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是最近二十余年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傳統心理學以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的診療為主,很少涉及到陽光、主動、真誠、健康、勇氣等積極品質。疫情結束后,焦慮、敏感、遲緩、夢游,缺少活力、沉迷虛擬網絡世界、失去人生目標等在學生中日益頻發。心理與情緒問題成為了不同年齡層次的共性問題;“躺平”“頹廢”“無感”“不愛了”之類的消極觀念明顯,并呈現了低齡化趨向,心理求助人群倍增……培養健全人格與陽光心態成為社會的樸素追求。一年前,筆者接手三年級兩個新班。這個年級的學生經歷了疫情和“雙減”政策,小低年段取消了書面家庭作業,大部分學生的書寫能力沒有得到必要訓練,甚至認字能力都未開發好,不少學生對于英語學科成為質量監測科目抱有很大的畏難情緒。面對這種嚴峻狀況,筆者堅持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以情感引導、合作學習、情境教學、生涯規劃為重點,落實課程思政。
一、親其師、信其道: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作為一線英語老師,我們該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這個學科呢?筆者從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入手。學生們在學習英語時,需要感受到安全、信任和鼓勵。筆者在開學前期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家訪調查,重點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個性愛好、家庭教育理念、曾經獲得榮譽、個人關注重點等內容。通過分析家長回信,及時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其成長環境有了客觀了解,為后續教學輔導與家校共育夯實了基礎。學生的情感變化直接影響學習狀態,這些都離不開啟蒙老師和父母的交互影響。真誠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與成長環境,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才能做到共情、有效,教育才能做到“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與積極的人在一起,可以讓孩子心情高昂
學生遇到困難時,特別是有抵觸情緒時,老師應給予及時的積極回應,全力疏導學生情緒,讓學生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三年級的學生對26個字母是陌生的,這本就意味著學生沒有掌握好一、二年級的口語知識,連最基礎的知識都為零。授課老師若直接從三年級教學大綱來授課,勢必導致大多數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遭遇學習挫折,學習體驗感極差,從而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抗拒學習。面對嚴峻的學情,老師沒有放棄,而是用積極的語言不斷鼓勵學生,通過小步子、零起點教學等助學方法,讓學生樂意跟著老師的教學節奏,踏踏實實從零基礎開始學習,認真掌握自然拼讀法,積極開展課外繪本閱讀,盡力讓英語成為“容易”學習的科目。與此同時,老師主動和家長聯系,約談了解學生在家學習面臨的困難,指導家長學會輔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家要手把手幫助學生落實學習步驟:預習—聽課—復習—作業,解決難點,從心理上得到安撫,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有進步。
如何構建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帶動學生保持正向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是每個老師都關注的問題。為此,筆者借用積極心理學理念,建立互助學習小組,實施“小先生制度”和“小100代幣獎勵”制度等,營造小組間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課堂上,通過組織有趣的學習活動,如角色扮演、英語歌曲比賽、課前5分鐘繪本故事分享、3分鐘快速Ask and Answer等,以小組競賽、個人小100累計免書寫作業等方式激發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等都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和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體驗到愉悅感,收獲到滿足感。快樂的團體更喜歡挑戰高難度的學習任務,而不是想盡辦法躲懶,一段時間后他們都愿意主動學習,愿意為同學伸出友誼之手,相互幫助,“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場面常常出現在課堂上,下課也有“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互助互學場景,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筆者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首先,利用大數據和短視頻,用事實說說話,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是為了增進交流、擴展視野和提升閱歷,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譬如,2024年是中國甲辰年(龍年),西方國家翻譯成“Dragon Year”。“dragon”本身雖然有“龍”的含義,但在西方國家“龍”是一種有翅膀、會噴火、守護金銀財寶、愛搶公主的一種貪婪、邪惡的物種。很明顯,中西方“龍”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龍大多是祥瑞的象征。雖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說,中國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這些知識,若不學英語,那就容易被人忽悠。類似的例子,教師可以通過日常教學中滲透教育,引導孩子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和風俗習慣等,激發學生對自己國家的文化興趣,嘗試用英語辟謠、對外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交流,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筆者善于利用節奏感很強的chant來串聯教學環節,如:eeny, meeny, minimo, catch a tiger by a toe, if he hollers let him go, eeny, meeny, minimo,學生們聽到節奏感強烈的chant,情緒立馬被調動起來,學習積極性莫名向上。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一旦激發,學習勁頭勢不可擋,主動學習的狀態讓人欣慰。內驅力是指學生自發、自我激勵地從內心產生學習動力和熱情。當學生具備內驅力時,他們會追求更高的目標,持續地投入精力,并且樂于克服挑戰。這對他們的學習和個人成長是非常關鍵的。
四、人無近憂,必有遠慮:制定學習計劃,學習效率增高
《禮記·中庸》中說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筆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分層指導,讓“吃不透”的學生在基礎知識上多留時間;“吃不飽”的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滲透高年級的閱讀技巧,幫助學生摘樹上更高的蘋果。學生通過切合自己實際的計劃表,落實自己的目標,內心的成功感是旁人無法體會的,這個成功感會推動其更加努力向前,愿意挑戰更多的新知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每天都充滿戰斗力。這時,老師再開啟學生的遠大奮斗目標,善用內在動力,引導學生打造美好未來;父母趁熱打鐵和學生一起規劃人生,在了解學生的潛能優勢下,家校聯手因材施教,一個一個階段慢慢引導做好生涯規劃。在小目標的實現過程中,學生體驗了成功和愉悅,對學習規劃有了初步認識,為后續生涯規劃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