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
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還注重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發展。這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2.提升教學質量。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促進教師對核心文化的整合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這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推動教育改革。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研究和落實核心素養,可以推動教育轉向,從傳統的“填鴨式”知識傳授方式變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單純地追求分數變為學生的品德和能力的綜合培養,從而完整地建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教書育人模式。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注重應試能力,忽視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和學生都可能過分關注考試成績,而忽視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2.缺乏啟發式教學法,教師過分依賴填鴨式教學。這可能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缺乏差異化教學,教育機會并不能完全平等。由于學生的能力和需求不同,現有的單一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導致教育機會的不平等。
4.教學內容沒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缺乏時代感和實用性。教學內容可能與現實生活脫節,使學生難以理解其實際應用價值。
5.缺乏跨學科教學,數學與其他學科難以融合。這可能限制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度不高,對數學的認識僅停留在計算的層面,缺乏創新精神。教師可能需要更多地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數學的實際應用和創新價值。
三、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培養的能力
1.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學習數學的保障,例如一道數學題,首先就是讀題審題,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準確找到題目 中的關鍵詞,再進一步鏈接到所學的知識點,像寫作文一樣頭腦中要用數學語言打“腹稿”,就是步驟和方法,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2.培養學生“書寫”的能力。在讀懂題意后,就是要把自己對題目理解后的解決問題的數學語言及其思路清晰正確地表達出來。學生在全面認知數學符號后,清晰分析分辨各種數學語言的使用規律和原則,精準表達自己的方法、技巧和思路。可以說,這是學習數學最關鍵的核心能力。
3.培養學生“計算”的能力。計算能力是一切學科的學習基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需要運用到多種運算方法和技巧,計算能力決定著解題的效率和準確率等,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重要能力。
4.培養學生“應用”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核心素養培養的中心任務,也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要靈活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調查研究、數據分析、推理整合,從而構建新的數學模型, 有效建立數學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和鏈接。
四、“雙減”背景下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
1.創新教學方式,注重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問題引導、創設情境等教學模式,通過合理的猜想、推理等思維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
2.優化教學設計,滲透核心素養。例如,在設計混合運算的教學時,可以引入糾錯案例,讓學生通過分析找出錯誤并糾正,既引入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3.強化實踐教學,提升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進行幾何圖形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作圖形,并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和實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能力。
4.關注情感發展,激發學習動力。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還應該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例如通過游戲化教學、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