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閱讀教學的核心點就是讀與寫,二者相當于“輸入”與“輸出”,相互之間不可分割,互相促進。科學地運用讀寫結合模式能夠最大化地引導學生們語文能力發展,促進他們語文素養的培養。所以,面對當前廣大小學生存在的閱讀興趣不足、讀寫實踐能力較差等問題,我們有必要在深刻把握讀寫結合應用價值的同時,積極探索該模式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策略,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助力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他們的語文素養培養保駕護航。
一、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激發興趣,促進參與。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對于廣大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學習活動有著明顯的“興趣趨向”,當他們對于學習活動感興趣的時候往往會投入更多活力和精力,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但是,可以看到,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讀與寫往往是分開推進的,這也導致學生們在讀寫轉換之間出現一定的問題,沒辦法深刻把握語文讀寫之間的聯系,進而出現讀不到中心,寫不出好文的情況,進而出現興趣消退的情況。而對于讀寫結合模式來說,其能夠讓學生們在閱讀輸入的同時,獲得多樣、趣味的輸出機會,這必然能夠給予學生全新的語文學習體驗,有效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寓學于樂中收獲更多快樂、知識和成長。
(二)培養素養,促進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核心素養教育已經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也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學生們思維品質、創新意識以及文化素養的培養,但是如果想要實現這一目標的話,依靠傳統教育模式顯然是不現實的。讀寫結合模式則能夠促進學生們讀與寫、學與思、思與做的深度融合,這不管是對于他們讀寫實踐能力的培養來說,還是對于他們思維品質、審美素養以及語文素養的培養來說都大有裨益。
二、讀寫結合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路徑
(一)課中結合,引導趣味訓練。首先,要引導學生們在閱讀中展開續寫練習,引導他們“妙筆生花”。例如,在講《灰雀》時,我們可以在引領學生們閱讀思考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對文章展開續寫練習,描寫一下“第二天發生的事”,通過此舉來促進他們閱讀和理解的深度融合,并為他們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基。其次,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仿寫活動,培養他們的技巧能力。例如,在講完《秋天的雨》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們回味閱讀中收獲的技巧和感受,效仿作者的寫作風格、藝術手法和情感表達方法來進行仿寫練習,如可以引導學生以《春天的風》《夏天的雨》《冬天的雪》等為題來展開仿寫,從而有效促進他們的讀寫實踐能力以及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課外結合,推動實踐提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做好課內閱讀教學引導工作,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們開展課外閱讀,以此來充分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促進他們語文素養的培養。結合這一思路,我們也要在推進讀寫結合模式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課外的讀寫結合練習。首先,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興趣,選擇一些適合于他們閱讀的課外讀物,如可以向學生推薦《伊索寓言》《天方夜譚》《我要做個好孩子》等書籍,然后指引他們在閱讀這些課外讀物的同時,摘抄其中的美句,寫下自己的感受,或者繪制相應的“閱讀手抄報”等等,以此來有效促進他們的讀寫結合,助力其更加全面以及個性地學習與成長。其次,可以從信息化的角度出發,積極引導學生們展開信息化的課外讀寫結合,例如,我們可以為學生們推薦一些適齡的課外讀物,然后讓他們在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寫一篇小短文,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助力讀寫結合效果更上一層樓。
(三)多樣活動,培養品質素養。例如,在講完《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們在閱讀學習的基礎上,自己嘗試編寫“課本劇”,然后和同學一起劃分角色,將課本內容演繹出來,通過此舉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們讀寫練習的積極性,有效促進他們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發展。其次,可以設計一些讀寫結合的實踐比賽,充分利用小學生愛競爭、好勝心強的特點來推進他們的讀寫深度結合。如,我們可以在教學之余開展“讀寫大比拼”等活動,引導學生對古詩展開閱讀翻譯,通過說一說、寫一寫的方式,來用自己的話描寫古詩詞的內容,或者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閱讀和讀后感寫作等等,然后和學生們一同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打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