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呼包鄂烏城市群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建議通過以下措施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強設施聯通,提升交通網絡的便捷性;強化創新合作,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引才育才用才機制;堅持綠色發展,筑牢區域生態安全屏障;推動區域合作,提升對外經貿往來水平等。
關鍵詞:呼包鄂烏 區域重大戰略 融入 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被陸續謀劃部署,這些重大戰略涉及的區域不同、定位不同、發展重心不同,但均發揮了地區比較優勢,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為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呼包鄂烏城市群是西部大開發重點推進地區,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板塊,與京津冀地區優勢互補、共生共榮,在內蒙古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呼包鄂烏城市群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現實基礎
(一)科技創新蓄勢賦能
呼包鄂烏城市群積極對接重大區域科技創新成果,引進共建技術創新平臺,以發達地區先進科學技術助力地區發展。如中國鋼研科技集團聯合清華大學、有色研究院等65家高端科研機構,共同推進包頭稀土新材料創新中心建設;包鋼集團公司和航天科工集團合作成立“數智化技術研發聯合實驗室”;呼和浩特市政府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簽約成立內蒙古創新發展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市與科技部人才中心共建內蒙古首家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與北京大學共建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烏蘭察布市以人才科創園為核心搭建京蒙人才科創平臺,成立京津冀產才融合創新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的搭建,有利于各市發揮比較優勢,充分利用發達地區、科研團隊的創新成果,開展相關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將城市群創新資源充分激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
(二)文化旅游增添活力
呼包鄂烏城市群歷史悠久,文旅資源豐富,草原、沙漠、湖泊、冰雪、古跡等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近年來,在內蒙古持續深化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文旅交流合作的機遇下,呼包鄂烏地區持續“引客入蒙”,在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開展“百萬人互游”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會,全力呈現城市特色、文旅資源。依托于文化旅游,呼包鄂烏城市群在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同時,不斷豐富文旅資源供給,提供高品質的文旅發展服務,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活力、聚集人氣,滿足游客的精神需求。
(三)產業協同互惠合作
呼包鄂烏城市群圍繞特色資源優勢,立足各地主導產業,不斷優化城市營商環境,強化招商引資實效,與國家重大區域間的產業發展聯結日益緊密。在內蒙古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背景下,2019年,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市金山開發區投資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總額15億元;2022 年,該公司又在鄂爾多斯市蒙蘇經濟開發區規劃投資170億元,建設4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遠景科技集團(上海)在鄂爾多斯市投資100億元,打造風電裝備、儲能電池、綠電制氫、新型智慧電網等產業鏈,構建“風光氫儲車”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呼包鄂烏城市群在與重大區域推進產業協作時,產生了區域合作的規模效應和聚合效應,在激發區域創新能力、降低企業成本、協調分工等方面產生正外部性,為地區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①。
二、呼包鄂烏城市群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分析
一是區域協調發展被作為國家戰略予以推進。新世紀以來,為解決我國東西部、南北方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我國穩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等區域協調戰略,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區域聯動發展的機制更加健全。
二是我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重點,為推動我國中西部地區走出開放洼地、打造區域合作新機制創造了新機遇。這將促使呼包鄂烏城市群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助力更多內蒙古產品、服務走出國門,也為引進外國(地區)先進技術、資金、人才提供了發展機遇。
三是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這為呼包鄂烏城市群發揮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優勢、提升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能力、提供生態建設經驗和加強區域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廣闊空間。
四是自治區層面高度重視與其他區域開展交流合作。無論是招商推介會、文化旅游推廣還是生態環境共建共治,都體現出自治區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的堅定決心與責任擔當。
(二)面臨挑戰
第一,呼包鄂烏城市群基礎設施硬件短板多,區域交通往來效率較低,各類生產要素的流動還存在體制機制的堵點、障礙,亟待大力暢通人流、物流、信息流。
第二,四市各有特點和優勢,也有立足于此的產業定位,但目前來看,城市群的某些產業結構低水平重復建設具有趨同性和相似性,因此,在產品、價格、人才等方面存在著激烈競爭,營商環境與發達地區差距也較大。這對形成城市群合力,與其他區域開展經貿合作與交流往來非常不利。
第三,呼包鄂烏城市群作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目前尚未與其他區域形成合作的長效機制,缺乏融入和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
三、呼包鄂烏城市群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對策建議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呼包鄂烏城市群應展現責任擔當,將“五大任務”與自身發展緊密結合,發揮好自身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找到突破口與切入點,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性,承載更多產業與功能,發揮價值創造作用,在有力拉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對接、主動服務、深度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為其提供支撐與保障,使呼包鄂烏成為我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度參與者和發展受益者。
(一)加強設施聯通,提升交通網絡的便捷性
