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抓住并用好國家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這一重大機遇,是內蒙古應對穩定經濟增長的直接抓手,更是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內蒙古應當精準吃透中央精神,深刻領悟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對自治區的重大意義,搶抓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機遇,加快謀劃儲備“兩重”項目,強化資金保障支持,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監督管理,爭取好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強勁。
關鍵詞:超長期特別國債 兩重建設 內蒙古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即“兩重”支持力度,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握發展主動權的重要抓手。利用好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對于努力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辦好兩件大事、推動全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內蒙古應當進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認識,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立即行動,以強烈的使命感緊迫感,扎實完成好“兩重”建設各項任務,為全國大局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全面精準吃透領會中央精神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具有綜合性強、資金規模大、覆蓋面廣等特點,是黨中央著眼于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國家安全和民生福祉。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再次強調了要“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5月13日國務院召開了支持“兩重”建設的部署動員視頻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各項工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中央精神,這次超長期特別國債重點支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重點任務。內蒙古在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推動“兩重”建設,要聚焦于這些領域,特別是有利于綠色低碳轉型的重大工程,有利于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更好發展的重大工程,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生活水平和健康發展需要的重大工程以及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國際合作與聯系的重大工程。
二、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推進“兩重”建設對內蒙古的重大意義
今年前三季度,內蒙古宏觀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結構優化,質效向好。持續鞏固、增強經濟向好大趨勢,關鍵是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重大舉措,持續強化政策支撐和動力支撐。在當前背景下,利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高質量做好“兩重”建設各項工作,十分必要。
(一)“兩重”建設事關全局和長遠
我國擬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將于11月中旬發行完畢,發行期限為20年、30年和50年,是耐心資本的重要來源,支持科技創新、解決卡脖子技術,需要更多耐心資本。國家發行專項支持“兩重”建設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利于優化中央和地方債務結構、降低宏觀債務成本。利用好這些超長期特別國債能極大緩解內蒙古的投資壓力。從短期看,能夠緩解內蒙古中短期的償債壓力;從長期看,能夠增強內蒙古對長期限項目資金的保障能力。
(二)“兩重”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兩重”建設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點。從需求側看,有利于暢通有潛能消費和有效益投資之間的良性循環機制,從而推動內需潛能和市場規模優勢進一步轉化成發展新動能和競爭新優勢。從供給側看,有利于形成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特別是原創技術突圍的良好產業生態,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形成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積極推進“兩重”建設,能夠在短期內使內蒙古有效需求擴大,有力支撐經濟可持續增長。
(三)“兩重”建設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兩重”建設主要圍繞糧食、能源資源、重點產業鏈、金融、防災減災等重點領域。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積極推動“兩重”建設能夠有效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利于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續性。
(三)“兩重”建設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撐
“兩重”建設既是發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聚焦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養老服務網絡、教育基礎設施等建設,有助于加快提高內蒙古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健全多層次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 做好“兩重”建設工作需要注重四個結合
