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蒙古作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對外貿易和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優化,橋頭堡功能凸顯。下一步要推進自貿區創建工程,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提升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合作水平,推動“通道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加快形成中蒙俄全方位合作和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戰略支點。
關鍵詞:向北開放 中蒙俄全方位合作 戰略支點
一、內蒙古向北開放現狀
內蒙古地處祖國正北方,內聯八省、外接俄蒙,20個對外開放口岸分布在4200余公里的邊境線上,區位優勢獨特。近年來,內蒙古積極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對外貿易和投資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高,橋頭堡功能日益凸顯。
(一)外貿規模不斷擴大
2023年,全區外貿進出口額1965.3億元,增長30.4%,年度增量達441億元,相當于過去近5年增量,增速居全國第3位,總量較2022年提升2個位次。2023年,全區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達1522.1億元,增長40.9%。其中,對蒙古國進出口額達699億元,增長50.7%;對俄羅斯進出口額達346.6億元,增長77.3%。
(二)貿易結構日益優化
2023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18.9%,電動載人汽車等“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48倍;能源、金屬礦砂、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增長48.7%,其中,內蒙古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商用車出口增長333.7%,農產品出口增長34.2%,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48.9%,“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24.7倍,大宗商品進口增長51.4%。
(三)外向型經濟培育壯大
2023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67家,增長3.2倍。實際使用外資55.8億元,增長61.5%。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2584.2億元,增長99.8%。3個綜合保稅區累計進出口額283.2億元,增長122.1%,拉動全區外貿增長10.3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45.6億元,增長261.8%。
(四)口岸運力快速提升
2023年,口岸貨運量突破1億噸,達到1.08億噸,增長84.5%,刷新全國陸路沿邊口岸紀錄。過境中歐班列達8324列,增長12.6%,內蒙古組織開行中歐(中亞)班列429列,發送貨物4.7萬標箱,發送貨物量增長89.3%。
二、面臨的機遇挑戰
(一)主要挑戰
一是當前經濟復蘇緩慢等不確定因素深刻影響著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向北開放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二是基礎設施建設亟需加快。長期以來,蒙古國、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我國北部邊疆的鐵路、公路、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蒙古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處于起步階段,難以滿足工業、礦業發展需求,截至2021年,全國鋪裝公路僅1.1萬公里。2022年通車的塔本陶樂蓋煤礦(TT礦)至嘎順蘇海圖口岸鐵路線(全長233.6公里),是蒙古國近50多年來開通的第一條新鐵路線。俄羅斯遠東地區除了依賴西伯利亞大鐵路與國內其他地區保持聯系外,缺乏有效的公路網。三是“落地經濟”轉型有待加強。近年來,內蒙古口岸經濟快速發展,但在出口貨物集散、口岸進口資源落地加工、引進通過中歐班列出口的企業等方面存在短板,“酒肉穿腸過”問題仍未有效解決。
(二)重大利好
雖然內蒙古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嚴峻,但向北開放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具有良好支撐條件。一是元首外交注活力。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兩國元首互訪將對方國家作為新任期出訪首站,正確而有力的全方位戰略引領推動了雙方高水平戰略協作。兩國貿易額從2019年的1100多億元美元增至2023年的2400多億美元,提前超額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貿易目標。二是《意見》出臺添動力。國務院出臺《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措施33條,重點工作清單92項,重大項目清單86項,基本實現全覆蓋,含金量極高。特別是《意見》中提出的“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提質升級”,為內蒙古加快構建內外聯動開放格局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三是動能轉換增效力。近年來,內蒙古加快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實施建筑業倍增行動計劃,出臺促進馬鈴薯、奶產業、數字經濟、現代裝備制造等領域發展和新能源消納政策措施,傳統產業加快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恢復向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三、對策和建議
自治區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黨中央賦予內蒙古的戰略定位,推動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提質升級,打造我國內陸開放高地和沿邊開放重要支點。
(一)推進自貿區創建工程
落實《自貿區創建工程推進方案》,加快建設和創新發展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互市貿易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充分發揮各類開發開放平臺優惠政策的疊加作用,確定差別化改革重點任務,科學劃分片區,努力打造沿邊地區制度型開放先行區,著力構建國家重要能源、戰略資源以及農畜產品開放發展示范區,加快形成中蒙俄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二)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推進“三烏”(內蒙古烏蘭察布-蒙古國烏蘭巴托-俄羅斯烏蘭烏德)通道公路、鐵路升級改造,加快口岸公路建設。協調推進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鐵路口岸站間準、寬軌增建二線工程盡早落地。深化跨境交通運輸合作,推動實施中蒙國際道路運輸協定,協調推進俄、蒙口岸卡口通道與滿洲里、二連浩特對等匹配。實施滿洲里口岸補強工程、二連浩特鐵路口岸站擴能提效和中歐班列能力提升改造工程,提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三)提升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合作水平
貫徹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重點任務清單。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強化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保障,制定并實行服務監管公開公示制度,加大重點國別地區招商引資力度。以《中俄蒙發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線圖》及已延續的《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等為遵循,繼續開展中蒙俄三方合作交流。籌備第四屆中國內蒙古-蒙古國投資貿易合作推介會、第二屆中國內蒙古-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投資貿易合作推介會、中蒙俄智庫國際論壇,持續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目標,不斷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學術交流活動。
(四)推動“通道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
加大精準招商引資力度,聚焦重點產業,緊盯頭部企業、引擎項目,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定向招引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區用電量大、綠電敏感度高的企業,充分利用內蒙古綠電優勢,給予電價優惠,著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支持口岸與腹地盟市共建進口資源落地加工園區,發展銅、鐵、煤、木材、糧食等主要進口產品精深加工,提高進出口產品附加值。加快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打造呼和浩特、烏蘭察布中歐班列集散中心,加快建設中歐班列滿洲里和二連浩特基地。通過精準招商,培育壯大外向型經濟主體,提升本地貨物出口份額,有序提升倉儲一體化服務能力,有效降低落戶自治區企業成本,切實保障進口貨物的落地加工。以本地貨物出口份額的不斷增長和進口貨物落地加工的穩定性,推動“通道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有力有效解ffd34aa5d43f9d9e7654a8f765fedf4f決“酒肉穿腸過”問題。
參考文獻:
[1]高慧.內蒙古以更大魄力激發“開放活力”[N].內蒙古日報(漢).2024-03-04.
[2]丁曉龍.2023年內蒙古外貿運行情況及2024年展望[]J.北方經濟,2024(1):30-32.
[3]本報評論員.厚植優勢 夯實基礎 助推首府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N]. 呼和浩特日報(漢),2023-11-07.
[4]金麗.2023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965.3億元 創歷史新高[N].內蒙古法制報(漢),2024-01-24.
[5]孟青龍,郭淞沇,汪士欽.內蒙古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貿易暢通的對策建議[J].北方經濟,2020(12):24-26.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