一要建設快速公路、高速鐵路、城際列車為主的交通網絡,打造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構建呼包鄂烏城市群一小時交通圈,打通區域交通的堵點斷點,使各類生產要素在城市群內快速、便捷、高效流動,提升內循環效率。二要完善對外交通網絡建設,加緊與京津冀、長三角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黃河流域主要城市的高鐵網布局,依托于呼和浩特白塔機場、鄂爾多斯國際機場,加密國內主航線,全面縮短與重大區域相關城市的通勤時間,暢通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城市群更好融入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大局。三要完善物流網絡,利用航空樞紐、鐵路樞紐、內陸港等,發展多式聯運,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構建通達重大區域的智慧綠色物流通道。四要對接和融入重點區域的信息網絡,提升綜合信息服務水平,構建信息共享網絡系統,提升各領域的信息化水平。
(二)強化創新合作,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要加強交流學習,重點跟蹤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的新產業、新技術以及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圍繞城市群重點產業和關鍵技術,整合創新資源,加強與國家重大區域的科技創新主體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二要深化教育合作,對接重大區域內重點院校、科研院所到呼包鄂烏城市群設立分校,爭取學校共建、學科幫扶,學生交流等,提升城市群整體創新水平。三要充分利用包頭市的稀土、鄂爾多斯市的煤炭、烏蘭察布市的農產品等優勢資源,以及城市群豐富的太陽能、風能資源,與重大區域相關城市共建研究院所、實驗室,搭建創新平臺,以創新技術為驅動延長稀土產業與煤炭產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提升農畜產品質量,推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和綠色有機品牌打造,有序發展光伏制造、風機制造等現代裝備制造業,以此形成優勢互補、開放聯動、高效集聚的發展格局。
(三)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引才、育才、用才機制
人才是創新的根本,是干事創業的主體,呼包鄂烏城市群有著鮮明的地區特色,按照各地比較優勢,呼和浩特市要發揮現代服務業優勢,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要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發揮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優勢,烏蘭察布市要發揮農畜產品生產和加工產業的優勢,按照各地特色,建立起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培養優勢產業的專業人才。要根據各自產業特點和優勢,依托各類創新創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發機構等平臺,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人才高地搭建人才柔性流動機制,攻克技術難關,解決地區發展難題,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同時,要通過教育交流合作,推進呼包鄂烏城市群人才共建,積極培育本土人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升人才服務水平,解決人才發展的后顧之憂,加強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服務支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四)堅持綠色發展,筑牢區域生態安全屏障
呼包鄂烏城市群中,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為黃河流經城市,同時也是內蒙古礦產資源集中開發區、生態脆弱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城市群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
在融入與服務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時,一是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通過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和修復,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綠色產業發展有機統一,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切實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內蒙古力量。二是以“雙碳”目標倒逼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智慧風電、光伏發電、綠氫裝備、智慧儲能、氫燃料整車制造等產業,打造新能源產業發展示范基地。三是總結推廣荒漠化治理的“庫布其模式”和“毛烏素經驗”,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受荒漠化困擾的區域提供鄂爾多斯市智慧。四是以鄂爾多斯規劃打造“零碳產業園”為契機,攜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率先建設成為全國“雙碳”創新試點城市,共同探索綠色低碳生產生活的有效路徑。
(五)推動區域合作,提升對外經貿往來水平
一是建立區域合作長效機制,自治區層面應深化與重大區域的交流與合作機制,形成跨行政區域的統一協調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促進區域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提升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的經濟合作與對外交往層級,開展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與經貿往來,承接重大區域的產業轉移,力爭實現鏈條式、集群式承接,建立“園區共建、項目共管、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三是在城市群內,積極探索對外經貿往來新模式、新業態,組建招商引資聯盟,從科研、零部件生產、組裝、物流等全流程實現產業聯動招商,建立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區域分工產業體系。四是在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充分利用呼包鄂烏城市群口岸優勢和對外開放平臺,一方面將更多優質產品通過中歐班列運出國門,并鼓勵優質企業海外設廠,利用好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另一方面要打造好區域營商環境,引資、引技、引智并重,吸引更多高端企業到城市群投資建廠,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皇甫歡歡.呼包鄂烏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J].北方經濟,2023(10):53-56.
[2]公丕祥.人口與法律: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路徑[J].北求是學刊,2024(09)1-13+196.
[3]孫偉,管盈,陳悠.新型基礎設施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作用機制與異質性研究[J].北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6):1-12.
[4]課題組.內蒙古落實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戰略構想[J].北方經濟,2021(12):15-16.
[5]李雁爭.系列舉措密集出臺 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N].北上海證券報,2024-04-10.
[6]韓雪茹, 董文喆.借“風”京津冀 積聚發展新動能[N].內蒙古日報(漢),2024-03-09.
[7]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N].內蒙古日報(漢),2024-06-14.
[8]陳念, 干越倩, 王瑛, 李雨晨, 王宇. 跨區域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J]. 財經理論研究, 2023 (5): 98-112.
[9]徐紹史.創新求實謀發展 敢于擔當促改革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J].宏觀經濟管理,2017(01):4-13.
[10]趙凌云,楚武干.全面深化改革的發生、歷程與成就[J].江漢論壇,2024(04):39-48.
[11]皇甫歡歡.呼包鄂烏區域經濟發展演進分析[J].北方經濟,2022(12):46-49.
(作者單位:中共鄂爾多斯市委員會黨校)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