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共同富裕的新提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延續了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二十大報告有關“共同富裕”的說法,仍將共同富裕確立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仍是中國中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
從過去的實踐來看,2035年實現這一目標具有很大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特別是近三年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沖擊下,我國經濟出現增長下行等較為艱難的局面,這勢必會影響到三年前設定的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現在的經濟狀況與疫情前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那時制定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時更多考慮是共享問題,如何“分好蛋糕”的問題,因為在當時看來“做大蛋糕”不是問題,至少不是大問題。而現在來看,“做大蛋糕”不僅是一個大問題,更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而且,在經濟增長下行的情況下,一些預設的“分好蛋糕”的做法越來越難以見效,難以持續下去。這是我們在推進共同富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
共同富裕包含了兩重目標,一是富裕目標,二是共享目標。前者是衡量“做大蛋糕”的水平,可以用人均GDP或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衡量;后者是衡量“分好蛋糕”的程度,可以用一些差距指標如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財產差距的基尼系數、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等來衡量。三年前預設的共同富裕中的“富裕”目標,是到2035年人均GDP要趕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根據相關測算,實現這一目標有很大的難度,需要在未來10年內以美元衡量的人均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8%以上。除非能出臺一些重大的改革舉措,激發全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產生新一輪快速經濟增長,否則在未來10年內中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是難以實現的。
設定的共享目標也不樂觀。單就收入分配差距而言,在過去幾年中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在0.46-0.47之間波動,收入差距沒有形成不斷縮小的趨勢。一些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因素仍在起到強有力的影響。受到經濟增長速度和政府財政收入下降的影響,再分配政策的作用勢必會要打折扣,收入差距也不會像預期的那樣出現明顯縮小的情況。這就是我們在推進共同富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不應該視而不見。
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舉措中,共同富裕應該處于什么樣的地位?首先,共同富裕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目標,即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共同富裕的定位是不會改變的。其次,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助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配套協調的收入分配基礎性制度體系的任務,在很大程度上將有助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中特別強調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推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最后,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方向和過程,不必在意一時一事的得失。制定的一些短期指標也要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根據不確定因素的沖擊而進行調整和修正,更需要協調好推進共同富裕與解決當前經濟困難的方針政策的關系,使得推進共同富裕更加行穩致遠。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新精神
關于收入分配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兩種說法大同小異,表明仍需要繼續深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如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基本上延續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二十大的基本思路,從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個領域入手,進行制度、體制、機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調整與優化,以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基礎性制度體系。
我國的收入分配問題可以說積弊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更應該看到,導致當前收入差距過大、收入分配不公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面的改革,只是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很難推進,也無法實現預期的效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300多條改革舉措,改革內容細致入微,體現了全面改革的宗旨。這些改革舉措得到真正落實后,不僅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效應,對于解決我們現在面臨的一些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也會起到推動作用。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特別在當前經濟增長較為艱難的形勢下,進一步平衡好發展與共享的關系,平衡好收入增長與分配的關系變得尤為重要。總而言之,還是要尊重規律,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基礎和前提,在當前環境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心應更多地放在做大“蛋糕”上,同時兼顧好分好“蛋糕”的問題。
(作者系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