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觀察研究我們很容易發現:在常規課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大多只是關注了音樂旋律的橫向進行,一致認為只要反復地練唱各聲部的旋律,把各個聲部唱熟了,合起來就沒有問題了,然而一節40分鐘的合唱教學課分聲部各自練習將近20 分鐘,各自聲部都練習的很熟練,兩聲部合起來,還是出現音準問題,一節課下來,花了很大精力在分聲部練習,結果還是出現聲部間互相干擾的聲音,教學難點沒有得到解決,給教和學帶來一種無形的障礙,因而遇到合唱歌曲教學就會避而遠之,直接跳過這個內容。研究表明,教學難點在于平時課堂忽略了合唱中很重要的各聲部間“豎”的音響關系的音準和諧的練習,我們缺乏“豎”的聽力。
一、注重縱向聽覺,培養和聲意識
案例1:“人音版”音樂教科書五年級下冊《春雨蒙蒙地下》。
模仿春雨滴落的聲音進行和聲練習。
師:春雨用它那細細的線條描繪出了一幅幅美麗的景色,那歌曲中是用什么聲音來形容春雨的?
生:沙沙沙-沙沙沙。
師:是的,綿綿細雨蒙蒙地下灑落在山坡大樹葉子上田野里的湖泊上發出的聲音一樣嗎?請同學們仔細聆聽。
生:不一樣,滴落在葉子上的聲音比較清脆,滴落在水里的聲音比較低沉。
師:你們的耳朵真敏銳!現在你們就是小雨滴,一起來模仿春雨的聲音。春雨落在了樹葉上,請你聽琴模唱 l l l l | f f f f(出示課件歌譜)春雨滴落在湖泊里,請你聽琴模仿。 f f f f | r r r r(出示課件,二聲部刷刷)現在樹葉和湖泊同時得到了春雨的滋潤,請兩組試著合唱以下兩段旋律。
l l l l | f f f f | (雨點兒滴落樹上)
f f f f | r r r r | (雨點兒滴落湖泊上)
生1:我聽到雨點兒滴落在不同的位置發出不同音高的沙沙聲,我們仿佛看到挺拔的大樹媽媽正撐開綠油油的大雨傘,發出清脆的沙沙聲。
生2:我們仿佛看到雨點兒滴落在湖面上發出沉穩的沙沙沙聲,魚兒在湖面上歡快地游來游去。
師:同學們耳朵真靈敏,想象力也很豐富,請你們 再聽琴摸唱。
l f 和 f r 這兩組音的音高距離一樣嗎?
生:不一樣,感覺l f 比 f r 音高距離要寬。
師:對,你的聽覺非常靈敏,兩個音之間的音高距離叫音程,其單位名稱叫度,l f(大三度),f r(小三度),你的耳朵能聽出微妙的音高距離,真的很不錯。
生:原來,音樂這么唯妙唯俏。
在上述的教學片斷中教師不僅僅讓學生停留 在簡單的音樂旋律 體驗上,而是引導學生聆聽不同音高代表不同的位置,引導學生聽辨出音程之間的音高距離,大三度和小三度的音程關系,通過逐層引導,多層次聆聽,學生初步的感知音樂的縱向織體結構,誘發豐富的音樂想象力。
二、利用方格譜,協助感受節奏的縱向對位
案例2:“人音版”音樂教科書三年級下冊《嘹亮歌聲》(二聲部輪唱)。
教師:同學們知道音樂中嘹亮的歌聲是怎樣傳遞嗎?(揭題:嘹亮歌聲)是從哪里傳來嘹亮的歌聲呢?
師:手打穩定怕,眼睛注意看方格譜,說說歌曲兩個聲部節奏特點。
設計練習1:分兩組各自練習按節奏念歌詞。
設計練習2:我們可以同時按照相同的速度按節奏念出歌詞?(注意對準拍點)
師:同學們,通過練習發現什么規律?
生1:我發現有兩段歌詞,節奏一樣,二聲部自始至終追和模仿第一聲部。
師:同學們,觀察真仔細,總結到位。《嘹亮歌聲》這首二聲部歌曲采就是二聲部輪唱的演唱方式。
上述的教學環節遵循小學生認知規律,先從單一的分組齊念到兩組同時按照相同節拍念,引導學生按照節拍念自己本組歌詞的同時去關注對方的聲音,從中培養學生縱向感知的聆聽習慣,積累和提高了輪唱的技巧和方法。
設計練習3:旋律學唱加入柯爾文手勢,更加直觀感受旋律的縱向和聲。
三、使用圖形譜體驗縱向旋律與和聲走向
把幾十人的聲音頻率調成一直,達到和諧的聲音狀態,需要大量的練習更需要敏銳的聽覺。濃重的樂理知識和生硬的讀譜要求,卻又讓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通過形象的圖形譜,根據旋律的進行和聲的變化直觀的展示,讓學生識譜更加直觀,通俗易懂。
案例3:“人音版”音樂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真善美的小世界》。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理解二聲部,教師將歌曲副歌兩個聲部分別設計成粉色和藍色兩種不同顏色線條表示,播放完音樂第一遍后再進行提問。
教師:兩條線條分別代表什么?
學生:兩條不同的線條分別代表高聲部和低聲部兩條旋律線
教師:旋律線有粉色和藍色顏色,不同顏色分別代表什么呢?
學生:粉色的旋律線代表高聲部,藍色的旋律線代表低聲部
教師:同學們通過觀察圖形普,這個副歌樂段有幾個樂句?
學生:四個樂句。
播放第二遍音樂,在旋律線音頭加了粉色小米妮圖案代表高聲部,藍色小米奇團代表低聲部。音樂播放時,小米妮和小米奇跟著旋律線走向行走。
教師:米奇和米妮是怎樣行走呢?
學生:米奇和米妮站在同一位置不同高度伴隨著音樂同步行走,在第四樂句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又匯合在一起。
教師:觀察得真仔細,通過聆聽音樂和觀察圖譜,誰能說出這段旋律進行是屬于上行,下行還是波浪形?
學生:波浪形。
通過直觀的行走式圖譜感知,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學會看歌譜。教唱環節柯達伊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要使用樂器,最開始的音級由教師歌唱,給出音高。唱準音程關系“大三度:d-m”“小三度:t,-r r-f m-s”“小七度:s,-f”“純四度:s,-d d-f r-s”“純八度:s,-s”。
歌唱時保持慢的速度,每個音符一個呼吸,即使到了后面的音符也不要加快速度,這樣可以更好的感覺音級的和諧。每次練習音程都應該變換聲部連續反復練習,時時提醒學生把耳朵打開互相傾聽對方的聲部,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訓練。及時調整學生的歌唱狀態眼開,眉提,眼里有光,細致讀譜,氣息支撐,防止慣性歌唱,隨時調整自己的音準,關注內心聽覺,通過自己的呼吸,正確劃分樂句,按照樂句來唱,不要按照小節來唱,每一個樂句末音要往回收一收。輕聲歌唱,直聲歌唱,用氣息支撐,用自然的聲音歌唱,細心聆聽,唱出的聲音是有講究的,同樣合唱是有講究的,通過合唱的訓練培養學生聲音的協調能力,激起內心情感的抒發,揭開和聲神秘的面紗感受團結協作的所散發出來的魅力,和聲統一的美妙。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