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文基于東北全面振興這一現實背景和時代要求,深入剖析了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所迎來的嶄新機遇與嚴峻挑戰?;跂|北地區的獨特地域特征與發展現狀,精心構建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通過文化產業賦能東北全面振興的精準路徑與實操策略,這些路徑與策略具有高度的針對性與可操作性,本文還深刻探討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發揮文化產業在推動東北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旨在為區域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與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南。
〔關鍵詞〕文化產業;東北全面振興;路徑探析
一、引言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對于地區振興的賦能作用愈發顯著。特別是在東北地區,這片曾經的中國工業搖籃,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些獨特的文化元素不僅構成了東北地區獨特的文化魅力,更為其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撐。然而,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動下,東北地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迫切需求,以及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都對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產業的優勢,推動文化與經濟深度融合,為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新時代東北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受益于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和文化消費水平的持續提高,東北地區文化產業正迎來空前的發展契機。該地區所擁有的豐富文化資源、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以及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共同為文化產業在東北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但不可忽視的是,東北文化產業在發展中同樣遭遇多重挑戰。其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且市場化進程相對滯后,這些問題均對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構成了一定的制約。
(一)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東北地區承載著深厚且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其文化資源豐富多樣,具備顯著的地域特色。該地區的歷史脈絡源遠流長,民族風情絢爛多姿,生態類型繁盛且多樣,自然景觀別具一格,其旅游資源稟賦高,涵蓋冰雪、森林、山川、濕地、草原、沙漠、湖泊、江河、海洋等多元類型,數量眾多且類型全面。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中,工業文化、民俗文化和冰雪文化尤為突出,它們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深刻的靈感。以冬季著名的“爾濱”為例,其“冰雪化金融”模式已成為東北產業發展的重要亮點。這種獨特的冰雪資源優勢與數字經濟的緊密結合,不僅推動了冰雪旅游產業的繁榮,也為文化產業帶來了顯著的收益,進一步改變了人們對老工業基地的傳統認知。
2.政策扶持與資金支持
隨著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深入布局與持續推進,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于文化產業的重視與支持也日益凸顯。在政策層面,政府為了激發文化產業的創新活力,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涵蓋了稅收減免、資金扶持等多個方面,旨在減輕文化企業的運營壓力,為他們提供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從而鼓勵其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在資金扶持方面,政府不僅設立了專門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那些具有發展潛力但資金短缺的文化企業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而且通過這一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向文化產業流動,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此外,各省還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政策激勵和資金引導,鼓勵各市積極撬動社會資本,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
3.市場需求穩步增長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的需求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在文化消費領域,伴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為東北地區文化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往文化消費往往被視為奢侈品消費,但如今,人們開始將其視為生活必需品。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對電影、音樂、圖書等傳統文化產品的需求上,更體現在對演藝、展覽、節慶等新興文化形態的追求上。以演藝市場為例,近年來,東北地區的演藝市場發展迅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演藝團隊和作品。這些演藝作品不僅深受當地觀眾的喜愛,更在全國范圍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為東北地區文化產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提升了東北地區自身的文化影響力。
(二)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產業結構相對單一
東北地區文化產業底蘊深厚,長期依賴傳統制造業如工藝品、圖書出版、廣電節目制作等,為經濟與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但隨著數字時代到來,新興業態憑借其高度的創新性、龐大的市場需求以及迅猛的增長態勢,迅速崛起為文化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強勁增長點。然而,相較于其他地區,東北地區在這些新興領域的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單一限制了其應對市場多元需求的能力,傳統文化產業雖然穩定,但難以滿足消費者對多元化、個性化文化產品的需求,導致東北地區未能形成與傳統文化制造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也限制了其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2.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東北地區受歷史與地理因素制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文化產業因此吸引力不足,引發顯著的“人才虹吸”現象。由于人才流失,東北地區文化產業面臨了人才短缺的困境。嚴重削弱了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創新活力,原本應是推動產業繁榮的關鍵——人才,現在卻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人才短缺之下,東北在文化產品的創新開發、市場營銷策略的精準制定及品牌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均面臨挑戰,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這種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東北文化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使得該地區的文化產業難以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形成有利的競爭態勢。
3.市場化程度相對不高
在文化產業市場化方面,東北地區市場化程度不高,目前尚未構建出完整、成熟的產業鏈以及產業集群。這一現狀具體反映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該地區的文化市場體系尚不完善,缺乏成熟的市場機制與公平的競爭環境,直接影響了文化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效率,使得產品的市場滲透力和價值實現能力受限,難以達到價值的最大化。其次,該地區文化產業融資不暢,資金短缺成為制約該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問題直接限制了文化產業的投資與擴張。最后,該地區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不足,協同效應有限,孤立于產業鏈中,經濟效應未充分發揮,制約了其在地方經濟中的推動作用。
三、文化產業賦能東北全面振興的實踐路徑
