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國家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勞動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關鍵地位愈發凸顯。勞動教育不僅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本課題聚焦于“五育融合”視域下高中勞動教育的實踐育人路徑與模式,具備顯著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一、高中勞動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一)課程體系不完善。高中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設置單一,缺乏系統性與針對性。側重傳統勞動技能傳授,如手工制作、簡單家務勞動,而現代科技勞動、創新勞動及與社會實際需求結合的內容較少。這種單一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個性需求,難以激發學生興趣與積極性。
(二)師資隊伍薄弱。勞動教育專業師資匱乏,難以滿足教學需求。許多教師未經系統培訓,對勞動教育理念理解不深,教學方法陳舊單一,重理論輕實踐,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影響教學成效。
(三)資源共享體系不健全。社會對高中勞動教育參與度低,資源整合利用不足。學校與社區、企業、農場等合作不緊密,缺乏常態化溝通協作機制,學生勞動實踐機會少,勞動素養和實踐能力提升受限。
(四)評價機制不科學。高中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不全面、客觀、科學。評價指標重成果和技能,忽視勞動過程中的態度、情感、價值觀及創新能力。評價方式單一,以考試、作業為主,缺過程性和多元化評價,難以精準衡量學生勞動素養和實踐能力,無法有效指導教學改進。
二、“五育融合”視域下高中勞動教育的實踐育人路徑
(一)構建“五育融合”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1.規范基礎型課程,推動勞動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達成全學科滲透的效果。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寫作表達對勞動的感悟;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勞動中的實際問題;在物理和化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勞動中的科學原理。2.創新拓展型課程,開設豐富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深度和廣度地延伸拓展勞動教育。如開展科技創新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組織社區服務勞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打造跨界多元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1.強化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勞動教育專業素養。2.聘請校外專家和勞動模范,充實師資力量,豐富教學資源。
(三)建立社會參與的勞動教育資源共享體系。1.加強與社區、企業、農場等多方的合作,拓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與社區合作,開展志愿服務勞動實踐活動;與企業合作,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與農場合作,讓學生參與農業生產勞動實踐活動。2.整合社會各類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勞動實踐機遇。
(四)完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1.構建多元評價主體,涵蓋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等層面。充分發揮各評價主體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網絡,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實踐能力。2.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作品評價等。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勞動成果和綜合能力,作品評價則側重于學生的勞動創意和實踐能力。
三、“五育融合”視域下高中勞動教育的實踐模式
(一)以學校為主導的勞動教育模式。學校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和管理優勢,對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進行統籌規劃。清遠市華僑中學從個人、學校、家庭、社會四個維度實施勞動教育,形成“四位一體”的勞動教育共同體,構建了獨具特色的“五維僑”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網絡,凝聚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清遠市華僑中學積極加強家校合作,利用節假日開展諸如家居美化、廚藝大比拼等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同時,學校與社區建立緊密的聯系,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如關愛孤寡老人、環保宣傳等。
(三)項目式勞動教育模式。以具體的勞動項目為依托,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與成長。例如,學校不僅在校園內組織農作物種植的實踐活動,還精心策劃開展“走進首都”“走進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走進南部戰區空軍基地”“走進丹霞山”“走進消防基地”等系列研學活動。在這些項目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操作,不僅掌握了勞動技能,還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實踐成果與展望
清遠市華僑中學積極響應國家勞動教育政策,以“五育融合”為理念,深入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果。
(一)實踐成果。1.課程體系建設。開發了一系列校本課程,如《傳統工藝制作》《傳統技藝傳承》《僑文化》《學生生涯導航》《志愿者服務》《太空作物種植》《通用技術實踐活動》《僑星創客》《創意機器人》等。2.教育基地開發。融合多育的實踐場地:學校作為清遠市首家將勞動教育與科學技術相融合的試點學校,擁有占地 6000 平方米的勞動教育基地,劃分為“春華園”“風華園”“秋實園”三大區域。同時,校內建有清遠市航空科技館。3.課程實踐活動。“根”勞動:傳承古今,通達國際。“智”勞動:潛心鉆研,成就自我?!安眲趧樱焊覟槿讼?,銳意進取?!昂汀眲趧樱汉献鞑⑦M,融匯貫通。“義”勞動:服務社會,達濟天下。4.教育碩果累累。學生全面發展:近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勞動教育比賽中屢獲佳績,展現出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綜合素養提升。學校榮譽眾多:2021 年、2022 年學校均榮膺“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學?!狈Q號;“我是導師”志愿服務特色課程榮獲全國“2022 年中學生志愿服務百佳示范項目”;2022 年在清遠市“扣好人生第一??圩觿趧用馈毕盗谢顒又畡趧映晒怪杏聤Z一等獎;2022 年在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及遴選活動中斬獲“優秀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案例二等獎”及“優秀(區域)學校教育實施方案三等獎”,等等。
(二)展望。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五育融合”視域下高中勞動教育的實踐研究,完善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資源共享和評價機制。加強與社會各界合作,拓寬實踐渠道,豐富內容形式,為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貢獻力量。同時,積極探索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利用技術手段提供精準、個性化教學服務,提升勞動教育質量和效果。
【注:本文系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課題“‘五育融合’視域下高中勞動教育實踐育人路徑與模式的實踐研究”(編號:2021ZXDY193)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