內蒙古在認真做好“兩重”建設各項重點任務的過程中要注重幾個結合,因地制宜推進“兩重”建設走深走實。一是堅持國家所需與內蒙古所能相結合。根據內蒙古發展水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聚焦未來幾年落實國家戰略任務、推進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積極謀劃和篩選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合格項目,擴大有效投資。二是堅持“兩重”建設與辦好“兩件大事”相結合,“兩重”建設與落實“五大任務”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抓住重點、找準突破口,做好內蒙古擴大有效投資重大工程與“兩重”項目的銜接,深入謀劃一批科技創新、未來產業、城鄉融合等領域的“大好高”項目,形成“近期可實施、長期有儲備、定期可滾動”的項目庫。三是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兩重”建設項目謀劃既要統籌當前以及未來幾年的重點任務安排,又要為應對未來潛在的風險挑戰留足政策空間,特別是要謀劃既與“十四五”規劃落實相結合、又與“十五五”發展需求相銜接的重大項目,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四是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相結合,在立足內蒙古產業基礎和特有資源稟賦基礎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升競爭新優勢的同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問題。
四、內蒙古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謀劃儲備“兩重”項目,搶抓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機遇
結合內蒙古實際,緊扣“兩重”建設要求,突出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突出跨區域、跨流域、跨行業,加快謀劃一批符合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內蒙古振興發展需求的重大項目,杜絕無效、低效的重復投資和大拆大建“翻燒餅”。不斷解放思想、站位全局,立足內蒙古產業、區位、生態等特色優勢,抓緊謀劃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工作上臺階、上水平的高質量項目,不斷厚植發展新優勢。要積極向上爭取,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積極對接中央政策,加強梳理研究,爭取相關部委指導支持。同時,要抓緊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操作方案,提高前瞻性,強化落地實施,根據項目戰略重要程度、急迫程度和項目成熟程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各項任務高質量落地見效。
(二)聚焦“兩重”建設,強化資金保障支持
統籌用好各類財政政策,包括超長期特別國債這一超常規政策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一般公共預算資金等常規財政政策,為“兩重”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積極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激發活力,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和民間資本參與“兩重”建設,實現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政策疊加綜合效應。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積極支持“兩重”建設六大重點領域的投資支出。要推動稅費優惠覆蓋“兩重”建設的全過程,統籌好從項目籌資到項目建設再到項目收益分配等各個環節,降低“兩重”項目建設和運行成本。要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充分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設計長期穩定的支持制度,消除民間資本的后顧之憂,撬動更多民間資本以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參與到“兩重”建設中來,并保障民間資本能夠充分分享投資項目的穩定收益。
(三)堅持系統觀念,加強統籌協調,提升綜合效應
統籌抓好“硬投資”和“軟建設”,在狠抓項目投資建設的同時改革創新。“硬投資”方面,要將投資的ac4de1fddba650eeba0f947c3aa6bac5b343e82272f718178ed4e94b029b1f4d重點向加快實現內蒙古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促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安全和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保障能力等領域集中,提高科學謀劃水平,高質量建設和管理項目,推動資金盡快到位,投資項目加快開工建設。在“軟建設”方面,抓緊出臺與“硬投資”相關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重點領域的體制機制,梳理完善任務清單。通過改革創新相關體制機制,破解制約發展的深層次障礙,從而與“硬投資”形成合力,提升綜合效應。
(四)加強監督管理,用好用足超長期特別國債
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管跟著資金走”原則,建立監管機制,對項目謀劃、申報、建設和資金分配、下達和使用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在前期謀劃、立項方面,要開展前期調研,結合超長期特別國債“長期性、公益性、收益性、資本性”的特點和自治區規劃,統籌謀劃重大工程項目,體現“項目跟著規劃走”。在重大項目實施和推進方面,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定期調度項目進展,重點關注資金及時安排使用、“錢等項目”等問題,體現“資金跟著項目走”導向。在項目建成后,要實施效果跟蹤,關注項目建成投產后的效益。對項目是否達到資金政策目標或項目運營目標,防范項目收益不高、可持續性不強等問題,防止出現偏離或未達到預期目標、資金閑置沉淀、損失浪費等問題,體現“監管跟著資金走”。
參考文獻:
[1]南方日報評論員.扎實完成好“兩重”建設各項任務[N].南方日報,2024-05-15.
[2]顧陽.高標準謀劃項目投向[N].經濟日報,2024-05-27.
[3]律星光.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在不斷積累[J].財經界,2024(8):6-7.
[4]郝飛.“兩重”建設需銀行給予全方位支持農村[N].金融時報,2024-06-03.
[5]曾金華.提升政策綜合效應[N].經濟日報,2024-05-28.
[6]孟群舒.高標準推進關鍵領域重大項目[N].解放日報,2024-05-14.
[7]李玉雯,宋欽章.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17日“開閘”[N].每日經濟新聞,2024-05-14.
[8]劉志強.制造業將保持恢復發展結構優化態勢[N].人民日報,2024-05-22.
[9]李淼.提高認識加力工作最大程度搶抓用好政策機遇[N].四川日報,2024-05-26.
[10]李本松,陳琳.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經濟邏輯與實現策略路徑[J].經濟界,2024(1):3-9.
[11]盛亞捷.以高質量金融供給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J].中國經濟報告,2024(7):88-95.
[12]程璐,廖琨,陳珺.主動作為建言獻策 同心合力共謀發展[N].中國水運報,2020-05-27.
[13]李苑.財政政策將靠前發力 超長期特別國債或六月發行[N].上海證券報,2024-05-09.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