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指出,高校檔案機構具有編研、出版檔案史料,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職責,應當積極開展檔案的編研工作?!丁笆奈濉比珖鴻n案事業發展規劃》強調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檔案事業各項工作深度融合,要求檔案機構加大檔案資源開發力度,通過編研出版等方式,不斷推出檔案文化精品。高校檔案編研工作以高校檔案資源為基礎,圍繞學校發展需求、特色亮點、重大事項開展編輯研究。
一、高校檔案編研工作的意義
(一)為學校制定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高校檔案工作服務學校管理的職責,決定了檔案編研必須圍繞學校黨政工作中心。如根據高校歷年大事、要事等相關材料編撰學校大事記,根據學校歷年工作亮點和校領導歷年講話精神凝練教育理念、總結學校發展歷程中的經驗教訓和重大事件的處理方式,為學校發展提供全面的歷史數據和資料,為學校制定發展規劃、改革措施等提供決策依據,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發揮檔案文化育人的功能。高校檔案中具有教育功能的檔案材料頗多,檔案編研工作可以將有教育意義的辦學成果、人物事跡進行系統整理形成編研成果,如將學生的優秀畢業論文、學科競賽獲獎作品、在校學生和杰出校友先進事跡等可以反映高校教育質量和學生發展水平的檔案材料,編研成優秀畢業論文集、學科競賽作品集、學生先進事跡錄等,豐富高校的教育資源。
(三)服務教學和科研工作。高校檔案編工作可以將教學檔案、科研檔案中的突出成就進行系統整合和開發利用,形成編研成果,為師生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和素材,使師生更好地了解學校的學術成就和學科發展脈絡,激發師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為科研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學習資料,推動更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四)保存和傳承校園文化。檔案本身就是文化資源的載體。通過檔案編研,可以系統地梳理和挖掘高校的文化傳統、辦學理念、辦學成果、校園精神,形成檔案文化產品,使之得以更好地保存和傳承;檔案文化產品也可以作為學生入學教育和愛國愛校教育、教師崗前培訓的良好素材,優化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在校師生和校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五)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高質量的高校檔案編研成果通過論壇、展覽、專題報告、畫冊、書籍、短視頻等方式進行傳播,能更有效地直觀展示學校的形象、特色和實力,在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同時,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和促進學校與社會各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二、高校檔案編研工作的難點和挑戰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校對檔案編研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將其視為檔案管理的附屬工作,在資源分配和制度建設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特別是對檔案編研工作的經費支持有限,導致無法購置必要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工具,使得編研工作進展緩慢。另外,缺乏建立健全的檔案編研工作制度。
Q+9AbK//o++vi6UXGaZtBJemuNs6ZomDJeaQxn8Qg4Y=(二)編研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檔案編研工作要求工作人員具備檔案管理、情報研究、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具備這種綜合素養的人才相對較少。另外,高校對現有檔案編研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和職業發展規劃,使得編研人員業務能力提升緩慢。
(三)編研內容和形式單一。高校檔案編研機構與校辦、教務處、學生處、科研處等其他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機制,導致信息不暢通,難以獲取全面、準確的編研素材,影響編研工作選題和深入開展。不少高校檔案編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事記、年鑒、組織機構沿革、基礎數據統計等方面,內容較為枯燥,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性。
(四)數字化建設滯后。檔案數字化建設滯后的高校,仍局限于傳統的手工整理方式,許多有價值的檔案資料未能得到及時收集和整理,致使在檔案編研環節,無法高效提取所需的檔案信息資源,使得編研工作進展緩慢,效率低下,難以及時滿足高校檔案編研的需求。
(五)缺乏有效的宣傳,編研成果利用率低。不少高校的檔案編研成果主要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未能充分服務于學校管理、教學、科研等工作。在缺乏有效的宣傳和推廣的情況下,許多有價值的編研成果被束之高閣,沒有及時進行成果轉化,導致其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效用。
三、高校檔案編研工作的創新策略與發展方向
(一)更新觀念,提高重視程度。高校需要建立健全檔案編研工作制度,明確檔案編研工作的職責、任務和要求,確保檔案編研工作有序開展。高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檔案編研工作的意義,將其納入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加大對編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為編研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加強編研隊伍建設,實現協同創新。一是引進專業的檔案編研人才,提高編研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為檔案編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加強現有檔案編研人員的培養;三是建立激勵機制,鼓勵編研人員積極開展工作;四是聘請編研顧問;五是高校檔案機構要加強與兄弟院校的業務交流與探討,實現優勢互補、協同創新。
(三)科學規劃,拓展編研內容和形式。一是檔案編研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學校黨政中心工作,編研出可為學校發展提供服務的成果;二是檔案編研要根據本校檔案資源確定選題,系統整理、篩選并深度挖掘與編研主題相關的檔案信息;三是檔案編研工作要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與高??沙掷m發展相結合起來;四是檔案編研除了傳統的編研項目外,應結合高校的發展需求和學校特色,圍繞人才培養成就、辦學特色、科研創新事跡等方面開展專題編研;五是采用多樣化的編研形式,如編寫檔案編研書籍、制作檔案微視頻或明信片、匯編檔案圖文畫冊、舉辦檔案展覽等,增強編研成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加快數字化建設,開展數字編研。高校應加大對檔案數字化設備和技術的投入,積極引進檔案管理系統和數據分析工具,利用大數據、AI等新技術和檔案管理系統中的檔案編研功能,建立一種高效開發檔案信息資源、開展檔案利用服務的模式,實現檔案編研的數字化存儲和網絡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編研工作的效率和精準度。
(五)實現編研成果可視化展示,加強宣傳和利用。如2024年,中山大學為迎接百年校慶編研《中山大學校史展覽視頻輯錄》,并在“中山大學100周年校慶專題網站”設置“云看展”版塊,將校史以一種可視化方式呈現給公眾;再如其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世紀中大”系列推文,以時間軸的形式系統梳理并直觀呈現中大自建校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