機械工程制圖1+X證書的新標準。
思政載體是指承載、傳導思想政治的教育因素,如案例、對話、理論學習、傳統文化等,都可以成為思政載體。要結合教學內容,正確選擇并合理設計思政載體。
(三)方法設計
1.案例穿插式。精心選擇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思政案例,并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形成素養。
2.情境創設式。在教學中借助AR/VR、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創設機械制圖知識背景、工程圖樣設計情境及產品生產制造場景等,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3.隱性滲透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中,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科學思想理論和先進道德文化的熏陶與影響。
4.研討生成式。針對機械制圖課程中的重難點及社會熱點問題,如剖視圖的剖面區域判斷、視圖表達方式的選擇、工程事故等,可采用小組研討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發表觀點和看法。
(四)評價設計
1.評價指標
機械制圖評價指標應包含知識、能力、素養三個方面。在知識層面上,要評價學生是否理解制圖的標準、投影的原理、圖樣的表達方式等;在能力評價層面上,要評價學生是否能正確分析、繪制圖樣,是否具有空間思維、工程表達能力等;在素養層面上,要評價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工匠精神和品格修養等。
2.評價方式
采用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針對學生課前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考勤情況、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終結性評價則用于檢驗整個教學結果。
四、《機械制圖》課程思政實施
(一)打造教學平臺
教學平臺是課程實施的有力支撐。機械制圖課程要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打造思政資源豐富、功能完備的教學平臺。平臺要有能夠匹配知識、技能點的思政案例、視頻等資源,具備教學互動和管理功能,能采集和分析數據,可進行評價和反饋。
(二)構建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學實施的有力抓手。本文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引領,以平臺為支撐,構建了“三階、六環、雙線”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三階”是指課前、課中和課后階段,采取線上、線下混合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體現全程育人。
“六環”是指思政元素融入“課前預學,導入任務—創設情境,明確任務—探究問題,分析任務—實戰演練,完成任務—多個主體,評價任務—布置作業,拓展任務”六個環節,形成全鏈條育人環節。
“雙線”是指教學線和思政線,將思政線的文化自信、強技報國、責任擔當、辯證思維、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通過案例、視頻、故事、對話、活動等思政載體有機融入到教學線的識圖知識傳授、繪圖能力培養中,從而實現價值塑造。
五、結語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舉措。機械制圖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要深入發掘,合理設計,有效實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成為有理想信念、有責任擔當、有精湛技藝、能吃苦耐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