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的落實,可以與其他優質的教學資源信息、教學設備和教學活動有機融合,使得學生可以在教、學、評等環節當中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感受,教師應當注重從教、學、評三個角度逐一優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進一步構建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堂。
一、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標準
在語文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目標可以根據語文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而評價標準則要具體明確,包括對學生語言表達、閱讀理解、寫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和評價指標。例如,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父愛之舟》進行教學時,我便在課前明確本課程的教學目的為1.能說出“我”夢中出現的難忘的場景。2.理解課文題目和句子的含義,體會深切的父愛。我所設定的教學評價標準是1.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看是否能夠積極參與討論,表達對父愛的理解和感悟。2.通過學生的課后作業、心得體會等,了解學生對父愛的感恩和敬愛之情是否得到了提升。 3.觀察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的表現,評價其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4.通過學生的問題解答和思維過程展示,評價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要求學生在小組內提出問題,并且理解每個問題提出的角度,在語文課上針對問題的角度這一方面著重展開訓練,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評價,具體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符合范例要求、學生理解的角度是否正確。
這一過程中,教師明確如何教、如何評的問題,彰顯出語文教學評的結合。就文章而言,評價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廣泛性,不但要求評估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還有在學習上取得的成就感以及課上的表現情況等等,這些都必須在組織語文課堂的標準中漸漸地建立起來。
二、建設綜合化評價體系
構建綜合化的語文課程評價體系即代表課程評價、標準和教學內容彼此滲透形成有機整體,從而構成教學評價的系統。其基本思維如下:首要的層面是讓課程標準和評價標準生成高度的一致,教學的層面也就是評價考核的層面,通過這一方式讓教學和評價高度聯系起來。除此以外,教師是評價體系的落實主體,但是教師全部采用量化的指標評判各項課程評價并非可行的事。教師還需要持續提高自身在評價方面的素養,特別是可以對學生的理解狀況給出定性上的評價。
例如,我在對《慈母情深》一文進行教學時,課后有一個問題:你有過“鼻子一酸”的經歷嗎?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的回答可能形形色色,此時我就根據學生關于本課程的理解情況,評價學生回答的合理性。最后,還要求教師構建語文教學反饋機制。打造綜合化評價體系其實也是在對語文教學展開進一步的延展,在具體應用進程中,定然會出現若干問題,要想找到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持續改善語文教學策略,則務必構建反饋機制,搜集師生關于組織教學的建議,并集中開展分析,從而推動語文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三、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在語文教學評一體化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提供給學生評價結果,并給予相應的反饋和指導。反饋應當具體有效,針對學生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和指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法。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自覺性和合作精神。
四、教師專業發展與反思
教學評一體化也為教師提供了反思和專業發展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評價數據的分析,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探索更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同時,也可以參加相關的教師培訓和研討活動,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發展。總之,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從目標和標準設定、綜合評價方法運用、及時反饋和指導、差異化支持和個性化輔導以及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反思等方面進行落實。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的應用策略是一個持續探索和改進的過程。只有不斷總結經驗、反思實踐,不斷適應變化的需求,才能真正實現有效地教學評價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希望教師們能夠積極探索并靈活應用這一教學策略,為學生語文學習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機會。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