在新時代背景下,為推動東北地區全面振興,文化產業需采取推進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跨區域發展戰略、數字化戰略以及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措施實現跨越式增長。
(一)推進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
1.科學甄別重大項目類型
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將激活東北經濟,增強區域文化軟實力,為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在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背景下,需精準把握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動態,緊密結合地方產業需求,依托東北獨特的經濟資源稟賦,聚焦于文化產業園區構建、文旅深度融合項目,以及數字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甄別出一系列適合區域發展的文化產業項目。為了確保項目的成功實施,每項提案均需進行深入的可行性論證,確保其順應國家大勢,并高效利用東北資源優勢,驅動區域產業快速增長。通過這一過程,將形成一系列內容主題明確、符合區域發展實際的項目,為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分階段落地實施提供科學、可行的依據。
2.充分利用重大項目輻射效應
全面整合與高效利用資源、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提升文化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以及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谖幕氐淖杂闪鲃雍涂茖W配置,我們需積極推動東北地區文化產業與現代服務業、工業制造、農業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僅限于縱向產業鏈上的相互促進,也包含橫向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全面融合。高度關注產業關聯效應,積極發揮產業鏈中核心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通過加強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協作與配套,構建出一個上下游協同、聯動發展、競爭力強勁的全產業鏈體系。這樣的全產業鏈不僅能夠提升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更能通過集聚效應實現產業間的聯動和溢出效應。
(二)協同推進文化產業跨區域發展戰略
1.凸顯地域性特色優勢
充分利用東北文化產業的資源稟賦,特別是強調創意人才和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聚焦于發展創意設計服務和文化旅游等產業類型,這些產業能夠顯著體現東北區域文化資源的優勢。通過深入挖掘和提煉文化資源中的核心要素,結合現代時尚的文化消費趨勢,融合創造出既承載區域或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現代文化消費習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這一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文化要素的提煉,更要注重將這些元素與現代市場需求相結合,通過創新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生活方式相融合,從而打造出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最終形成在全國范圍內乃至全球范圍內具有顯著標識度的東北文化特色產業。
2.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機制
強化跨地域文化行業間的協作,有效地促進優勢整合與互補。一方面,需要結合東北地區的產業優勢和文化特色,積極培育跨界文化生產、消費及服務機構,以拓寬文化產業的合作領域。通過強化這些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推動跨地區文化資源、基礎設施、文化消費以及平臺服務等方面的進一步整合與互補,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的合力。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體系。具體而言,可以構建跨地區文化金融信息服務網絡,打造東北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以推動資本的跨地區流動。通過建立跨地區共享的融資機制,能夠為跨地區文化發展項目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助力這些項目的順利落地實施,從而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三)全面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
1.加強數字文化產業的基礎建設
首先,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應加快構建覆蓋廣泛、高效穩定的網絡、數據中心和云平臺等數字基礎信息設施。這些設施將確保數字信號在東北地區的全面覆蓋,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信息通信支撐。其次,在融合基礎設施方面,積極推動傳統文化企業、數字文化企業與企業級基礎數字設施之間的深度合作,從而發揮數字化渠道和平臺的優勢,促進文化產業的創新性發展,打造出具有東北特色的數字文化產品。最后,在創新基礎設施方面,科學預測技術發展前沿,把握產業革命的機遇。持續創新數字化設施建設,不斷夯實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基礎。同時,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和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東北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國際化進程。
2.數字化驅動文化業態創新發展
數字技術的應用將打破傳統產業的局限,為文化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在東北全面振興的大背景下,特別需要抓住數字化浪潮機遇,重點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與升級。比如,通過創建數字博物館,將東北地區珍貴的文化遺產以數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為公眾呈現更為豐富、生動的參觀體驗,近距離感受東北文化的魅力。在數字出版領域,鼓勵電子圖書、網絡期刊等數字文化產品的開發,拓寬文化產品的傳播渠道,使人民群眾便捷獲取到優質的文化內容,進一步推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此外,積極利用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型業態的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推動文化內容生產與傳播模式的不斷創新。
(四)堅持文化產業人才引領驅動發展戰略
1.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中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高素質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創新思維和扎實的專業素養,還需擁有實戰能力,能夠洞察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與開發。首先,加強教育培訓是關鍵。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可以提升人才隊伍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其次,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吸引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和實戰經驗的人才加入高素質人才隊伍中來。最后,優化人才結構。根據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合理配置人才隊伍,確保各類人才的協調發展,是提升整體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東北全面振興中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優越的人才發展環境,不僅能夠吸引優秀的文化產業人才,還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和工作熱情,進而推動文化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首先,優厚的薪資和福利是吸引人才的基本條件。通過設立合理的薪酬體系和多元化的福利政策,可以降低人才流失率。其次,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是人才長期留任的關鍵因素。文化產業領域人才往往具有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為其規劃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有助于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最后,加強產學研合作也是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可以為文化產業人才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資源支持。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人才的實踐能力,還能促進產學研之間的知識交流與共享,推動文化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作者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