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名家作品賞析,是指通過對名家藝術作品的背景、手法、構圖、色彩、藝術價值等作分析,得到標準而高端的藝術知識,既尊重藝術家藝術初衷表達,欣賞者又能根據自己個人理解、思想感情、時下藝術走向、趣味創意等方面對名作進行添加和改變。藝術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悟、藝術表達、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內容。藝術課既具有“視覺”審美、實踐“體驗”的美術特點,又具有“人文”“愉悅”的特點。美術鑒賞通過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和創意模仿,達到提高學生文化藝術素養樹立正確審美觀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目的。國外教育有以加強學生欣賞方面的教育模式,國內作相關研究的有2018年西安市的一個課題,以活躍課堂方面為重點的研究,其他的有個別的教師作相關論文撰寫,但深入到跨學科領域與創意臨摹的實踐研究還是缺乏。所以本文將結合現代教學手段、新穎創作題材、多媒體、跨學科,深入探討中小學美育“美術名作”鑒賞如何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和實施,重點是研究學生對美術名作優秀藝術特點的能力欣賞與美術語言的表述以及創意地臨摹。難點是美術名作涉及的跨學科學識和挖掘名作推廣的有趣方式。
一、美術名作鑒賞目標
透過美術名家名作鑒賞,理解吸收名家名作優秀藝術特點,挖掘了解美術作品歷史背景下的人文生活狀態、精神面貌,學生再結合自己對現代生活狀態改一改畫家的作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整個研究過程涉及審美感悟,藝術表達,創意練習,文化領悟等多個方面。
1.對美術名作的藝術特點欣賞能力與藝術語言表述能力的培養
結合美術課本出現的名作以及教師收集的著名美術作品,在課堂教學或美術社團中充分展開挖掘與表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表達能力。
2.對美術名作涉及的跨學科學識的挖掘研究
很多美術名作創作背景特殊:有記錄歷史事件的、有歌頌英雄人物的、有揭露黑暗社會制度的、有描繪當時生活場景、有表現當時的樂器、舞蹈、服飾、娛樂形式等等。使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創作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加深學生對各地方、各時期的文化理解。
3.產生社會責任感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師針對不同名家作品表現的內容主題,針對不同藝術家表達的初衷,針對名家為滿足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最終提煉出符合實際的美育價值理念。
二、美術名作鑒賞內容
美術教材第一單元鑒賞課。以嶺南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為例,每冊第一單元是鑒賞課,課堂深入展開鑒賞,如《古代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陽光下的世界》等。
各課的名家名作提煉。以嶺南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為例,部分課例會有名家名作的范圖,教師先整理提煉,因課堂內容過多,教師無法通過欣賞深入賞析,可以以學習單形式讓學生自主搜索知識點學習。
課后教師收集課堂以外的有鑒賞意義的名作,在課后社團深入展開。如中國十大名畫、世界十大名畫。
三、美術名作鑒賞創新措施
1.理念創新
賞析名畫,關鍵是要解決時空距離的問題。相隔的歷史太久了,跟生活在現代的學生有了較大的“代溝”。傳統的美術作品賞析,學生只能靠作品的圖片以及相關的視頻介紹來欣賞名作。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沒有畫面感和親切感,往往不能感受其名畫的魅力以及歷史背景。但如果探究以視頻動畫、名畫表演等形式,用貼近生活的語言,盡可能地還原了原畫的服飾、妝容等來描寫古畫里面的人物的生活場景、風土人情等。比較通俗易懂,學生更加能被帶入到古畫中,理解古畫,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創意表現作品,提高美術核心素養。
2.形式創新
學習形式的創新,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用講故事的方式,分角色演繹名畫中的角色,嘗試分析人物的服飾、表情、動作等,探究作品場景中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名畫中的故事情節為主導,對整節課的教學進行設計,對解決美術表現力、審美判斷力等方面有所幫助,對學生在名作鑒賞方面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在合作探究中,了解名畫中的歷史背景、生活習慣、文化習俗等,激發學生鑒賞的欲望。還可以設計游戲環節,讓學生玩中學。最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名畫。在每個單元結束后設計一個名畫表演。評一評,選出表演得最生動的小組。學期末結束后,進行一次名畫創意臨摹展覽,展示學生作品。
3.資源創新
巧用數字資源,如央視科普紀錄片《這幅畫怎么說》節目,以“古畫活起來”為核心范本,選取中國美術史上 14 幅知名人物畫,以畫中人物為核心進行演繹,配以名家名畫賞析的短篇紀錄片,畫面生動活潑,妙趣橫生,以名家名畫賞析為核心,以人物形象《奇趣美術館》即是法國著名喜劇演員為世界名畫帶來全新演繹,展示名畫背后的奇聞逸事,為名畫增添了趣味性與探究性。意外藝術出品的國內首檔藝術脫口秀《藝術很難嗎?》,將晦澀難懂的藝術用最平易近人、輕松愉快的方式展現出來,讓人在短短十幾分鐘的節目中,對藝術的理解變得輕松自如。這些有趣的節目,通過特別的方式解讀名作。小學美術帶入這些現代元素,深入名畫的歷史背景及時代意義,幫助學生解讀名作。
4.創意臨摹
名家作品包括多種門類和表現形式,學生在學習藝術家精湛的藝術技法和表現形式的同時,也要結合現代發展的藝術手法或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進行改造,如變平面為立體黏土作品、用手帳制作協助對名畫的理解,用水彩、版畫、寫意國畫等多元手法臨摹,使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創作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創作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